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沉沒的國度 9(第3/7頁)

海運局長說:“印度尼西亞海軍、中國政府等,都主動提出要幫助進行救助……但在量上也許不可能期待太多。蘇聯還沒有回復, 不過,有情報說他們的運輸船,正從北冰洋海域向太平洋海域返航,所以近日內應該會做出某種回答吧。”

“蘇聯、朝鮮、中國……離日本這麽近的國家……卻不能如我所願地讓日本人撤離到那裏,倒是挺諷刺的。” 一名委員自言自語地說。

“所以說,在很早以前,就該與這些地區建立起強有力的友好關系,並進行相互交流。”在野黨的一位委員,敲著桌子用無法排泄憤怒的口氣吼道,“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讓自己陷入了,把這些最靠近自己的所有近鄰樹為敵人的境地。要麽進行經濟侵略或軍事侵略,要麽盲從冷戰外交,成為別國的軍事基地。這一切,都是在重蹈帝國主義侵略的覆轍。我們自己主動進行過像樣的持續的睦鄰外交嗎?日本的做法讓自己淪落成了亞洲孤兒,所以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而且在戰後,日本一直缺乏對國民進行教育,沒有引導他們要與亞洲各國保持友好。對於在國民中形成的,在亞洲各國面前所表現出的令人生厭的傲慢和優越感,聽之任之也不進行任何糾正。在國民的國際意識裏,對亞洲周邊各國該有的常識被忘得一幹二凈,只剩下大肆揮霍、摟著女人的觀光客的印象,或者輕蔑地將亞洲諸國國民視為窮光蛋的經濟動物的感覺。這樣的人,如果全部移居到對方國家的話,將會是什麽樣子?”

“現在說這些已於事無補了。”委員長說,“的確,迄今為止,日本只考慮與歐美國家為伍,自明治以來一直如此。就是在戰後,這一點也沒能得到糾正,而且政府並沒有做出要去糾正的努力。日本拼命地要成為‘現代化國家’和‘歐美列強’的夥伴,在社會、軍事、經濟產業方面,這一點倒是成功了。被亞洲近鄰孤立也無所謂,都是因為這些成功讓日本具備了,在孤立的情況下也能生存的條件。一旦出現什麽糟糕的狀況,日本便隨時逃回這四個島上,只要與遠在一萬公裏以外地球另一半的歐美圈,進行貿易就行。可是,這次是可以躲藏的島嶼要消失了……

作為將來要面臨的局面,這肯定是一個重大的問題。不過,目前需要大家發揮智慧的, 還是如何將一億一千萬人從這個島上運出去。”

“這一點似乎讓移民對策委很頭疼。”一名記者委員說,“據調查機構對國民的希望移居地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選擇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的,占絕大多數。選擇南美、非洲的次之,選擇東南亞、蘇聯等地的,總共加起來還不足百分之十。其中,指定中國香港、新加坡、曼谷等城市的很多,也許是由於通過觀光而對這些地方比較了解的緣故吧。”

一位在野黨委員說:“極右分子們散布惡性謠言恐嚇國民,說中國和蘇聯會向日本發動進攻,如果移居到那樣的地方,會被當成奴隸使喚之類的,對此是否應該進行打擊呢?法律允許那樣的家夥逍遙法外嗎?說到底,其根源還是在於歷代執政黨政府過於盲從美國的反共政策,從而長期以來,讓這些家夥有了某種被默許的心理做後盾。”

委員長皺著眉頭說:“這個問題,在最高指揮委,也引起了注意。的確,必須采取措施了。不過,雖說是在非常事態下,這些舉動卻並不適用治安維持法,也不可能因此再恢復‘流言蜚語罪’而對其追究。事到如今,也只好采取與暴力行為扯上邊的策略。”

“在這一點上,反美運動也同樣,因為這些問題涉及憲法……”

來自外務系統的執政黨委員說:“迄今為止,能夠容忍對其他國家如此為所欲為地進行誹謗,其實正是日本作為一個國家,根本沒能融入國際社會的一個佐證。如果對即將前去的地方,還那麽挑肥揀瘦的話,到對策委強制分配移居地時,那不是會發生大混亂嗎?”

委員長說:“必須讓他們從心裏認識到,這不是觀光旅行,而是人命關天的逃難。”

“對了,還是請繼續匯報吧。”

“關於機場問題成為瓶頸的具體情況,是這樣的:這十個月能從日本輸送到海外的人員,按最理想的計算估計,也不到五百億人公裏。也就是說,能將一千萬人運送五千公裏,二千萬人的話,能運送二千五百公裏。日本是位於遠東的島國,所以每位乘客的平均飛行距離較長,為世界平均值的四倍,即四千公裏以上。而且,這裏講的還是理想狀態,而實際上,卻要看機場能全部使用到什麽時候來確定。”

航空局長插話說:“大阪機場處於那樣的狀況,成田機場也有弱點。供油也是一個問題,從鹿兒島引來的輸油管,在震災時被破壞得一塌糊塗,目前只有百分之七十五可以工作。如果這十個月再發生幾次大地震的話……情況最糟糕的時候,恐怕連燃料也得空運了,水路運輸線路也許會再度無法使用。油輪不能停靠,離港口遠的內陸機場就比較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