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投身革命(第4/8頁)

任何一位被人疏遠、受到欺辱或遭受挫折的人都能在三合會裏得到關愛。對很多人來說,能夠加入三合會,掌握幫會成員之間的接頭暗號就已經心滿意足了。他們在茶館裏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端起茶杯或飯碗,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與兄弟幫會成員取得聯系。像西方社會裏的工會組織一樣,只要有需要,三合會總能提供相應的幫助。不過,一旦成為幫會成員,終生再難退出。

1894年,宋查理和孫文決心在上海與另一個小圈子裏的謀逆者攜手合作時,他們把革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團結各地三合會的潛在力量上。19世紀中葉的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許多三合會組織從政治鬥爭轉向了謀求經濟利益,現在是時候帶領他們返回他們最初為之奮鬥的事業上了。孫文估算了一下,全國各地約有3 500萬三合會成員,這些人很有可能再次投入到革命事業中來。他明確表示,自己將以推翻清政府、創建一個“充滿機遇的亞洲”為己任。他遍邀各地好友和會中兄弟加入他的團隊,宋查理也加入進來,成為他從事的秘密活動的謀劃人員之一。

他們很快便開始策劃一次武裝暴動。

在查理位於虹口的家中的書房裏,擺著沉重的黑木椅子和一張大辦公桌,一派西式風格。那些密謀反叛的人們在這裏通宵達旦地策劃,為起義做準備。他們把目光聚焦到了廣州——一個視暴動為家常便飯的地方。1894年的廣州城,周圍的鄉村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擠滿了小股海盜和走私犯,孫文與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熟悉,可以把他們發動起來對付朝廷軍隊。城裏的地下組織控制在三合會手中,只要付錢,幫會成員就會起身響應。他們推斷,一旦廣州落入孫文的掌控,就可以在那裏組建一支軍隊,然後從清政府手中奪回天下。

就在孫文住在宋家期間,一位親日的朝鮮領導人被誘至上海後遭到刺殺。孫文的這個小團體沒有參與這次刺殺行動,無法善加利用此事,但洪幫中有很多人總是喜歡利用任何可能的機會給北京的政權制造麻煩。那個人的屍體被裝在中國海軍軍艦裏運回了朝鮮,在當地分屍示眾,以恐嚇叛亂者。日本對此事非常惱怒,戰爭似乎一觸即發,這將把清政府的所有精力都牽制在北方。

1894年8月1日,戰爭開始了。而此時的孫文還沒開始組織廣州起義所需的人馬。他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個更為廣泛的政治組織,以及找到穩定的經費來源。孫文安排宋查理及時給他反饋事態的發展情況,自己則動身去了夏威夷。1894年11月24日,他開始召集人員,籌建一個名為“興中會”的組織。有120名在夏威夷的華人加入該組織。

1894年12月,孫文仍在夏威夷奔波,尋求資金支持,這時宋查理給他來了一封急信:清政府在日本人手中遭遇了一連串的慘敗。國人對此公憤極大,他們必須盡快采取行動。看到此信,孫文極為振奮。1895年1月初,他從檀香山奔赴香港。一些夏威夷華僑也追隨在他左右,準備回國參加暴動。宋查理則繼續留在上海負責財務保障,同時充當孫文在長江流域的耳目。

在香港,以楊衢雲為首的一幹人等加入了孫文的組織,但人手仍然不夠。時間就這樣一再拖延下來。到了春天,消息傳來,中國在朝鮮遭到慘敗。到了1895年夏天,他們總共才召集了153人。盡管如此,孫文和楊衢雲卻不顧後果地認為,發動起義的條件已經成熟。

為了確保成功,他們不得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花錢雇來的匪徒們身上。這些人包括流氓、惡棍、秘密會社裏的暴徒,以及退伍的士兵。

根據算卦的蔔算,起義的時間定在了陰歷九月九日(陽歷10月26日)。這個時候舉事再合適不過了,因為中國各地的人們都要在這個日子裏上墳祭祖,各家各戶都要出門,正好可以掩蓋孫文手下那些人的行蹤。此次行動的主力是3 000名三合會成員,他們將在香港集合,然後化裝成普通乘客,坐船前往廣州。隨船還載有幾千把手槍,這些槍被封裝在印有“波特蘭水泥”字樣的圓桶裏。在廣州上岸之後,這支雇傭軍便會分頭行動,趕往當地政府官員和軍事指揮官的家中,刺殺他們,或者將他們囚禁,直到起義成功。

孫文和楊衢雲這兩位起義組織者分頭行動。楊衢雲負責在香港召集雇傭軍,並將他們運送到廣州。孫文則負責召集三合會成員,並監督整個軍事行動。行動之前,孫文派了一個代表前往上海,向宋查理等人簡要報告了最終的行動計劃。

時任香港《中國郵報》記者的英國人托馬斯·裏德支持起義,歷次起義籌備會議他都獲準參加了。為了讓外國人士能夠理解這次起義,他開始撰寫一些有預謀的文章。在裏德看來,華南地區的起義時機已經成熟。他聲稱,清政府一旦被推翻,一個“負責”的新政府將會願意接受外國政府和公司提供的慷慨援助和無私指導。他故意說這些諂媚之言,是為了引起外國金融資本對中國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