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高以仁

皇帝在八月頭上接到必隆的折子,與群臣商議批復之前,先叫了成親王和劉遠來議事。

劉遠看了必隆的折子,連連點頭,道:“涼王所慮極是,增兵一事已經刻不容緩。”

皇帝早料他有此言,不以為意地冷冷笑道:“也不見得。現在雁門出雲一帶的匈奴也不過三四萬,必隆口口聲聲說的單於均成也沒露過面,朝廷隨隨便便增兵西北,不過勞民傷財。前兩天戶部也說了,國庫空虛呀!”

“匈奴善戰殘忍,如不屯兵防範,只恐日後有失。”

皇帝道:“太傅,過慮了。涼王手中有八萬兵馬,現在前線的大多是漢人將士,鎮守北邊是他們歷代涼王對朝廷的承諾,他還有五萬善戰胡兵還未動用,就要朝廷替他出兵麽?”

“是。”

“他要是糧餉匱乏,朝廷有多少就給他多少,逼不得已,朝廷就從藩地征。太傅從前說過,藩王專擅各地稅收,致使國庫空虛,現在國難當頭,向他們借一些總是可以吧。”

劉遠想到皇帝終於納諫,不由大喜過望,咚咚叩首道:“皇上聖明。”

皇帝道:“這是大事,太傅回去先擬個章程出來,明天早朝再和兵部、戶部議。涼王在前線好幾個月了,眼看就要入秋,景佳公主一直陪他在大寒之地,朕於心不忍,讓必隆回涼州去辦調兵的事,雁門以外的大軍交給他手下那個劉思亥帶著,加封正二品驃騎將軍。朕這裏去問太後的意思,太後要是覺得妥當,總能在藩王們面前說上話。”

成親王呵呵低笑了兩聲,等劉遠走了,才道:“早些年是母後賜給四個親王當地稅收,現今皇上要收回,只怕他們不答應。”

“解鈴還需系鈴人,”皇帝道,“要他們把銀子吐出來,只有母後說話了。你跟朕一同去請安。”

“是,”成親王道,“臣在一旁給皇上跑龍套。”

“這個‘跑龍套’用的好,”皇帝笑道,“你這又是跟誰學的油腔滑調。”

成親王笑道:“誰和臣走得近,皇上還不是一清二楚。”

皇帝覺得他的笑容裏另有些不是味兒的東西,便只管撥弄浮在面上的茶梗,聽見外面吉祥尖著嗓子道:“皇上起駕了。”又啜了兩口茶,才扔下茶碗起身。

走到慈寧宮外,康健早已得了信兒,搶在禦駕前叩了個頭,道:“萬歲爺吉祥如意。皇後主子和誼妃主子正在裏面給太後請安,不知道成親王要來,現在正往裏面回避去了。”

皇帝道:“吉祥,一會兒對誼妃說,今後少走動,好生養著少出來。”

片刻就有洪司言出來行禮笑道:“主子爺們快裏面請,成親王也好久不來了,太後主子惦記得厲害。”

成親王跟著皇帝磕了頭,太後向他招了招手,摟在懷裏道:“瞧著瘦了不少,你府裏的人怎麽當差的?沒有一個盡心的。”

成親王笑道:“母後只是疼兒子才這麽說,兒臣最近還胖了些。”

“胡說,”太後笑嗔了一句,命人看座,對皇帝又道,“皇帝最近忙得很,怎麽下午就得閑過來?”

皇帝道:“這會兒有正經事請母後的懿旨。”

成親王道:“原是今天得了涼王必隆的折子,他那裏正要朝廷替他出兵呢。”

“匈奴已經鬧得這麽厲害了?現在就要動用朝廷的兵力?”

“兒臣也覺得太倉促,”皇帝道,“所以打算駁回他的奏請。”

太後笑道:“皇帝要駁就駁了,什麽事要來問我?”

成親王道:“還不是為了糧餉的事,必隆要兵咱們沒有,糧餉還是要撥的,畢竟對抗匈奴是朝廷的大事。”

“戶部又在叫窮了?”太後的微笑漸漸帶出漫不經心來,一邊叫洪司言從盤子裏撿出些粒大的葡萄奉與皇帝和成親王吃,“皇帝什麽打算?”

皇帝嘆氣道:“兒臣也是無計可施。想請教母後的懿旨。”

成親王在太後身邊道:“母後,皇上為了這件事寢食難安,單靠朝廷往各地加賦,再收起來,也不過杯水車薪,這麽大筆出項,要戶部擠出來,也是為難他們。”

太後蹙眉想了一會兒才道:“這不算什麽難事。親王、郡王們在藩地舒舒服服的,向他們要幾十萬兩銀子先支撐著。不過咱們宮裏也須得節省開支,不能讓外邊人說出些不好聽的來。”

“是,”皇帝沒有料到太後這麽快就說破了厲害,大喜之後隱隱生出些憂慮,面上仍笑道,“兒子只怕他們會抱怨。”

“抱怨什麽?給他們藩地的十成稅收是哀家破例的恩賞,現在要些銀子應急,誰敢抱怨。”

皇帝點頭道:“他們都是母後提攜起來的,有母後說話,兒臣放心了。”轉而對吉祥道:“你傳朕的旨意,從今兒個起,除了太後和誼妃兩處,大內各宮各院各衙門的開支用度一例裁減,就是你們司禮監總管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