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蘇聯入侵(第4/20頁)

1933年11月8日,在王宮庭院裏為學生授獎的儀式上,納迪爾國王正停下來為一個學生祝賀新婚,坐在緊後面座位上的刺客猛然把那個學生推到一邊,向國王開了槍。刺客是古朗姆·納比16歲的兒子,他特意選在父親一周年忌日這天實施復仇行動;他成功了,納迪爾國王當場中彈身亡。事發後數小時,驚魂未定的納迪爾國王獨子穆罕默德·查希爾就被推上了阿富汗國王的寶座。查希爾年僅19歲,此後二十年權力實際執掌在先後擔任首相的兩位王叔,哈希姆和馬赫邁德手裏。

1933年到1946年,是哈希姆任首相的時期。他以“第三國主義”的外交政策,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際風雲。阿富汗努力與英國、蘇聯等國保持正常關系,還於1934年與美國建立了外交關系。軸心國看重阿富汗的重要戰略位置,不斷在阿富汗拓展勢力。德國設法參與阿富汗境內各種水電站、工廠和道路建設,還從事地質勘探;1936年,阿富汗曲棍球隊和體育官員參加了柏林奧運會,成為希特勒的座上賓。德國不斷渲染阿富汗人是雅利安人的後代,希望在兩個民族間架起一座精神之橋。德國和意大利間諜滲透到阿富汗與印度的邊境地區,煽動當地部族的反英情緒;來自遠東的日本人也不甘落後,在喀布爾開設貿易公司,協助參與赫爾曼德河水利工程,還接收了一批阿富汗留學生。直到20世紀80年代,有幾位阿富汗政府高官依然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常令世人大為驚奇。但是,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阿富汗宣布中立,堅決希望與同盟國保持友好關系。阿富汗同時驅逐了來自同盟國和軸心國的非外交人員,避免了英蘇對阿富汗的潛在借口。

這十多年間,阿富汗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阿富汗大量經營紫羔羊皮出口,確立了自己在世界紫羔羊皮市場上的重要地位。1934年,阿富汗國內第一家銀行——國民銀行成立;1935年,阿富汗政府首次發行紙幣,銀行也成立了專營紫羔羊皮、棉花和羊毛出口的公司。放任主義的自由經濟被視為這一時期阿富汗經濟的特征,阿富汗似乎一步步邁向現代。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阿富汗經濟明顯惡化。1946年阿富汗農業歉收,導致了歷史上第一次進口糧食。物價暴漲,失業增加,激進的阿富汗知識分子甚至提出了結束王權、建立民主的要求。一潭死水的山國出現了新的洪流。

1946年5月,走投無路的哈希姆被迫宣布辭職,以“自由親王”之名著稱的王叔馬赫邁德接任首相職位。“自由親王”采取了制定七年經濟發展計劃的方式重振阿富汗經濟。可惜,通貨膨脹雖得以緩解,紫羔羊皮價格下跌帶來的外貿問題卻始終無法解決。20世紀50年代初,七年計劃終宣告破產。政治上,“自由親王”進行了大膽的“自由主義議會實驗”。1949年初,阿富汗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自由的議會選舉,大批自由派人士進入國會。他們在議會中就王國預算、官員腐敗和美國貸款等問題向政府提出尖銳質詢,經電台直播,影響巨大。1947年創建的喀布爾大學也成立了學生會,提出了新聞自由的問題。1951年,阿富汗政府通過新的出版規定,允許發行私人報刊,取消新聞檢查。多家私人報刊隨即出現,圍繞這些報刊形成了祖國黨、覺醒青年黨和人民黨三大政黨。民主運動高漲,阿富汗政府漸漸難以控制。喀布爾大學學生會被取締,各私人報刊相繼被封閉。1952年4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中,自由派人士無一當選。反對派遂在喀布爾組織了阿富汗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抗議示威,結果數十名參加者被捕。阿富汗的第一次“自由主義議會實驗”以失敗而告終。

外交方面,戰後中亞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947年印巴分治,宣告了英國在印度次大陸長達兩個世紀殖民統治的結束,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誕生。作為戰前“第三國外交”的延續,阿富汗想方設法加強與美國的關系,希望用美國來填補英國撤出後的真空。1948年,阿美關系升格為大使級,阿富汗在美國設立大使館。不過,彼時美國對阿富汗興趣不大,拒絕提供軍事援助。在美國看來,在該地區須倚重的遏制蘇聯力量的主要國家是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而不是與蘇聯有著漫長邊境線、與巴基斯坦存在邊界糾紛且防禦力量薄弱的阿富汗。所以,美國無意過多卷入阿富汗事務。

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邊界糾紛,就是“杜蘭徳線”留下的普什圖斯坦問題。從30年代開始,普什圖斯坦的民族主義運動就與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同步。英國宣布印巴分治方案後,阿富汗要求允許印度斯坦西北邊境諸省區(包括普什圖斯坦)在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的公投選擇之外,有加入阿富汗或獨立的選擇,遭到英屬印度當局拒絕。1947年的公投遭到許多普什圖人的抵制,投票結果是大多數人支持加入巴基斯坦,該結果阿富汗表示不予承認。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關系迅速惡化,邊境沖突和宣傳戰不斷,巴基斯坦對阿富汗商品過境實施禁運;兩國各自召回駐對方大使,美國從中調解但毫無結果。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關系惡化,與蘇聯的關系卻開始復蘇。兩國簽署貿易協定,蘇聯允許阿富汗商品經本國領土國境,還協助阿富汗進行國內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