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基礎與原理遠程作戰與海上遠征(第3/10頁)

在派出確保作戰線安全所需兵力後,如果還擁有一支超過對方的海軍時,不妨迅速攻擊渴望奪取的目標。在進行這樣的攻擊時,如果經過一個敵人控制並能掩護其艦船的港口,就必須對這個位置嚴加防範,確保它不足為害。因為從這種港口能截擊進攻方的煤炭或彈藥補給。

牙買加和聖地亞哥緊靠的向風海峽是美國大西洋各港口至巴拿馬地峽的直接航道;加的斯和直布羅陀緊靠所有航船自大西洋駛入地中海的必經航道。這些位置的特點是,它們從翼側威脅航道。假如敵人把戰艦藏在港內,則必須派分遣隊護航。這支兵力的組成和駐泊地點應該靠近該港,以能遏制港內艦船的活動為準。當敵人在活動範圍之內的任何一港口,擁有一支優於這支分遣隊的艦隊時,它就會暴露在敵人艦隊之下。1799年,法國布勒斯特艦隊在地中海出現時,英國海軍卻分散成若幹分艦隊,其中可能不止一支分艦隊被擊破。分遣隊可能會削弱主力部隊的實力,但並不會削弱到使其無法向目標挺進的程度。英國擁有各種分布很廣的重要權益,軍事的、商業上,它曾感到其海上航線在許多地方受到許多港口在側面的威脅,諸如布勒斯特、羅什福爾、費羅爾、加的斯、土倫等。這些威脅迫使它在每個港口外配置同港內兵力相稱的分遣隊。這種兵力部署以及它在阻止敵方數支分艦隊聯合進攻的行動中所發揮作用,往往掩蓋了一個事實,即這些海上位置遭到了監視和鉗制。正如一位陸軍將領在陸上保衛進軍路線以阻止一座要塞的威脅一樣,不能攻克這個要塞,它就能威脅他的交通。

近來有人懷疑翼側位置對交通線的作用,認為對交通線的目的地點進行集中設防更為有效。我認為沒有必要進行這樣的對比。馬耳他能對一支前往埃及作戰的西地中海國家的遠征軍的交通線施加影響,但這並不能否定在埃及設防的軍事價值。1813年,威靈頓在控制托裏什·韋德拉什以抵禦陸上攻擊,確保其在裏斯本的海上基地的安全時,活動於菲尼斯特雷角外的美國私掠船竟能嚴重地擾亂該港同英國諸島的交通聯系。

假如一個據點,位於或靠近作戰線,戰鬥艦隊可從該線上安全通過,也可以通過迂回航線避開這個據點,完全擺脫敵人的搜索,則就可以改變交通線。或者,根據據點的特點或港內戰艦的數量,派遣一支大型分遣隊護送運輸艦船通過這條線上比較暴露的部分。1779—1782年,英國就是用大型護航船隊在戰鬥艦隊的保護下支援直布羅陀。

艦隊的補給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補給艦船通過己方海軍巡邏控制的航線輸送補給;另一種是大型護航船隊在一支武裝艦船的保護下輸送。主要補給需要依賴護航艦隊,偶爾有運輸船單獨補充。必須嚴密防護護航艦隊,因為敵人必定以其為攻擊對象。因此,為保衛護航艦隊而戰,在海戰中很常見。單獨的補給艦船進行補給輸送時,需要速度,避險的航線,巡洋艦級軍艦的海上警戒。無論哪種方式,擁有兩條或更多的補給線通往目的地或者艦隊的位置,都是有好處的。此外,單艘艦船補給比大型護航船隊更方便,因為保護大型護航船隊會削弱作戰兵力。美國正準備在巴拿馬地峽設防,一旦發生沖突,便能便利地從海灣和大西洋、太平洋運送補給。

一支艦隊離開本土遠征時,不宜只靠一條補給線。對於作戰兵力或戰鬥準備而言,集中是好事,但補給機制應該盡量避免單線。拿破侖就曾說:“戰爭的藝術在於巧妙地實行分散便於生存,並在這種方式之中迅速地實行集中以便進行戰鬥。”

如果由於監視途中港口而造成兵力分散,形成敵我兵力相當,或者所有兵力雖占優勢,但在適當援兵到來前不能制服目標,兵力不應該分散,而是應奪取整個港口,或者在預估現有補給能維持到行動完成的情況下,繼續前進,暫時放棄交通線,切斷與基地的聯系,使敵方的翼側港口無下手機會。這種冒險,必須是在燃料非常充足之下采取的。沒有武器,還可以逃跑,口糧不足,只要能維持生命就好,如果沒有燃料,這艘船就既不能戰也不能逃。

如果目標是敵人控制的一個港口或一座島嶼,則征服之後它未必能像在陸地上一樣,立即對戰爭起決定作用。因為必需而有限的陸上交通線往往在一個要沖集中,占據這裏就占據了絕對控制權。海上則幾乎沒有這樣的要沖,因為海洋很開闊,可以采用多條航線,避免從戰略據點近旁通過。一個陸上戰略位置所具備的重要性在於被迫循一定的道路前進,如果改走其他道路,就會招致危險。當然,海上也有一些類似的要地,如直布羅陀。如果占據了博斯普魯斯海峽或達達尼爾海峽,便可鉗制黑海的俄國海軍。假如一個海上強國控制了北海兩岸,另一個海上強國位於英吉利海峽和比斯開灣一線,則誰掌握多佛爾海峽誰就能阻止另一方的活動。蘇伊士這樣的運河也是類似的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