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蘇聯入侵(第2/20頁)

歐洲國家發達的文明,世俗化後的伊斯蘭國家快速的發展,都給阿馬努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國後他連續五天發表演講,詳述了自己訪問的經過,提出了阿富汗未來應采取的政策綱要。演說完畢時,阿馬努拉國王同自己的臣民代表:一個士兵、一個官員、一個平民和一個學生親切擁抱。他決心當阿富汗的凱末爾,從而與毛拉們矛盾重重。蘇利亞王後(馬赫邁德·塔爾齊的女兒)在歐洲未戴面紗出現於社交場合的照片,在阿富汗國內引起軒然大波,王後受到毛拉們最不利的批評。她回國後又不戴面紗出席了宴會,更是火上澆油。阿馬努拉剛回喀布爾不久,就有一個毛拉的代表團在等候他,抗議王後和貴婦們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戴面紗。阿馬努拉在答復中指出,阿富汗農村本來就沒有婦女戴面紗。毛拉們說,貧苦的農婦們要幹活,怎麽能戴面紗。阿馬努拉接著回答說,等到農婦們戴上了面紗,那時王後在公眾面前也會把臉蒙起來的。毛拉們聽了,氣急敗壞地離開。不久又有人散布謠言,說國王計劃從歐洲買機器用死屍制造肥皂。阿富汗全國紛紛傳言:“國王已經背叛了安拉和伊斯蘭教!”

阿馬努拉國王不顧一切障礙,以激情和勇氣繼續強力推進自己的改革。1928年9月,他將阿富汗軍隊的強制服役期限由兩年增至三年,取消所有免役權,此外下令在全國征收附加稅,要求每個成年男子繳納5阿富汗尼,每個官員繳納一個月的薪金,用來向外國購買武器。他堅稱一夫多妻制是腐化的主要原因,任何政府官員如娶第二個妻子就必須辭職。他甚至還在1928年11月頒布命令,要求喀布爾居民和到首都訪問的阿富汗人都必須穿全套西裝。這個略有些荒誕的敕令頒布後,有人索性就沿路搭棚擺攤,向去喀布爾的鄉下人出租西裝。據說阿馬努拉還親自扯掉阿富汗人頭上的纏頭,這些人雖身穿西裝,仍舍不得扔掉他們心愛的頭飾。馬赫邁德·塔爾齊憂心忡忡道:“阿馬努拉修建了一座漂亮但是沒有基礎的紀念碑,抽掉一塊磚它就會倒塌。”

1928年11月,災難果然降臨。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省的辛瓦裏普什圖部落開始了叛亂,燒毀了賈拉拉巴德的王宮和英國領事館,提出了廢黜國王的要求。附近部族紛起響應,阿富汗軍隊主力調往東部,首都喀布爾只剩了少量國王禁衛軍和軍校學生。來自北方的梟雄哈比布拉趁機率軍奔襲喀布爾。哈比布拉是塔吉克人,人稱巴洽·沙庫,意即“挑水夫之子”,因其父為挑水夫而得名。他年輕時即遠走他鄉到白沙瓦謀生,因為偷竊坐過牢,在阿富汗軍隊中當過三年兵,1924年霍斯特叛亂時攜槍出逃,靠攔路搶劫和勒索商隊漸成氣候。他一路奔襲喀布爾,不斷有阿富汗正規軍倒戈加入,喀布爾的大門向入侵者敞開。1929年1月13日夜,哈比布拉率部偷襲成功。阿馬努拉國王眼見軍隊背叛了自己,宣稱“完全出於自願”,遜位於長兄伊納雅圖拉,與大臣們乘車逃往坎大哈。伊納雅圖拉困守喀布爾內城,身邊只有一些家仆,倒戈投到哈比布拉旗下的阿富汗炮兵開炮轟擊城堡。伊納雅圖拉無路可走,只得跟叛軍談判,於18日乘英國飛機前往白沙瓦。阿馬努拉國王十年的統治就此終結,慘淡經營多年的改革遂告夭折。

攻占喀布爾後,哈比布拉自封為“埃米爾·哈比布拉·汗·加齊”,一面廢除阿馬努拉的改革措施,一面大肆搜捕前王朝官員和富商巨賈,榨取錢財擴充軍隊,喀布爾城內一片恐怖氣氛。普什圖人無法容忍一個塔吉克人的政權,蘇聯等國也不肯承認哈比布拉(蘇聯堅信英國是叛軍的幕後支持者)。阿馬努拉在坎大哈組織起一支軍隊,反攻喀布爾,卻在加茲尼被忠於哈比布拉的部族武裝打得大敗。這位心灰意冷的前國王攜家人前往印度,之後到意大利開始了流亡生活。他終生未能再返回阿富汗,1960年逝世於瑞士蘇黎世,後歸葬賈拉拉巴德;馬赫邁德·塔爾齊則流亡土耳其,於1933年病逝,被埋葬在俯瞰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一座小山上。

彼時在法國尚有一位重要人物注視著阿富汗局勢的一舉一動。他就是阿富汗王族成員、第三次英阿戰爭中的英雄、前國防大臣和阿富汗軍隊總司令穆罕默德·納迪爾。1924年納迪爾被外派法國擔任大使,後因患肋膜炎退居法國尼斯養病。他讓人用擔架將自己擡上一艘郵輪,輾轉回到了阿富汗。納迪爾召集起第三次英阿戰爭中曾與自己並肩作戰的胞弟哈希姆、瓦裏和馬赫邁德,組織部落武裝,展開反攻,兩次進攻喀布爾均失敗。1929年10月10日,瓦裏率軍經過三天的激戰,終於收復喀布爾——瓦裏從此被稱作“喀布爾的征服者”。納迪爾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喀布爾,受到喀布爾百姓的熱烈歡迎。喀布爾百姓和部族武裝敦促納迪爾接受阿富汗王位,被納迪爾拒絕;部族武裝大聲叫嚷說,如果他拒絕,他們就散夥回家,這才扭轉了局面。納迪爾從此登上了阿富汗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