第三章 巴巴羅薩[126](第4/8頁)

1941年6月22日淩晨3點到4點之間,德軍一路向前。德軍主力是由費多爾·馮·博克[153]所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博克個子很高,出身於普魯士軍人世家,曾經在“一戰”當中擔任德軍總參謀長的埃裏希·馮·法金漢是他的家人[154]。博克的威名甚至一度震住了希特勒,所以一向我行我素,而其他將軍卻越來越不敢這樣做。中央集團軍群集結了半數的德軍兵力,直搗莫斯科而去。這一路基本上是大平原,只在前方約650公裏的地方有一處障礙,那是第聶伯河[155]與西德維納河[156]之間的一片狹長地帶。這一帶是歷史上進攻莫斯科的傳統路線,附近的斯摩棱斯克[157]還坐落著一座古老的要塞。不久後,它將見證一場大戰。不過,我們還是從一開始的德軍大捷說起。蘇聯紅軍的坦克和飛機比德軍多,但是大部分裝備都已老化過時。比如,蘇軍只有排一級的指揮坦克[158]才裝備有無線電設備,而德軍的所有坦克都裝有無線電。德軍閃電戰術的第一項戰果便是在蘇軍機場上擊毀千余架蘇軍戰機。當時,太陽剛剛升起,德軍飛機就神不知鬼不覺地飛到了蘇軍機場上空。蘇軍的飛行員只參加了4個小時的飛行訓練,他們害怕犯錯誤,如有閃失,他們就要承擔蓄意破壞的罪名,所以不願意訓練更久。蘇軍擁有大規模的機械化部隊,但是大得超出了指揮系統的承受能力,每支部隊擁有1 000輛坦克,3.6萬名士兵,在靈活性上遠遜德軍。在戰爭爆發後的第一個星期裏,蘇軍的大部分機械化部隊慘遭覆滅。

德軍勢如破竹,在一些地區尤其如此,比如波蘭的東南部城市利沃夫。在那裏,德軍被當地民眾視為解放者,因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德軍的戰術準備和情報工作做得非常紮實,而蘇軍方面卻是一片混亂。不僅如此,來自蘇軍總部的反攻命令又使這一切雪上加霜,導致一支又一支蘇軍部隊在不知所措中束手就擒。指揮蘇聯西方面軍的德米特裏·巴甫洛夫[159]將軍遭到解職,並以作戰不力和叛國罪被槍決。在博克的中央集團軍群左翼,赫爾曼·霍特[160]所指揮的裝甲集團軍到達了維爾紐斯[161],前方就是明斯克[162]。隨後,霍特兵分兩路,於6月25日沖破了蘇軍的兩個集團軍群。在中央集團軍群的右翼,德軍將領古德裏安迅速推進,部署了一個大口袋,把4支蘇軍部隊裝了進去。德軍的先頭部隊在別列津納河形成合圍,隨後趕到的步兵隨即封住了袋口。在北邊,截至6月26日,德軍已經在西德維納河對岸建立了多個橋頭堡。在中間,德裝甲集團軍繞過明斯克,把蘇軍圍在了兩個大口袋裏,一個在比亞韋斯托克[163],一個在沃爾科維斯克。陷入包圍的蘇軍部隊被切斷了供給,他們對戰事的發展毫不知情,只能在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下分崩離析。到6月29日,29萬名蘇軍士兵已經投降,不過位於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的要塞卻堅守到了7月12日。部署在那裏的蘇聯軍隊在3個星期裏損失了50萬名士兵、1 200架飛機、5 000輛坦克和1萬門火炮。德軍的北方集團軍群也取得了類似程度的勝利。他們花了兩天時間打下立陶宛,其中一支部隊在戰爭的頭一天就突進了90公裏,以便為關鍵的渡河戰役做準備。德軍的南方集團軍群進展稍慢,因為他們所面對的蘇軍最為強大。結果,這對德國人倒是一件好事。A集團軍司令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命令德軍將領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的第一裝甲集團軍在7月11日推進到距離基輔數公裏遠的地方,但是久攻不下。不久之後,蘇軍將在這裏蒙受重大損失。斯大林消沉了近兩個星期,7月3日才在廣播上發表抗擊納粹德國的演說。這時,在蘇共中央政治局極為小心地提出了一個建議之後(當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到達斯大林位於鄉間的住所時,斯大林還以為他們是來要求他下台的),蘇聯終於組建了一個中央防禦機構。隨後,蘇聯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動員,即便60歲的老人也至少要從事挖掘戰壕的工作,有時要冒著炮火一天挖12個小時,只是,這些努力大多於事無補。

有一位蘇聯人非常了解當時的形勢,而且意志堅決,頭腦冷靜,他就是斯大林的“救火隊員”——格奧爾基·朱可夫[164]元帥。朱可夫似乎有一種非常罕見的氣質,使得斯大林不能像震懾他身邊的其他人那樣震懾朱可夫。而且,朱可夫在1939年與日本的邊界沖突[165]中打了一個大勝仗。他知道他在做什麽,並且會毫不妥協地把他要做的事情貫徹到底。朱可夫建議,蘇軍西方面軍現有的前線部隊應當在德軍到達基輔前退防西德維納河和第聶伯河一線。這兩條河流一條向北,一條向南,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只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留下一處狹長的地帶。這一地帶的兩翼相對安全,所以可以在這裏組織防禦,同時在防線後方組建預備隊,並從西伯利亞增調軍隊。實際上,蘇聯所有受過一定軍事訓練的士兵能組成600個師,大約1 400萬人(包括中亞[166]人),這一數字是德國所預計的兩倍。而且,蘇聯在短時間內做了一個非同尋常的決定,將相當規模的工業撤到了烏拉爾河以東。這一決定是五年計劃辦公室的沃茲涅先斯基在6月24日做出的,它改變了烏克蘭斯巴頓盆地[167]和第聶伯河下遊紮波羅熱[168]的工業,那裏的渦輪機都被盡數毀壞。莫斯科地區撤出了500座工廠和50萬名工人,使蘇聯的兵器工業能夠在烏拉爾河以東的哈薩克斯坦[169]地區存活下來。一到達那裏,這些工廠就開始實行配給制,並盡可能開足馬力投入生產(英國的飛機制造工業也是如此)。接下來,他們將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