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磨紅的鐵甲(第3/14頁)

  竟飛回

  “有沒有可能是跳下橋泅水而逃?那銅鐘的敲擊正好可以掩蓋他入水的聲音。”一個穿素雅便服的中年人問蔔福,見解算得上內行。

  “不會,就兩位鐵甲衛所說,他們是在銅鐘響過之後才轉頭的。所以此時目標開始動作躍出欄杆入水,已經是鐘聲將盡,按理應該可以聽見入水聲。再說當時橋下還有一艘鄉下送菜進城的船只,有船夫坐在船頭休息,雖然鐘響會讓他們望向岸上,雖然橋底會讓鐘響的回音更大,但一個大活人入水濺起的水珠卻是掩蓋不了的,應該會有些落在他們身上和船上。”

  “那刺客會跑到哪裏去?總不會是個鬼把我殺死的吧,而且是個可以在大白天見到的鬼。”中年人說的話很詭異,聽起來他倒是個鬼,是個可以白天看到的鬼。

  “顧大人,那人不是鬼,那人是比鬼更可怕的殺人高手。如果你不是之前得到訊息並且找個替身替代,我估計怎麽都無法逃過碎瓷奪命之局。而且就算瓷片不能將你殺死,接下來他還會有第二殺、第三殺。刺客也叫死士,或者你死或者他死,總之不死不休。”蔔福的話不是危言聳聽。“其實大人堅持要到現場來是很冒險的一件事,搞不好便會踏入刺客第二殺的範圍之中。而且如果找不出那刺客,你今後會一直是危險的,就算你隱姓埋名逃到天涯海角都沒用。”

  被蔔福警告的是個中年人,他對蔔福的語氣並不介意,而是頻頻點頭,因為他對刺行內情還是有所耳聞的。這人正是專駐瀖州戶部監行使顧子敬。

  齊君元沒能殺死他,並不是因為齊君元妙到毫巔的刺局出現問題,而是顧子敬得到訊息後並沒有準備逃遁,而是直接設了個反局。用巡街鐵甲衛震懾逼迫刺客趕緊動手顯露行跡,而他回府的車裏則用個身形、體重差不多的手下衙役替代。同時在三橋大街以外布置好右虎營官兵,一旦刺客出手,他們將會把三橋大街上的人全部控制,把刺客揪了出來。這樣才可以知道為什麽要刺殺自己,又是什麽人在幕後指使,從而找到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顧大人請看,這石欄杆上有個坑點。像是什麽尖銳物擊戳出來的。所以那刺客確實是從橋欄上下去的。”蔔福果然不愧為“神眼”,沒多久就查找出一個別人沒有發現的關鍵點。

  “這會是個什麽尖銳物?對他能起什麽作用?”顧子敬對這樣一個比芝麻稍大的坑點感到不可思議。

  “從位置上看,應該是個單鉤或單指爪一類的器物。後面系繩索後可助力攀爬,也可以當做武器攻殺目標。”蔔福只能大概介紹,因為他對這類奇門器物的了解也不是太多。

  “緣繩索緩緩入水,也可上船,嗯,或是躲在了橋底下。”顧子敬一連想出三個可能,這顯示出他對刑辨也頗有經驗。

  “都不可能,首先時間上不允許他緩緩入水。而且就算入了水,氣息再悠長也最多是潛遊二三百步,仍然是在兵卒控制的範圍內。上船和躲在橋底更不可能,我估計鐵甲衛第一時間就是查找這些地方。”蔔福說完後看了兩個鐵甲衛一眼。兩個鐵甲衛都朝他點點頭,其實之前他們已經反復向不同的長官匯報過當時的情形,在不見目標之後,他們會同右虎營兵卒將河道、船只、橋底都細細搜索過。

  “石欄上留下較深的坑點,細看的話可以看出坑點呈橫坑,這是此點的懸掛物有擺動才會出現的現象。所以刺客的確是躍出了橋欄,但他卻利用掛鉤和繩索將自己擺蕩起來,然後直接落足在河岸上,而且是案發現場這邊的河岸。”蔔福的語氣非常肯定。

  “岸上的落足位置也不是岸堤,而是那棵斜出水面的大柳樹。時機掌握得很準,那邊馬車中刺殺不管成不成,此時街上定然是一片混亂。鐵甲衛會往馬車圍聚,街上百姓會四散奔逃,店家會避入店中。沒誰會注意到有人會借助河邊大樹的枝葉遮掩上岸。刺客上岸之後應該不會走太遠,因為右虎營軍卒已經進街,他最多只能跑到水槽邊上。而此處能夠躲藏住一個人的也只有那水槽,刺客可以用鉤狀器物和細繩索將自己平吊在水槽下面,貼近水槽底面。這樣的話除非有人趴在地上探頭往上看,否則是無法發現到他的。”

  三橋大街的案發現場已經被官兵嚴密封鎖了三天三夜,如果蔔福所說的話成立,那就意味著刺客還在這裏。

  所以蔔福才說完,身邊幾個鐵甲衛還有顧子敬的貼身護衛立刻領會意思,一起拔刀抽劍縱身往前,將水槽團團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