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安靜之二(第5/6頁)

老師說:“你不要和我說什麽判斷標準。在這個階段,分數,就是唯一的標準!尤其是現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差,不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就只能去掃大街!以後就連房子都買不起!”

老師說:“別看其他人,看你自己。你自己能走的路,就是高考的路!也別去看什麽北京的分數線,你生在這裏,就得按這裏的分數競爭。”

其實也有同學轉去北京讀書了。也不知道是怎麽做到的。還有同學搖身一變,去了西藏。

老師現在倒是沒有再說夢想了。

其實老師說的是對的。

喜歡跳舞的女孩說:“我要和易晚一個分!”

喜歡踢足球的男孩說:“我要和易晚一個分!”

喜歡做航模的女孩說:“我要和易晚一個分!”

喜歡寫歌的男孩說:“我要和易晚一個分!”

他們都說:“易晚,你是怎麽學習的?”

上課時,易晚看見有人在窺視他的課本。老師講到哪個地方,易晚寫了幾行筆記。他就會同樣地寫下筆記,而且行數會比易晚更多。

下課時,易晚在做英語的完形填空題。旁邊的人看見了,也開始買同樣的書,每次都比易晚多刷一篇。易晚回教室時,看見過自己的抽屜被人翻動。

午飯時,易晚在學校食堂吃飯。他吃萵筍,有的人也吃萵筍。有的是他們自己上進,有的是他們家長要求的:看看易晚都吃什麽,和他吃一樣的東西。

“同樣都是人,能有什麽不一樣?如果是吃的不一樣,那就吃一樣的東西。你也能像易晚一樣。”

“輸入就像變量,成績就是輸出。只要復制成績好的人的模式,就有最大的概率能夠成功。他做到了哪些地方,我們就要做到哪些地方。照著他的路走,否則太不保險了。”有人說。

其實也有道理。在這個階段。

發卷子時,易晚發現有人先拿走了他的語文試卷。易晚對一首詩的回答是:“這首詩用了XX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示了XXXX,烘托了XXXX的心情,渲染了XXXX的氛圍。在結構上,為後文埋下伏筆。”

後來那個人的回答也是:“這首詩用了XX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示了XXXX,烘托了XXXX的心情,渲染了XXXX的氛圍。在結構上,為後文埋下伏筆。”

再後來,全班的回答都是:“這首詩用了XX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示了XXXX,烘托了XXXX的心情,渲染了XXXX的氛圍。在結構上,為後文埋下伏筆。”

XXXX,按照不同的詩詞填空。

後來老師大喜過望,這種統一的格式的確提高了正確率。還有人開始學習易晚的議論文格式,第一段排比,第二段論述,第三段例子1,第四段例子2,第五段群例,第六段結尾。

在中學聯考裏,易晚班級的分數很突出。

老師讓易晚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她說:“易晚啊,你帶好了整個班級的學風。”

易晚分享學習經驗。有人問他:“易晚,你平時看什麽書,聽什麽歌?吃什麽,幾點睡覺?我要像你一樣生活。”

只有一次,易晚在看一本中等數學。有人過來問他:“易晚,你也要參加數學競賽?”

易晚搖頭。

“別想了,省隊進了國家隊,是可以高考加分,甚至保送清北。但那些名額從來都是那幾個學校的。不是說實力,而是說關系。”同學說,“別看這個了,沒用的。”

又有同學說:“你是不是想靠這個考個國二之類的,在自主招生裏加分?我知道雖然清北要求苛刻,但其他985,有國二和國一都能加分的。”

“而且數學競賽不是大多數都保送數學系嗎?”有人插嘴,“雖然比起生物和化學競賽要好。不過基礎學科啊……都很苦的。”

“哪有。”有人反駁他,“數學系可好轉專業了。什麽金融、計算機,都很歡迎數學系轉過去的。”

易晚沒說話……其實他只是想看。而且學一個學科的目的,居然是為了轉專業嗎。都說數學是萬科之母,但這樣的萬科之母,也太不體面了。

但班主任也找到他,語重心長地說:“易晚啊,你成績好。但學校確實給不了你那麽多支持。但如果你想參加競賽,也可以,老師幫你規劃一下。”

易晚說:“我只是想看看……”

老師說:“那也要注意時間。高三了,時間不多了。”

易晚看見老師桌子上的試卷,很多英語作文,出自不同的學生的手,但字體都是同樣的字體。老師說:“這種字體在考試時能加分,因為很清楚。而且閱卷老師看見這個字體,也會先入為主地覺得你是好學生。”

易晚說:“是……現在這樣確實是對的。”

這周轉過去就是國慶節。易晚又在圖書館裏見到喻容時。圖書館很多年沒有修葺,書還是那些舊書。易晚也逐漸知道老太太其實是有點關系的人的親戚,被安排在這裏占坑拿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