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疑案迷蹤(第6/19頁)

在這些僧人的包圍闡釋下,順治帝對佛教越來越認同,他開始相信,自己的九五之尊,只不過是過眼煙雲,來生將在何處立命尚未可知,只有虔誠地參禪悟法,才能脫離生死輪回、苦海無邊的命運。

順治帝之所以會對佛教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甚至多次表示要出家,和他對自己的現世生活狀態不滿有著很大的關系。

順治帝的童年並不幸福。先是過早地失去父愛,“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宴駕”,接著,在還不懂得權力為何物時他就成了天子,除了要遵守種種宮廷規矩不得自由,更重要的是整個童年時期都生活在叔父多爾袞的陰影之下,這些陰影的影響之深,從他親政之後追論多爾袞的十大罪狀、籍沒家產、掘墓鞭屍等行為可見一斑。

親政後的順治帝仍然說不上幸福。皇帝要管理龐大的帝國,即使對成年人也堪稱重荷,更何況順治當時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朝政方面,順治帝想要有所作為卻總是阻力重重,他雄心勃勃地打算糾正清軍入關之初因過度殺戮引起的滿漢仇恨,比如在一定範圍內重用漢臣、停止圈地,還為崇禎皇帝修建了陵墓等。可惜,大多數滿洲貴族,特別是他的長輩們並不買這個賬。往往為了推行一點點“新政”,順治帝就要和他們進行長時間的糾纏,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而他的家庭生活也稱不上愉快。從政治需要出發,順治帝先後娶了兩位來自孝莊太後娘家的博爾濟吉特氏皇後,第一位皇後生性驕縱善妒,順治帝忍無可忍廢了她,第二位皇後庸碌無才,也與順治帝無法匹配。後宮其他妃嬪,也少有出色的。

在家庭不幸、政務繁雜等多重壓力下,這位少年天子產生避開凡塵、遁入空門的想法也就成了容易理解的事情。而接下來的這個打擊,使順治皇帝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避開凡塵、遁入空門的念頭更加強烈,那就是他的愛子以及這個愛子的生母——寵妃董鄂妃的相繼去世。

“順治出家”因由之——董鄂妃最後一根稻草

關於這位順治帝摯愛的女子,有一種說法很流行,說董鄂妃是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曾經是名士冒辟疆之妾,清軍南下時被擄進入宮廷,被順治帝寵愛。但此說早被公認為是錯誤的——有多個證據表明,董小宛與董鄂妃,根本就是兩個人。董小宛比順治帝大13歲,當她在28歲去世時,距離史書記載的順治帝迎董鄂妃入宮的時間,還相差很多年。“二董”之所以會被訛傳為一個人,主要是因為她們名字的開頭都有一個“董”字,而實際上,董小宛的董是能被拆成“千裏草”的漢字,而董鄂妃姓“董鄂”,是滿語的譯音。

董鄂妃雖不是董小宛,但她來到順治帝身邊,也是充滿了傳奇。當時與順治帝交往甚密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回憶說:“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一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於他這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光。這位軍人於是乃怨憤致死,或許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即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

順治帝從“滿籍軍人”那裏奪來的、並封之為貴妃的這個女子就是董鄂氏,而這位“滿籍軍人”,有專家考證是順治帝的異母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也就是說,董鄂氏一開始是順治帝的弟媳婦。那麽董鄂氏又是怎樣成了順治帝的妃子呢?正史裏當然不會詳細記載,不過其經過可能和湯若望的敘述差不多:由於清初有命婦輪番入宮侍奉後妃的制度,董鄂氏有機會常常出入後宮。婚姻不幸的順治帝很快與這位弟媳婦擦出了火花,雙雙墜入情網。接下來,就發生了順治帝為董鄂氏出氣打襄親王耳光的事。不久,襄親王憂憤而死(疑為自殺)。襄親王死後兩個月,順治帝便正式封董鄂氏為賢妃。

順治帝奪弟媳為妃,今人看來有悖道德,但是入關之初的滿人還保留著不少遊牧民族的舊俗,兄納弟媳在他們看來算不得一件多麽大的事。而順治帝,多年在家庭中郁郁寡歡,終於得一意中人在身邊,可說是喜不自勝。

據《清史稿?後妃傳》記載,董鄂妃被冊立為賢妃後不到四個月,就越級被冊立為皇貴妃,可算是坐火箭升天的速度了。更出格的是,順治帝還特地為冊立皇貴妃一事大赦天下,除十惡不赦死罪及貪官汙吏外,俱減一等(《清實錄》),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很少見的。不久,董鄂妃為順治帝生下一位皇子,雖然是第四個兒子,順治帝卻為此再次大赦天下,並且在詔書中稱他為“第一子”,大有想要將來傳位於此子之意。凡此種種,可見順治皇帝對董鄂氏是多麽的鐘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