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德軍突進(第3/7頁)

5月10日,西線戰場的炮火開始轟鳴,盟軍一片混亂,失誤連連。此時的法國人已經犯下了一個驚天大錯,他們用大量的資源修建了一座防禦性的堡壘——馬奇諾防線。安德烈·馬奇諾[103]是一名“一戰”老兵,1929年曾任國防部部長。出於對安全的考慮,法國軍隊當時可以占據萊茵蘭地區。然而,在隨後的1929年至1930年,為了“安撫”德國,英國極力主張協約國軍隊撤出這一地區。馬其諾當時說,要保證安全,法國就得修建發達的防禦工事。這一防禦計劃於是成了法國人的沉重負擔。顯然,為了實現防禦,法國得把它1/3的部隊駐守在防線裏。而德國人則沒有必要在防線前方部署多少軍力,只需留下幾個師的中年老兵就可以了。他們可以把自己的精銳力量和裝甲部隊投入到其他戰場。這樣一來,德軍統一行動,在局部地區形成了超強的戰力(盡管德軍坦克的數量本來就比盟軍多一些)。德國將穿越比利時,法國人也是這樣預料的。為了使戰事遠離法國北部,法軍進入了比利時,並且在那裏遭遇了他們所誤以為的“德軍主力”——德國B集團軍群。這個集團軍群有30個步兵師和3個裝甲師,每個裝甲師配備約200輛坦克。德軍使用高超的戰術打了一個大勝仗,攻占了全世界最大的堡壘——比利時的埃本埃馬爾要塞。德軍用滑翔機運載傘兵,在堡壘上方實施空降。傘兵穿著橡膠鞋,以防發出聲響,一落地就向通風孔和炮口投擲手雷。德軍的行動非常迅速,很快就推進到了代勒河[104]一線,並在那裏遭遇了法軍和幾乎所有的英國遠征軍。英法軍隊已經進入比利時,正在趕往荷蘭的路上。進入比利時的法軍是法國最為精銳的主力部隊。然而,此時他們卻正在被推入一個巨大的陷阱,後方只留下薄弱的兵力來防守法國。德國人破譯了法軍的通訊密碼,知道哪支部隊在駐防馬奇諾防線,所以也能猜測出法國防線在哪一位置最為薄弱。由於法軍的主力部隊和所有的英國遠征軍都已經進入比利時,所以馬奇諾防線北部邊緣和比利時之間僅有少量的部隊在守衛。他們沿著默茲河一線展開,指揮官情緒低落,士兵一副典型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05]士兵模樣,軍容不整,無精打采,嘴裏還叼著香煙,身上滿是廉價葡萄酒的味道(每名法國士兵每天可以獲得3升廉價葡萄酒,不過公平地說,這些士兵有一半是農民,而且當地的水源並不可靠)。幾乎沒有人想到,德軍會從這裏大舉進攻。早在1914年,德軍就曾使用47輛軍用卡車在這裏運輸士兵,卡車只壞掉了一輛。此時,卡車和坦克技術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提升,阿登森林排滿了長長的由坦克和各種車輛組成的隊伍,還有大隊的步兵和摩托兵,頭頂還有空軍掩護。這是交通管理的奇跡,坦克一旦發生故障就隨即被清出道路,非常高效。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計劃10天趕到默茲河,但坦克部隊指揮官海因茨·古德裏安[106]認為他可以把這一時間縮短到4天。最後,德國人在兩天內就趕到了默茲河,並於5月15日下午3點用橡皮艇渡到對岸。

法軍根本不是德軍的對手。德軍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107]幾乎垂直紮向地面,引擎發出巨大的轟鳴,並投出半噸重的炸彈,在如此淩厲的攻勢下,法國人驚慌失措,亂作一團,坦克甚至火炮都陷入癱瘓。實際上,斯圖卡式轟炸機飛行速度比較慢,如果法軍不恐慌,這些飛機很容易被打下來。不過在1940年,法軍確實十分慌張,因為德軍飛機十分喜歡炫技。德軍的這一重要優勢在阿登森林結出了碩果。德國空軍是陸軍的補充,是“空中的炮火”。而英國皇家空軍是為獨立空戰而設計的,重視遠距離轟炸(1936年,英國建立轟炸機司令部,正式確立了這一點)。此時,法國和英國的轟炸機才剛剛得知德軍已經穿越阿登森林。他們知道得太遲了。隨後,英法兩國的轟炸機開始攻擊德軍,由於當時是白天,所以它們很容易被德國空軍的梅塞施密特–109式戰鬥機[108]擊中。第一天,32架“戰鬥”轟炸機迎擊德軍,13架被擊落,其余被擊傷。“二戰”史專家馬克思·黑斯廷斯把這些轟炸機叫作“棺材”。由於飛機性能落後,法軍飛行員士氣低落。法國戰鬥機航速極慢,反應遲鈍。而英國皇家空軍擔心,如果把飛機投入法國戰場,那麽不列顛群島怎麽辦?德軍繼續推進。5月16日,德軍坦克部隊已經渡過默茲河。古德裏安把停止進軍的命令拋在一旁,命令部隊急速推進。這一戰法在歷史上被稱為“閃電戰”,它是從意大利語翻譯過來的。然而,閃電戰並非德軍發動此次戰役的初衷,他們只是想把盟軍趕出比利時,以防他們威脅魯爾工業區。古德裏安主張狂飆突進,他的上級,包括希特勒,都在擔心他從南部受到攻擊,並與大軍失去聯系。然而,古德裏安繼續推進,沒汽油了就從法國人的倉庫裏尋找,沒牛奶了就找法國人的奶牛擠奶。在他的右側,未來的德國陸軍元帥、戰功赫赫的埃爾溫·隆美爾[109]也率領坦克部隊渡過了默茲河,開始掩護他的右翼。德軍空虛的左翼可能受到攻擊,但是,德國步兵也創造了神奇的進軍速度,在陽光明媚的初夏裏跋涉了一個星期,平均每天行軍65公裏。所以,當法軍開始反擊的時候,他們在堅決的抵抗面前遭遇了失敗(大量難民湧上道路,漫無目的地奔逃,也嚴重地阻礙了德軍的行動)。隆美爾的部隊每日行軍80公裏。與此同時,法國司令員莫裏斯·甘末林[110]認為他得守衛巴黎,於是古德裏安所屬的德軍A集團軍群的司令員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111]便放開手腳逼近英吉利海峽。一路上地勢平坦,天氣適宜,非常適合坦克開進。法軍坦克從來沒有像德軍坦克一樣集中作戰(它們被部署在了錯誤的位置),而且分散的法軍部隊不斷投降。就這樣,倫德施泰特一路到達亞眠以及“一戰”時的索姆河戰場,最後於5月20到達了英吉利海峽附近的阿布維爾,此時距離德軍渡過默茲河只有幾天的時間。在德軍逼近英吉利海峽的過程中,法軍指揮官卻還在擔心德軍會搶先抵達巴黎,占得先機。現在的災難在於,英法兩國軍隊已經在比利時被一分為二,而且由於鹿特丹遭到了猛烈的轟炸,荷蘭也已屈服。在比利時,法軍終於有效地抵擋了德軍A集團軍群的進攻,他們明白局勢已經十分危急,所以戰鬥也有了起色。然而此時,法軍的後路已經被德軍A集團軍群斬斷。他們只能冒著德國空軍的轟炸,隨英軍一起跌跌撞撞地奔向海邊。而且,比利時也放棄了抵抗。後來,比利時國王遭到了嚴厲的斥責,但是比利時軍隊確實已經抵抗了足夠長的時間,已經為英法軍隊向海邊撤退贏得了時間。現在,法國人的鬥志已經被激發了出來,德軍的B集團軍群也遭遇了法軍頑強的阻擊。在法國裏爾,法軍的4個師形成了一個口袋,對德軍形成了阻截。法軍的抵抗贏得了德國的尊重,也使法國得以體面地投降。在5月21日到22日期間,英法兩軍在阿拉斯附近組織了一次反擊,進一步給德軍敲響了警鐘。此外,德國空軍損失嚴重,飛機超負荷運轉,修理廠不堪重負,半數轟炸機已經無法起飛。到了24日,希特勒終於下令暫停進攻。英軍指揮官戈特子爵[112]鬥志不減,他決心要把自己的部隊從盟軍的大混亂中解救出來,有序地撤向英吉利海峽旁的敦刻爾克[113]港。這裏水道眾多,有利防禦。5月27日,撤離行動開始,當時預計只能撤回1萬名士兵。但在此刻,英軍的戰鬥機已經擊退了德軍的轟炸機,天氣也終於好轉。除去運送士兵的驅逐艦之外,另外還有幾千艘各種各樣的船只參與了撤離行動。最後,大約有34萬名士兵(包括22.9萬名英軍士兵,其余為法軍和比利時軍士兵)成功撤離。不過,他們把重裝備全部丟在了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