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兩次大戰之間(第3/7頁)

然而,當希特勒將萊茵蘭地區重新軍事化後,戰爭也不遠了。在遠東地區,另一場戰爭的腳步也越來越近,美國將直接參與其中。日本的歷史與歐洲的一些國家非常相似,日本是與英格蘭相似的島國,認同與普魯士相似的軍國主義傳統。“一戰”結束後,日本對限制海軍規模的國際協定[35]非常不滿意。1930年,當世界經濟繼續蕭條之時,日本又遭遇貿易歧視。於是,日本的軍國主義者決定攫取中國東北部的工業區——滿洲[36],並於1931年派兵入侵。隨後,遭到國際聯盟譴責的日本才發現自己沒有盟國。希特勒有意與日本結盟,因為他需要日本來制衡當時是他主要敵手和攻擊目標的蘇聯。於是在1936年,德國與日本簽署了一份《反共產國際協定》。從此,日本在歐洲有了盟友,盡管這位盟友暫時還無法給它提供實質性的幫助。隨後,1937年7月所發生的一個事件引燃了遠東戰爭的導火索。當時,日本軍隊距離北平[37]很近,中間隔著盧溝橋,這一事件正發生在這裏。當時,一名日本軍人走失,引發了中日兩國間的對立。隨後,日軍展開進攻,輕而易舉地擊敗了中國的國民革命軍。盡管在過去的10年當中,中國國民革命軍得到了相當的發展,但是他們在武器裝備和軍隊紀律方面仍然無法與日軍相比。此外,中國還存在另一股勢力——共產主義者,他們最終在靠近蘇聯邊境的中國西北地區建立了根據地,這使得中國的形勢更為復雜。中國的國民黨曾經與共產黨聯手抗日,但後來又開始反對共產黨。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轉移到農村,動員那裏的農民參加戰鬥。在所有這些戰亂當中,中國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疫病蔓延,暴行不斷。尤其在1937年年底,日本軍隊圍攻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燒殺奸淫,無惡不作,令觀者大為震驚,他們不相信日本能犯下如此滔天的罪行。

在中國,各方的鬥爭呈現出一種復雜的四角關系。國民黨對抗日本,國民黨對抗共產黨,共產黨對抗日本,以及1939年夏,蘇聯在偽滿洲國邊界對抗日本。美國已經為國民黨提供支持,但並不急於介入中國的戰事。而希特勒對日本的支持基本只停留在口頭上,只是撤走了先前向國民黨提供顧問的德國將軍(這些顧問很有來頭,比如在20世紀20年代復興德國陸軍的漢斯·馮·塞克特[38]和成為比利時總督的亞歷山大·馮·法爾肯豪森[39])。遠東的這一戰事使德國與世界的關系更為復雜,而且有人把中國的大範圍沖突比作西班牙內戰。在美國國內開始強烈譴責日本。

與此同時,歐洲也在綏靖政策背後進行著仔細的思考。幫助希特勒上台的不滿情緒是真實存在的,這些民眾的不滿是可以通過某些方式減少的。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居住著數以百萬計的講德語的日耳曼人,他們從來都不願意成為這兩個國家的國民。另外,奧地利也居住著600萬日耳曼人。當奧匈帝國在1918年解體時,他們的代表曾經在帝國議會投票加入德國。唯一的反對意見出自一名天主教主教,他認為德國信仰新教的人太多了。後來,法國阻止了奧地利並入德國的進程,但一時間,法國甚至無法為這個新國家找到一個合適的名字。最後,一位叫作喬治·克列孟梭[40]的法國人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剩下的就是奧地利。”奧地利的獨立並非是一件幸事。這是一個信仰天主教的農業國,卻有一個社會主義的首都,那裏的大量居民都曾是奧匈帝國的公務員。1934年,奧地利爆發了小規模的內戰,炮兵部隊炮擊了勞工階層的居民區。當出生於奧地利、1932年才成為德國公民的希特勒在德國出人頭地時,奧地利開始出現想要加入德國的騷動,當地的納粹黨徒尤其喧鬧。希特勒順勢介入,用沙啞的嗓音在多次納粹集會上發表了態度蠻橫的演說。演說進行時,身穿棕色制服的納粹黨徒列隊行進,備受希特勒賞識的建築師阿爾貝特·施佩爾[41]所設計的燈光直射天際。施佩爾曾說,他早就應該在魏瑪時期的電影院[42]裏使用這種攝人心魄的燈光技術。對英國政府來說,逼迫德語居民生活在把自己視作二等公民的國家確實是講不通的。於是,在1937年11月,後來成為英國外交大臣的哈利法克斯勛爵[43]赴柏林會晤希特勒。他對希特勒說,英國不反對他通過和平手段改變戰後秩序。英國實在不想打仗。1916年的血腥戰爭[44]仍然歷歷在目,大中小學都在進行戰爭紀念,呼喚逝者的名字。英國正面對著東、西半球的潛在敵人,印度也即將發生叛亂。

隨著奧地利的納粹分子越來越活躍,信奉天主教的奧地利總理庫爾特·馮·舒施尼格[45]請求希特勒幫助他們控制國家。在此之前,他已經讓希特勒所推薦的人選在自己的政府裏擔任了重要的職位。1938年2月,舒施尼格來到位於德國貝希特斯加登[46]的希特勒別墅,並在這裏遭受了希特勒的欺侮。當時,希特勒帶了多位長相兇惡的將軍,還禁止舒施尼格吸煙,導致這位奧地利總理極為緊張。於是,他接受了希特勒提出的合作建議,將奧地利變為了德國的衛星國。然而,當舒施尼格返回維也納後,他改變了主意。他提議進行全民投票。如此一來,他將毫無懸念獲勝。舒施尼格希望西方國家和墨索裏尼能來救他,而希特勒則賭他們不會這樣做,並於3月14日進兵奧地利。對此,西方國家和奧地利都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相反,社會民主黨前主席卡爾·倫納[47]卻對納粹的到來表示歡迎。此時的奧地利已經成為德國的一個省,維也納的25萬猶太人開始遭遇惡毒的侮辱、暴力和掠奪。意大利曾經是奧地利的保護國,可墨索裏尼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希特勒為表示感激,啜泣著給他派駐意大利的代表打電話,讓他告訴墨索裏尼,他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件事,永遠都不會。這是希特勒所信守的為數不多的承諾之一。奧地利已經成為了德國的一部分,很明顯,現在的壓力已經隨之轉移到了捷克斯洛伐克身上。捷克斯洛伐克與德國的邊境線很長,所以非常難以防守。捷克斯洛伐克居住著300萬講德語的日耳曼居民,大部分集中在靠近德國的蘇台德地區,希特勒的到來令他們極度興奮。捷克斯洛伐克是萊茵河以東唯一的民主國家,民眾享有投票權。其中的日耳曼居民把大部分選票都投給了德國國家民族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