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抗英戰爭(第4/6頁)

由於火口沒有立即引燃,時間耽擱了一些,但是終於一股大火與煙柱從城門上空升起,跟著是一聲低沉猛烈的爆炸聲,證明炸藥爆炸了。之後跟著又有延誤,皮特的號兵被打死了,縱隊主力的號兵誤吹了退卻號。幸而這個錯誤迅速得到了糾正,突擊隊歡呼著沖進城門,縱隊主力跟了上來。加茲尼於1839年7月23日在略有傷亡的情況下被強攻下來。

8月初,英軍開赴喀布爾。情急之下,多斯特·穆罕默德向與其一直保持密切聯系的俄國駐喀布爾公使求助。沒想到,一向對多斯特·穆罕默德有求必應的俄國公使卻以天寒地凍、路途遙遠為由一口回絕。多斯特·穆罕默德又以做舒佳的宰相為條件,向英軍求和,也遭拒絕。英國人提出,多斯特·穆罕默德應該去印度,將那裏當作自己“榮譽的避難所”;多斯特·穆罕默德表示拒絕接受。

眼見英軍兵臨喀布爾城下,多斯特·穆罕默德手持《古蘭經》,向衛戍部隊呼籲抵抗。衛戍部隊卻丟下營地,紛紛逃跑。多斯特·穆罕默德無可奈何,只好棄城逃往巴米揚,再從巴米揚逃到北方的布哈拉,等待東山再起。英軍隨即在阿富汗建立起舒佳傀儡政權。在喀布爾的入城儀式上,大街小巷飄起了米字旗,舒佳被英國軍官前呼後擁,英國公使麥克諾頓走在舒佳前面。英國人控制了阿富汗的外交、軍事和部族事務,舒佳名義上掌管阿富汗的民政和司法,但他的財政支出完全來自印度國庫,人們說麥克諾頓才是阿富汗真正的國王。

5000多名英軍駐紮在喀布爾和坎大哈,賈拉拉巴德和加茲尼也有英軍重兵把守。根據英國人記錄的駐軍狀況,少將威羅貝·卡通爵士指揮第13輕步兵團、第6輕野戰炮兵中隊(有火炮3門)和第35印度土兵團駐守喀布爾;第48印度土兵團、第4旅和第2騎兵團駐守賈拉拉巴德,第16印度土兵團、1個騎兵大隊和舒佳的部分雇傭軍駐守加茲尼;諾特少將指揮第42、43印度土兵團、第2營第4炮兵連、兩個騎兵大隊以及舒佳的部分雇傭軍駐守坎大哈。這些駐軍很快與阿富汗當地人爆發了沖突。為防止多斯特·穆罕默德卷土重來,舒佳的軍隊派出一部分兵力,攜帶野戰炮前往巴米揚,於冬季在那裏駐防。當地的哈拉紮人拒絕向他們出售自己為數不多的飼料,因為哈拉紮人自己的牲畜也要靠這些飼料過冬。強買不成,負責當地政治事務的英國官員洛德竟然下令攻擊。攻擊者放火焚燒了這些飼料,那些可憐的哈拉紮人被活活燒死或擊斃。英國人將駐軍一路推進到興都庫什山北坡,由於激起了當地反抗,不斷遭到攻擊,又不得不撤回來。

英國人對局勢隱隱擔憂:“一個傀儡國王;一種聽憑外國人擺布,與阿富汗人的感情格格不入的,因而被人憎恨的民政管理;一個使節,即真正的國王,依靠閃閃發光的英國刺刀來進行統治,能夠把他那不管如何殘酷或令人不滿的措施強加於人;一支龐大的軍隊,它的消耗使糧食漲價,並使一個十分貧窮的國家的資源消耗殆盡——當英國軍隊全勝造成的道義上的印象在阿富汗人的心目中還是新鮮和深刻的時候,這些就是沒有立即按照良好的信用和良好的政策撤出英國軍隊造成的不可避免的伴生物。”果然,阿富汗人的反抗並未停止,阿富汗各地掀起了大規模的暴動。比如吉爾查伊部族一度切斷了坎大哈與喀布爾之間的交通,英軍出兵討伐,效果不大。最後經過談判,英國公使麥克諾頓只得同意付給吉爾查伊部族每年3000英鎊的補助金,以換取道路的暢通。其他部族紛紛起而反抗。阿富汗無盡的山地和錯雜的沙漠,都讓英國人叫苦不叠。阿富汗部族武裝借助熟悉的地形,靈活機動使用戰術,襲擊英軍哨所,切斷英軍交通補給線,收復城鎮。英軍在阿富汗部族武裝的打擊下,士氣不斷低落下去,每天擔驚受怕。

據英國人的觀察,多斯特·穆罕默德在阿富汗依然擁有巨大的號召力:“喀布爾的居民對他們的新君主完全是漠然視之,對他的即位毫無歡迎或滿意的表示。顯然,他們心中眷戀著如今漂泊在興都庫什山那邊的昔日君主。”果然,1840年9月,多斯特·穆罕默德逃出布哈拉。他的坐騎因疲憊不堪而倒下,他用墨汁染黑了自己的胡須,從邊境蒙混過關,逃回了阿富汗。多斯特·穆罕默德從庫爾姆地區的烏茲別克人中招募了一支6000人的軍隊,一路向巴米揚挺進。途中,不少駐防的阿富汗士兵紛紛攜帶槍支彈藥倒向自己的前統治者。進攻巴米揚時,多斯特·穆罕默德也曾一度敗北。英軍的炮火給密集的烏茲別克騎兵以重創,將其擊潰,多斯特·穆罕默德憑借胯下的一匹快馬才得以逃脫。但他說:“我就像一把木勺子,你可以把我扔來扔去,但我不會受損傷。”他又重新組織起軍隊,在11月普爾汪達臘的交鋒中大敗印度騎兵。當時,印度騎兵望風而逃,丟下英國軍官們與多斯特·穆罕默德的軍隊死戰。結果英國軍官死傷慘重,那個英國官員洛德也死於此戰。此戰引起阿富汗全國震動,麥克諾頓憂心忡忡地說:“阿富汗是火藥桶,多斯特·穆罕默德就是點燃它的火柴。”伯恩斯幹脆勸告麥克諾頓將英軍全部撤回喀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