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德軍突進(第2/7頁)

在蘇德兩國簽署的條約當中,波羅的海諸國[86]被劃到了斯大林的勢力範圍,芬蘭也在其中。芬蘭的邊境城市維堡[87]距離列寧格勒[88]只有100多公裏,基於安全的考慮,斯大林向芬蘭提出用蘇聯的國土置換這座城市,同時租借芬蘭東南部的一個小島用作海軍基地。芬蘭人不同意(芬蘭也是1918年“一戰”的戰勝國之一)。但是由於氣候和地勢的原因,芬蘭比波蘭更容易守衛。11月底,蘇聯和芬蘭意外地爆發了持續3個月的蘇芬戰爭。機智聰慧的芬蘭人穿著滑雪板,在森林中神出鬼沒,把蘇聯紅軍整師整師地包圍,使後者遭遇了可恥的失敗。芬蘭人估計英國可能會施以援手,英國也確實組織了一支遠征軍。但是,英國這樣做只是為了尋找理由繞道阻止德國從瑞典獲得鐵礦砂[89]。同時,法國也制訂了一份極不尋常的計劃,打算用它們有限的運輸機越過中立的土耳其向阿塞拜疆的巴庫投擲炸彈,炸毀那裏的油井。幸好,這一計劃被英國明智地否決了。但是,英國遠征斯堪的納維亞[90]需要時間,斯大林調派了洞悉局勢的將軍,加強了對芬蘭的攻擊。芬蘭首都遭到轟炸,於是芬蘭人屈服了。英法兩國遠征斯堪的納維亞的行動被蘇聯搶先了一步,但英國打算繼續在挪威海域設置水雷。不過沒等英國實現這一點,希特勒就首先打破了對待丹麥和挪威的中立狀態,大舉進犯,4月9日又通過丹麥進攻挪威。

奇怪的是,德國在挪威卻碰上了釘子。德國海軍一直都不怎麽強大,不過一旦條件具備,它就能在進攻英國南部的過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然而,挪威人阻止了這一切的發生。在奧斯陸[91],挪威炮台的舊炮和魚雷出其不意地擊沉了德國海軍的旗艦。英國人也擊沉了多艘德國驅逐艦。這一幸運的進展對英國國內的政治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導致張伯倫下台。於是,倫敦就不再可能與希特勒達成任何交易了。戰爭打響後不久,張伯倫即推薦丘吉爾加入戰爭內閣,擔任海軍大臣,相當於文職的海軍部長。隨後,丘吉爾在挪威戰役中指揮失當。戰鬥中,英軍第一次直接遭遇德軍,首戰受挫。英軍在戰爭初期反應遲緩,還暴露出一個弱點——海軍實力強大得不成比例。英國當時裝備了許多艘巨型戰列艦,例如,“英王喬治五世”戰列艦的花費可以建造一座現代工廠,還得配備大量的船員。它可以裝載3 000噸油料,足以媲美一艘油輪。它的發動機功率相當於一座電站。此外,它還有10座艦炮,每座重達80噸。發射的炮彈重達700公斤,射程32公裏。它的炮塔重達1 500噸。這些需要花費兩年才能建成的龐然大物怎麽能被擊沉呢?實際上,它們只是浮在水面上的馬奇諾防線,飛機就能摧毀它們。

與此同時,在倫敦,張伯倫正在因為他所犯下的所有錯誤而備受指責。當國會下院對張伯倫進行不信任投票時,很多保守黨議員和左翼議員投了不信任票,另一些保守黨議員投了棄權票。保守黨議員利奧·埃默裏[92](諷刺的是,他的長子為納粹電台做廣播員,戰後以叛國罪被施以絞刑)用奧利弗·克倫威爾[93]怒罵議會的一句名言結束了他對張伯倫的譴責。他說:“你們已經在這裏坐得太久了,再也幹不出什麽好事。滾吧,趕緊!我們從此一刀兩斷。看在上帝的分兒上,滾吧!”權勢集團認為丘吉爾不夠穩定,有些特立獨行。馬爾科姆·馬格裏奇[94]曾說,英國的政治家要想成功,他(她)就得是一個新手或牧師。在1940年,這個新手就是勞合·喬治,而有可能取代張伯倫的人選就是神情高昂、講話有些費力、很像牧師的哈利法克斯勛爵。權勢集團需要他,但哈利法克斯說,他是上院的國會議員,無法領導這個國家。最後,工黨(例如工會)為這個國家的未來做出了選擇,並與丘吉爾一起組成了聯合政府。丘吉爾宣布了自己的政策:鮮血、苦幹、眼淚和汗水。他確實只能提供這些東西,因為大戰已經在西線開打了。法國沒有出現丘吉爾式的人物。愛德華·斯皮爾斯[95]將軍說:“英國的中產階級沒有害怕,而法國的資產階級卻緊張得連話也說不清楚了。”

希特勒本想在1939年秋天進攻,但是德國的將軍們卻並不認同這一想法。他們不斷地尋找各種理由,不是哪一支部隊沒有準備好,就是嫌天氣太潮濕、道路泥濘,等等。一些軍官甚至密謀推翻希特勒的統治,不過這種想法從來只是在私底下流傳,很久之後才開始公開談論。在希特勒的不斷催促下,德軍將領擬定了一份作戰方案,類似於1897年的施裏芬計劃[96]。一旦與法國開戰,他們將首先攻打荷蘭和比利時。這時發生了一件湊巧的事情。一名德國軍官帶著這份計劃搭乘飛機從科隆起飛去開會,結果飛機中途迷失了航向,墜毀在了比利時,而他所攜帶的文件竟然沒有完全損壞。比利時人得到了這些文件,發現字跡仍然可以辨認。他們把文件交給了法國。在法國人看來,這些文件證實了法國最高統帥部先前的推測。結果,法國被誘使在軍事調度上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因為德國人改變了他們自己的計劃。希特勒一向認為,冒險的方案有可能成功,而他的將軍們卻誇大法軍的戰鬥力,只想著保護魯爾工業區[97]的安全。德軍有一個膽子更大的將軍叫作埃裏希·馮·曼施坦因[98],他了解坦克和飛機的戰鬥力,也曾提出過一項非常大膽的作戰計劃,但是沒能獲得國防軍最高統帥部[99]的認可。在柏林,他偶然見到了希特勒,於是把這一計劃告訴了他。德國將佯攻比利時和荷蘭,把法軍吸引過去。而真正的攻擊點卻位於比利時東南部。那裏是一片崎嶇的山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人稱阿登森林[100]。阿登地區道路稀少,路況也不好,不過如果交通管理得當,這些道路還是可以使用的。於是,用不了多久,一支龐大的德軍就將穿越阿登森林,並在色當跨過默茲河[101]。70年前,普魯士人就是在這裏打敗法國軍隊,然後建立了統一的德國[102]。當然,德軍的這一行動原本是可以被阻止的,而且德軍一旦應對有失,比如坦克遭受空中打擊而無法動彈,德軍就將面臨極大的災難。不過,希特勒還是決定冒這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