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美的入侵

1979年12月28日淩晨,當喀布爾達魯阿曼宮內的槍聲和爆炸聲漸漸稀疏下來時,在距喀布爾以北約500公裏之遙的蘇阿邊界上,裝備精良的蘇聯軍隊正越過邊界,向阿富汗境內開來。

蘇聯此次大規模入侵行動,是由東、西兩個戰役突擊群分別實施的。

東路戰役突擊群,共由3個摩托化步兵師、2個獨立團和若幹直屬保障分隊組成,並配屬殲擊航空兵團、武裝直升機團和多用途直升機團各2個。

東路戰役突擊群總指揮潘菲洛夫中將,時年46歲,蘇聯中亞地區塔什幹人,長期任職於蘇聯中亞地區,畢業於蘇沃洛夫軍事學院和伏龍芝軍事學院,是一個專門研究中亞地區特種作戰問題的專家。

此次入侵阿富汗,他被蘇聯最高軍事當局任命為東部戰役突擊群的總指揮,統率5萬兵力,擔負主攻任務。他為東路戰役突擊群擬定的戰役突擊計劃是:以精銳部隊第360摩托化步兵師為先導,自蘇聯境內的鐵爾梅茲出發,經阿富汗北部的馬紮裏沙裏夫、薩蘭山口南下,在最短的時間內攻至喀布爾,與先期控制喀布爾的蘇軍第105空降師會合後,繼續向南部城市坎大哈推進。後續部隊第16、201摩托化步兵師跟進至喀布爾及其以北地區,除部分兵力前出至賈拉拉巴德、開伯爾山口和霍斯特外,主要控制戰略公路及附近的要點,防止阿富汗穆斯林武裝的襲擾。

1979年12月28日淩晨5時,蘇聯,鐵爾梅茲,第360摩托化步兵師駐地燈火通明,一派繁忙;部隊集合哨聲、坦克發動機的轟鳴聲響成一片。經過近2個半小時的準備,隊伍集合完畢,坦克整裝待發。7時30分,太陽升起,東路戰役突擊群的先頭部隊第360摩托化步兵師率先從鐵爾梅茲出發。長達10余公裏的T-72坦克縱隊沿著噴赤河邊的公路向前開動。在陽光的照耀下,草綠色坦克炮塔上的紅星和鐮刀格外耀眼。

早上8時,第360摩托化步兵師師長巴格拉米揚少將乘坐的指揮車駛過了噴赤河大橋。他在軍用吉普軍上讓通信員接通了集團軍前進指揮部,向東路戰役突擊群總指揮潘菲洛夫報告——第360摩托化步兵師已經全部出境,一切進展順利。預計中午就可抵達第一目標——馬紮裏沙裏夫。

幾乎在東路戰役突擊群開始進攻的同時,集結在蘇阿邊界西側的西路戰役突擊群,也開始了越境行動。

西路戰役突擊群,由蘇聯土耳其斯坦軍區部隊組成,共有3個摩托化步兵師,計4萬余人,由陸軍中將舍甫琴科任總指揮。他負責制定的行動方案是:整個戰役突擊群分成兩個梯隊,從蘇阿邊界的庫什卡出發,越過庫什卡河後經澤爾馬斯山口、赫拉特至信丹德,爾後主力推進至坎大哈,其先遣部隊前出至斯平布爾達克,封鎖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

擔負西路戰役突擊群第一梯隊任務的是由米留京少將指揮的第357摩托化步兵師。按照戰役突擊群總指揮舍甫琴科的計劃,第357摩托化步兵師必須於當天日落前占領180公裏之外的赫拉特。因此,米留京少將一直在命令部隊加速前進。成百上千輛坦克、裝甲車、載重汽車的引擎聲,讓散居山中的阿富汗遊牧部族不知所措。

12月30日,蘇軍東路戰役突擊群第360摩托化步兵師經過兩天兩夜的連續推進已經進入喀布爾,西路戰役突擊群的第357摩托化步兵師也已到達信丹德和法臘,創造了蘇軍歷史上進攻戰役推進速度的奇跡。

蘇軍在阿富汗境內的入侵行動進展神速,除了縝密計劃和充足準備之外,另一個原因是阿富汗政府軍戰鬥力低下。阿富汗政府軍的編制是3個軍、11個步兵師、3個裝甲師、3個山地步兵旅、4個炮兵旅和4個傘兵團,但是由於連年內戰和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內部殘酷的黨內鬥爭,戰鬥力已經極度削弱,到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前,已由原來的11萬人減少至5萬人左右;加之蘇聯軍事顧問已在阿富汗政府軍中滲透到營連一級,基本上控制了阿富汗軍隊的行動。因此,當大批的蘇軍開進阿富汗時,完全是如入無人之境。

1980年1月1日,東路戰役突擊群的蘇軍第360摩托化步兵師繼續向前推進,先後順利占領了賈拉拉巴德、加德茲、加茲尼等重要城市,並封鎖了阿富汗東部通往巴基斯坦的主要通道。

1月2日,東西兩路戰役突擊群先頭部隊會師於阿富汗南部重鎮坎大哈。在攻城的戰鬥中,蘇軍第360摩托化步兵師和第357摩托化步兵師以強大的地空火力向阿富汗守軍發起進攻,粉碎了阿富汗政府軍第15步兵師的微弱抵抗。

1月3日,蘇軍封鎖了阿富汗南部通往巴基斯坦的霍加克山口。至此,蘇軍完成了整個軍事入侵行動。短短一周,蘇軍在先期空降喀布爾的部隊配合下,以寬正面、大縱深、高速度的戰役機動,突貫阿富汗全境,實現了對這個中亞小國的軍事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