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阿富汗的誕生

薩法維王朝占據阿富汗的西部,莫臥兒帝國占據阿富汗的東部,都沒有力量將對方趕出去。雙方爭奪的焦點,乃是處於力量夾縫之間的阿富汗重鎮坎大哈。對莫臥兒帝國而言,喀布爾和坎大哈是印度的兩扇門,喀布爾這扇門通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地,坎大哈這扇門通往波斯;對薩法維王朝而言,坎大哈不僅是從西南方向進入喀布爾的大門,而且還控制著到印度的重要路線。正是由於坎大哈在商業和軍事上的重要意義,使得該地從16世紀開始,成為波斯薩法維王朝與印度莫臥兒帝國之間爭奪的對象。

居住在坎大哈附近的阿富汗部族眾多,有吉爾紮伊、阿蔔達利等。他們保留著部族內部的軍事組織,政治歸屬十分不穩定,時而支持莫臥兒帝國,時而支持薩法維王朝,這為兩國對坎大哈的爭奪增加了新的變數。1540年,莫臥兒帝國皇帝胡馬雍在曲女城戰役中被比哈爾的阿富汗人部族首領舍爾沙擊敗。舍爾沙在北印度建立起由阿富汗人統治的蘇爾王朝,胡馬雍被迫流亡波斯和阿富汗,莫臥兒王朝在印度的統治暫告中斷。胡馬雍向薩法維王朝尋求避難,受到波斯國王塔赫馬斯普一世的熱情接待。波斯國王答應提供軍隊,幫助胡馬雍重新奪回王位,同時向對方提出改宗伊斯蘭教什葉派、割讓坎大哈等條件。胡馬雍無奈,只得在文書上簽字,等於承認自己接受了什葉派信仰。

1545年,胡馬雍借來薩法維王朝的軍隊,進攻坎大哈和喀布爾。坎大哈被圍五個月後放棄抵抗,守將把寶劍掛在脖子上,出城向胡馬雍投降;喀布爾隨即也被攻克。1555年,胡馬雍重征印度平原,占領德裏和阿格拉,恢復了莫臥兒帝國在印度的統治,奪回了失去的皇位。然而,胡馬雍卻沒有履行諾言,非但沒有將坎大哈送還給波斯國王,還將波斯人從坎大哈要塞中驅逐出去。從這時起,坎大哈陡然成為薩法維王朝與莫臥兒帝國互相攻伐的理由。

盡管胡馬雍背信棄義,但塔赫馬斯普一世在位時期的波斯內外交困,自身統治岌岌可危。所以,薩法維王朝對莫臥兒帝國占領坎大哈一事暫時保持了沉默。1556年,胡馬雍去世。據說胡馬雍對星相學興趣極濃,當時正在藏書館的屋頂上觀察金星運行,意欲擇吉日發布重要命令,從屋頂走下台階時,突然失足跌了下去,摔傷後腦,兩天後去世。胡馬雍死後,莫臥兒帝國勢力在阿富汗遭到削弱,這為波斯收回坎大哈提供了良機。1558年,塔赫馬斯普一世出兵奪取了坎大哈。胡馬雍的繼任者阿克巴非常惱火,中斷了與薩法維王朝宮廷的往來。

這位阿克巴即是世界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阿克巴大帝。他是1542年胡馬雍被比哈爾的阿富汗人打敗,向西撤退,途經阿馬爾科特(在今印度拉賈斯坦境內)時所生。胡馬雍流亡在外,阿克巴被寄養在喀布爾的叔父家裏。據說阿克巴幼時未受到良好的教育,卻鍛煉了一副強壯的體格。胡馬雍奪回失去的德裏皇位時,宣布阿克巴為合法繼承人,指派他為旁遮普總督,以大臣培拉姆汗等人作他的保護人。胡馬雍死後,德裏又被阿富汗人部族首領辛姆率軍奪去。在培拉姆汗等人的幫助下,阿克巴在卡拉瑙爾的一個花園內舉行了登基典禮。阿克巴遂成為莫臥兒帝國皇帝,年僅13歲。當時,少年阿克巴的莫臥兒帝國徒有其名,北印度大部分地區還在阿富汗人的蘇爾王朝統治下。

1556年,阿克巴和培拉姆汗向德裏進軍。當時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阿富汗人有騎兵5萬名、戰象1000頭、大炮51門;莫臥兒軍隊僅有騎兵1萬人,但騎射精良。1556年11月5日,兩軍在德裏北90公裏處的帕尼帕特發生激戰。30年前阿克巴的祖父巴布爾正是在此大敗阿富汗人,因而這次戰役被稱為第二次帕尼帕特戰役。戰鬥開始時,莫臥兒軍隊受戰象猛力沖擊,顯得有點慌亂,但側翼進攻戰術很快奏效,莫臥兒軍隊的騎射也發揮了極大作用。戰鬥中,一支流箭射穿了辛姆的一只眼睛,阿富汗人頓時驚恐萬狀。戰役的結果,阿富汗人死傷慘重,辛姆被俘。據說,當辛姆被帶到阿克巴面前時,培拉姆汗請求將他殺死,阿克巴不同意。於是培拉姆汗抽出自己的寶劍,砍下了辛姆的頭。

第二次帕尼帕特戰役的勝利,使莫臥兒帝國軍威大振,隨即攻下德裏。阿克巴的保護人培拉姆汗曾為莫臥兒帝國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專權驕橫,殘酷迫害非穆斯林廷臣,受到群臣反對。逐漸成長起來的阿克巴不願受到他的束縛,遂采取果斷措施,宣布解除培拉姆汗的宰相職務,強迫他去麥加朝聖,親自掌握了大權。阿克巴鞏固了自己的統治,馬上開始對周圍地區大規模用兵。他有一句名言:“一個帝王應該專心於征略,否則,他的鄰國就會起兵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