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巴巴羅薩[126](第3/8頁)

德國正在準備對蘇聯動武,而此時日本卻與蘇聯簽訂了條約,這是非常奇怪的,因為日本進攻西伯利亞將對戰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這還不是巴巴羅薩計劃唯一的奇怪之處。隨著仗越打越困難,德國人開始爭辯,到底誰應該為現在的局勢負責。不過,在制訂巴巴羅薩計劃的過程中和剛剛開始實施這一計劃的時候,幾乎沒有哪位將軍表示反對。因為,在進攻法國之前,他們表達了很多的反對意見,可是他們的元首擊敗了法國,所以他們相信希特勒的不敗神話。不僅如此,他們也相信了蘇聯的孱弱。在這一方面,他們統統站在了一邊,幾乎眾口一詞地認為,德國人將在10天內結束戰鬥(根據英國的情報),或者一個月(根據英國大使斯塔福德·克裏普斯[145]),或者最多3個月(根據美國軍方),斯大林很可能會認為,結束只需“一個周末”。斯大林害怕有人發動針對他的軍事政變,於是把蘇聯紅軍的高級軍官處理掉了一大批。這些人深思熟慮,經驗老到,軍事才能十分出眾。比如未來的元帥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146],他的牙已經被打掉,腳趾也受了傷,直到巴巴羅薩計劃救了他。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西方世界對蘇聯的整體印象是,這個國家正在崩潰。很多人認為,蘇聯人已經整頓了農業,可整頓卻帶來了饑荒。蘇聯人的口糧直到1952年才重新恢復到十月革命前的水平。據說,希特勒曾這樣說,我們一腳踢開屋門,房子就會塌掉。

巴巴羅薩計劃的戰略規劃是在倉促中制訂的,而且幾乎無人反對。希特勒是一個沒見過什麽世面的人,又被捧到了一個名不副實的高度,勝利已經沖昏了他的頭腦。俾斯麥或丘吉爾能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但希特勒不行。希特勒認為自己正在被“上帝”所眷顧,因而是永遠不會失敗的。他要做德國的亞歷山大大帝[147],推翻東方世界的殘暴王權,而西歐的廣大民眾也會自願加入(就像希臘城邦追隨亞歷山大大帝一樣)。比如,一個西班牙師將在列寧格勒作戰,除此之外,還有意大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以及荷蘭、法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軍隊也會參與進來。然而,進攻蘇聯的巨大危險在於,進攻者會被這個國家吞掉,迷失掉自己的方位,因為蘇聯的大部分地區都非常落後。歐洲有道路、村莊、教堂和小鎮,與此相反的是,正如維克多·雨果在描述拿破侖從莫斯科撤退時所言,蘇聯只是“一個白色的平原接著另一個白色的平原”。但是,希特勒卻沒有從他的將軍們那裏聽到任何不同的意見,他命令他們從北起阿爾漢格爾斯克[148],南到克裏米亞[149]的廣大戰線上同時發起攻擊。而且,由於西線的勝利和海上作戰,德國在經濟方面的準備一點也不充分,德國民眾的生活物資也沒有顯著削減。與此同時,德國兵團的戰鬥力卻削弱了。進攻蘇聯的部隊所擁有的飛機和坦克並不比進攻法國時多。一個德國裝甲師一般有1.7萬名士兵,配備約200輛坦克和機械化步兵。但是在進攻蘇聯的時候,坦克的數量卻下降到了125輛。與蘇聯的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相比,德國坦克整體上處於劣勢,不僅射程短,而且裝甲薄。此外,希特勒也沒有為部隊準備過冬的衣物和屬於基本物資的防凍液。300萬德軍和3 400輛坦克(還有3 000架飛機)快速集結到了波蘭和羅馬尼亞邊境。蘇聯問德國在做什麽,結果德國人拋來了一個荒唐可笑的理由:訓練。

可笑的是,對於即將來臨的進攻,斯大林早已得到一波又一波的警示。他在東京的間諜知道,丘吉爾知道(英國人破譯了德國的文件),德軍的叛逃者知道。而且英國人還在瑞士精心組建了一個假冒的共產黨間諜組織,代號“露西”,由他們將英國人所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傳達給蘇聯人。斯大林一點都不在意英國人的情報,他甚至懶得把著名的“劍橋五傑”所打探到的大量情報翻譯成俄文。狡猾的英國人一直認為,斯大林可能會相信“露西”。然而,所有這一切努力全都是白費工夫。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150]寫道,在斯大林的一生當中,他只相信一個人。斯大林不相信列夫·托洛茨基[151],不相信蘇共中央政治局,不相信他的將軍們,也不相信寫文章的人,他唯一相信的人只有阿道夫·希特勒。在1941年6月22日淩晨2點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隨著一聲響亮的汽笛,最後一列滿載物資的列車緩緩地駛過了西布格河上的鐵路橋。這些物資是斯大林提議運送的,以此來安撫希特勒。然而就在一小時之後,德軍對蘇聯的進攻打響了。一名信仰共產主義的德國士兵逃離部隊,遊過大河,向蘇聯人通風報信,可他卻被槍斃掉了。很多人寫道,從蘇聯軍隊在邊境的部署可以看出,斯大林本打算首先發起進攻。但實際上,希特勒正好把蘇軍的動向作為了進攻的借口。不過,蘇軍的防線已經在1939年向西推進了160公裏,進入了波蘭,身後的防禦工事已經不受重視,而新的工事極為簡陋,可軍隊卻駐了進去。不過,蘇聯的這一動作也反映出另一個情況,那就是,斯大林對蘇聯紅軍的忠誠度和戰鬥力嚴重缺乏信心,所以只有把他們部署在最前線,排成不便調動的陣勢,後面再加一條由秘密警察部隊組成的警戒線,以便隨時擊斃因恐慌而逃散的士兵,這樣斯大林才能放心。很明顯,要與德國交戰,斯大林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做準備,而蘇聯紅軍的軍事信條也很容易招致德軍的大舉進犯。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會在這個時候動手。進攻打響時,莫洛托夫問德國大使維爾納·馮·舒倫堡[152]:“為什麽要進攻蘇聯?我們做了什麽?”對方的回答是:“因為你們的存在。”希特勒要讓蘇聯退出歷史舞台,並針對所有的共產主義者和猶太人(所謂的共產主義的元兇)發號施令,見一個殺一個。他們認為納粹主義象征著歐洲文明的勝利,而被邪惡的猶太人操縱的野蠻俄羅斯人則需要被清剿幹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