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德軍突進(第5/7頁)

此時,德軍被迫取消了進攻英國的計劃。為了進行報復,希特勒和戈林命令德國空軍繼續對倫敦實施轟炸。在隨後的6個月裏,只要天氣允許,德國戰機就會飛臨倫敦上空。這是一段民族史詩般的歷史,有一張照片很好地向世人展現了這一畫面。照片當中是莊嚴的聖保羅大教堂,四周是數不清的建築所燃起的熊熊烈火。直到1941年3月,德軍每月都要在倫敦投下9 000噸高爆炸彈。倫敦東區的造船廠是德軍轟炸的重點目標,當地的居民只能在防護設施裏過夜,有時甚至得深入地面以下。喬治·奧威爾寫道,那裏的紀律非常嚴格,民眾極少慌亂。在奧威爾的筆下,英國民眾普遍非常團結。奧威爾還用有些抒情的筆調(見《獅子與獨角獸》一文)把當時的氣氛描繪成了一種社會主義式的解放。而另一些人則以不同的方式獲得了解脫。格雷厄姆·格林[123]把他的家人丟在身後的牛津市博蒙特大街,在大英博物館附近的一座房屋裏與他人私通。格林的職責是報告博物館的火情。有一天,正在巡查中的他被炸彈炸傷,只能爬著從樓上離開。這一經歷促使他放棄了那位女子。後來,他把這一經歷寫成了小說,而小說又被改編成了電影,片名叫作《愛到盡頭》(The End of the Affair)。在“二戰”當中,類似這樣的解放或解脫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所有這一切背後,丘吉爾的身影巍然屹立,這正是他大放異彩的時刻。丘吉爾幾乎得到了所有國民的支持,整個國家在他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共赴國難。丘吉爾說:“這是我們最輝煌的時刻。”但是,真正的希望恐怕只能落在美國的參戰上,可這並不容易實現。美國的中立法使美國嚴格保持中立狀態。很多美國人認為,由於美國東海岸的經濟利益,美國面臨被拖入戰爭的危險。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束手無策。從理論上說,購買武器只能用現款支付,不能賒欠。英國在美國擁有大量投資和巨額財富,現在不得不低價出售,充作軍費。然而,德軍在大西洋部署了U型潛艇,使美國貿易深受威脅。羅斯福深知,一旦英國失陷,美國所面對的世界就只剩德國和蘇聯兩大強國。此外,日本正在中國及亞洲的其他地區擴張,而美國在這些地區擁有重大利益。於是,英國和美國這兩個大西洋強國開始在法律所允許的範圍內展開合作。羅斯福向英國提供了50艘驅逐艦,用以保護海上運輸。作為回報,英國把西印度群島的幾個軍事基地租借給了美國。同時,美國戰艦也獲得了授權,可以向德軍U型潛艇開火。1940年10月,美國戰艦首次向U型潛艇開火,希特勒嚴令不得進行反擊,因為兩國尚未交戰。但是,U型潛艇的船長們受到了激惹,並且有一次,他們確實發起了反擊。於是在希特勒眼中,兩國似乎已經開始交戰。真正的戰場實際上在大西洋,因為德國正在加速建造U型潛艇,給英國的生命線帶來越來越大的威脅。

與此同時,英國在另一個關鍵的領域也擁有非凡的實力,英國人天生善於搜集情報。在他們眼裏,這種事就像做遊戲一樣。他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德國人的密碼,並且成功復制了德國人的“恩尼格瑪”密碼機。這是一種極為復雜的機器。在這之前,英國情報部門已經使用“絕密”一詞來表示關系國家安全的最高機密。現在,由於破譯了德軍的密碼(以及其他密碼),英國人制定了一個更高的機密等級——“超級機密”(Ultra)。“恩尼格瑪”密碼機和“超級機密”成為了計算機發展過程中的兩大重要標志。當然,如果德國人知道英國人已經破譯了自己的密碼,那麽這個遊戲就玩不下去了。於是,為了不讓德國人知道他們的秘密已經泄露了出去,英國指揮官故意不采取行動。最明顯的一個例證是,1941年5月,當德軍即將對克裏特島[124]的主要機場發動進攻時,英國人沒有采取預防措施。到了1943年,希特勒越來越懷疑身邊有人泄露了軍事機密,以至於他不再與他人共進午餐,最多只允許他的貼身男仆施特勞布陪他一起吃飯。

總之,到了1941年的頭幾個月,希特勒的情緒已經非常焦躁。他能看出,美國人正在進行軍備擴充,隨時可能介入戰爭。希特勒感覺自己活不到老年,而且他常常提起,如果不是他,德國就不會獲得今天這樣的發展。國內的輿論正在等待他創造另一個奇跡。同時,民眾還得繼續忍耐當時的貧困狀態,這對戰況已經毫無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心想:英國唯一現實的希望在於,還有蘇聯人在。而他則要去擊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