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閂住谷倉門(第2/5頁)

當他們沖到將其與威靈頓的陣線隔開的山谷時,法軍縱列陣型遭到密集而持續的盟軍炮擊;與之相反,德國散兵則開始後退。康萊下士記得,“兩個炮兵連加起來有近200門炮,你來我往地上演了一曲可怕的二重奏:炮彈、炸彈、炸藥筒,就在我們頭頂上來回呼嘯”。13他們走了幾乎還不到100步,第28線列團2營的馬林斯就受了致命傷。康萊自己的連長兩次被擊中。老胡巴特和鷹旗旗手克羅斯也不幸陣亡。在法軍的整條進攻路線上,情況大致相同。我們不能肯定這兩個旅在向拉海聖前進的路上具體情況怎樣,但是在他們前面的那些工兵都是手提巨斧,輕松砍碎大門和路障的魁梧壯漢,他們肯定不僅飽受盟軍炮擊之苦,而且還有很多人死或傷在了莊園左側田野裏的德國散兵的槍下。然而,盡管炮火連天,但是整個隊列中所有人都聽到“我們的長官用冷靜的聲音發出唯一的指令‘靠近些’”。14內伊元帥與縱隊士兵一起行進,一直走到道路從莊園前面的斜坡上穿過的地方。15

在農舍的東邊,比蘭特那個旅的荷蘭人暴露在外,他們開始後退,但是沙坑裏的步兵們暫時守住了陣地。利奇上尉當時位於前沿,他描述了法軍進攻時喧囂和騷動的場景,“好像我們根本就不可能承受這種沖擊”。16他的營副官金凱德上尉回憶說,“一個龐大的步兵縱隊”一路高喊著“皇帝萬歲”,“他們敲鑼打鼓,吹著喇叭”,軍官則“在前面一邊跳舞一邊揮舞著手中的劍”。他寫道,法國人“有點希望把我們嚇倒在地”,但他們得到的回答只是我們這邊“毫不動搖的沉默”,我們等待時機表明“我們也有嘴巴,也會說話,但什麽時間開口由我們說了算”。17駐守在附近農舍裏的德國人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焦慮。拿破侖最初希望通過炮擊和大規模步兵攻擊的威脅將他們從屋子裏嚇出來,結果沒有得逞。

在果園裏,他們可以聽到法國人的聲音,那是數千人踩在泥濘地面上的腳步聲和馬蹄聲,但沒有看到他們的身影。然後,第一批法國散兵爬上了莊園南部邊緣的小高地,歡呼了一陣子,胡亂開槍浪費了一批子彈。巴林命令大家臥倒,就像以前在伊比利亞半島上打仗時經常做的那樣,這樣可以縮小目標。果園裏的蘋果樹和矮樹籬給他們提供的其實主要是心理上的安慰。但巴林本人仍然騎在馬背上。這雖然危險,但也是必要的,為的是給手下樹立一個榜樣,同時也可以對戰場上的全局有所把握。巴林發出了嚴厲指示:等到敵人非常接近了,才可以開火。不久,法國的兩條主要縱隊進入視野,他們移動得很快。其中一條縱隊去攻打農舍,另一條則向果園沖去。“法國人匆匆忙忙的”,德國人對彼此說道,“就好像他們今天就想到布魯塞爾去吃飯一樣”。18就在此刻,呈散兵隊形的步兵們開始了致命的射擊,他們藏身在莊園旁邊的田野裏、果園後面的樹籬旁、路障後、院墻頭,還有樓上的窗戶後。我們不知道當時拿破侖的手下有多少人被射殺,也不知道這一整天在拉海聖一共有多少人陣亡。據法國方面的消息,估計到黃昏時陣亡人數已高達2 000人。19可以確定的是,從這一刻開始,莊園周圍,很快就連農舍屋內也一樣,到處都堆滿了屍體。無處不在的屍體已經夠可怕的了,但在接下來的5個小時裏,傷員的慘狀和他們痛苦的呻吟聲對於在場者來說更是難以忍受。

果園裏的法國散兵停下腳步開始準備射擊。一陣槍林彈雨,子彈擊穿了巴林的馬韁繩,差點擊中他的手;步兵哈茨中彈身亡,他的預感應驗了;連隊指揮官之一的紹曼上尉受了重傷,另有多人傷亡。法軍人手一杆火槍,射擊速度更快,一分鐘大約能完成兩三輪射擊。而德國人的射擊速度差不多要慢一半,因為他們用的槽式步槍裝彈速度較慢。不過火槍是滑膛槍,即使瞄準了也不太可能擊中90米外的目標,而帶槽管的槽式步槍的射程卻有這兩倍長,準確度仍然很高。在近距離射擊的時候,像這次對戰開始時這種情況,反復進行大規模的火槍齊射效果更佳,但是在當天的大部分時間裏,當步槍手在農舍的隱蔽處向一段距離以外的法國人射擊時,德國人是占有優勢的。

雙方現在都處於消耗階段,在此期間,他們較著勁兒地瞄準、射擊、裝彈。20他們用左手握住火槍(如果是右撇子的話),將裝好火藥面和彈丸的彈藥筒一頭咬開,將彈丸含在口中,並將擊鐵或擊錘往回拉一個档。然後把蓋在火藥鍋上的觸發杆推開,往裏倒入一些火藥面,再重新蓋緊。火槍的槍托要支在地上,以便將余下的火藥面倒入槍筒,然後把手裏拿著的彈藥紙填進去,嘴裏咬著的彈丸也吐進去。槍手用推彈杆將裝好的彈藥壓實,裝好紙彈塞壓一次,以便將裝好的彈藥壓緊,裝好彈丸再壓一次。然後他把擊鐵再往後拉一個档,瞄準,開火。這個動作觸發燧石,擊中觸發杆,產生火花,將火藥鍋中的火藥點燃,繼而引燃槍管中的彈藥,將子彈發射出去。步槍的裝彈方式也與此類似。有時候,步槍手也會使用預先準備好的紙彈藥筒,就像火槍手一樣。其他情況下,用袋子裝彈丸,用燒瓶裝火藥面。將量好的火藥面裝入槍筒後,放一塊圓形的油布和彈丸,然後槍手再用推彈杆把彈藥向下壓實。貝克步槍比火槍的槍筒短,裝彈容易一點,因此更易於以臥姿或在農舍這樣的建築物內使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