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基礎與原理遠程作戰與海上遠征

一個想控制任何重要海域的國家,就必須在海上奪得戰略據點以立足,哪怕這些地方遙遠而又分散。深思熟慮所選定的戰略據點可用作基地,這樣的基地對本土是次要的,但對其鄰近區域的作用很重大。

一支陸軍部隊遠離本土遠征時,必須在戰場附近按照建立第一基地的原理再建立第二基地,二者之間必須有可靠的交通聯系。這是軍事學家們所歸納的一條原理,在海上仍然適用。須牢記,安全的海上交通就意味著海軍優勢,尤其是在基地離本土很遠時,更是如此。這些二級基地同本土邊境的那些基地一樣,都應該遵照:必須有兩個設防的港口,以一個居於頭等地位,它們之間的距離必須便於互相支援,但其距離又不能便於敵人無須分散兵力就可監視兩個港口。1803—1805年,納爾遜監視土倫時,馬耳他和直布羅陀都可供他使用。兩個港口不僅可以支援艦隊,還互相支援以護衛英吉利海峽至東地中海的商業航線。假如俄國在戰前就把艦隊派到遠東,就能使艦船數量超過日本,而事實是,日本因為擁有瀨戶內海和多處出口,其艦隊便可出敵不意地聯合行動。在這些實例中,擁有兩個港口,就意味著擁有兩個或更多的據點,這樣的基地便可被視為一條線,就如本土的海岸邊境一樣。更為理想的是,這個港口具有水陸交通的便利,如聖地亞哥、西恩富戈斯、哈瓦那都具有這樣的優點。但小安的列斯群島的任何一島上,港口都相距太近,其實就和一個港口沒什麽兩樣了。

假如海戰的預計戰場範圍很廣並且含有許多可供使用的戰略據點,那麽對這些據點的選擇也至關重要。如果據點位於中央,在該位置上的艦隊所施加的影響就更加平衡,而且可容易地到達戰場的所有部分。但是,如果影響不能延伸到邊緣,它與本土的交通聯系就會不安全。正如牙買加,它是加勒比海地區最重要的據點之一,如果英國力量僅限於這裏,那麽來自英國本土的交通聯系,勢必要通過其他國家控制的地區,安全也就沒有保障。1798年,法國與埃及的關系就是這樣,如果沒有馬耳他或者其他據點,盡管埃及是歐洲和印度的中央位置,但是也和牙買加一樣。雖然英國控制著埃及,但是它對自己與埃及的交通仍然感到不安,盡管它控制著的直布羅陀和馬耳他,都能為艦隊提供隱蔽並且防禦敵海軍的進攻。海外位置中,離本土最近的位置才是第一位的,因為它們更安全可靠。例如,直布羅陀是邁向埃及的第一步,聖盧西亞島則是邁向牙買加的第一步。那些距離本土最遠的位置,無論如何重要,總是最為暴露,例如埃及和巴拿馬,必須注意通過中間據點來加強它與本土的交通聯系。英國便擁有一系列這樣的據點。

當一國認識到特定地區的國家權益可能訴諸軍事行動時,就應該組織專業人士詳細研究該地區,以確定哪些據點具有戰略價值,哪些據點最為有利。對於這些地域的占領,則需要政治家來決定。然而,一旦時機成熟,為了保護權益訴諸軍事時,就可能需要控制海域。一旦如此,戰爭就形成了。該國的目的可能在於取得控制或擴張,與此相對應國家的目的也可能是為了防禦威脅,以保衛現有的控制區域。

如果是為了占有尚未控制的區域,這樣的戰爭就是進攻。然而,軍事行動可能並不直接指向想要取得的目標,而是直接進攻對方更重視的、易於攻擊的一點,這樣可能更有把握。這就關系到整個作戰實施的問題。對於發起進攻的一國而言,想要把敵人趕出一個位置,將面臨正面攻擊還是迂回奪取的問題。正面攻擊需要更多的兵力,迂回需要更多的時間。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和西班牙對直布羅陀的進攻就是個例子。直接攻擊英國在地中海最為強固的基地,都以失敗告終。如果將同樣的兵力直接攻擊英吉利海峽或英國海岸,兩國很有可能從英國手中要回直布羅陀。戰爭中征服的地區往往在結束戰爭簽訂合約時作為籌碼。

因而,戰爭的目的可能並不僅是直接的軍事的目標。事實上,戰爭的目的也可能並未全是為了獲得領土,而是為了獲得優惠或權利。所以,對敵方某個屬地的攻擊可能只是作戰計劃的組成部分。

受本書主題限制,我所舉的例證都只涉及對海域的控制,可以是部分的控制也可以是全部的。一個國家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才可進行這樣的戰爭並取得預想的戰果:第一,邊境安全,不會遭受致命損傷;第二,海軍有與敵方海軍爭奪海洋控制權的實力。海岸或邊境,從廣泛的意義上來說,是戰爭的根據地,以它為基礎進行防禦。海戰中,海軍是主要進攻者,它在防禦中起次要作用。在大規模的聯合作戰中,艦船也起著主要作用,只有敵方沒有海軍時,艦船才無用武之地,如塞瓦斯托波爾之戰。當時有兩條交通線通往戰場:一條陸上交通線,完全處於俄國實力範圍之內;一條海上交通線,完全控制在英法手中,敵人將其艦船上的裝備拆除之後便將艦船沉掉。最後戰爭變成了圍攻戰,圍攻者的交通線絲毫不受幹擾。1779—1782年直布羅陀之戰,進攻者之所以失敗,就是在於其軟弱無力的海軍所致,如果海軍稱職,英國艦隊完全無法投送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