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基礎與原理(三)

不能將戰場的各個戰略據點看作是孤立的,應考察其位置、軍事力量、資源後,並考慮它們彼此的相互方位、距離和最佳航線。

連接各個戰略據點的線稱為戰略線。陸地上,可能有很多條線連接兩個戰略據點,其中任何一條線可能在不同時間內擁有不同的名稱,以表示當時的用途,如交通線之類。在海上,除了艦隊所選定的這條線應該是所耗費時間最短的,其余與陸上並無太大差別。

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率艦隊離開馬鞍群島駛向海參崴選擇的航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面臨兩個選擇,從台灣海峽通過還是取道台灣島外側,他選擇了後者。東鄉平八郎的位置是經過慎重考慮選擇的,在這裏截擊任何一支沿航線而來的艦隊都很方便。但東鄉平八郎也有焦躁不安的時候,因為俄國人長時間不出現,又沒有他們的確切消息。他深信俄國人會經過對馬海峽,但是如果俄國人選擇了另一條航線,這將打擊東鄉平八郎的自信。要知道,面對這種情況,有些人很快放棄信念,有些人難以忍受焦慮。

雖然從地球表面連接兩個海港的線有很多條,但它們大多屬於兩類:橫越公海和循著海岸。利用公海通常是捷徑,但必須以海軍力量控制海洋為前提,如果不能滿足這個條件,艦船就只能在夜間沿海岸航行,並利用港口進行隱蔽和取得其他支援。拿破侖企圖入侵英國時所用的船隊就是靠這種方法。這支船隊的大批艦船是在許多不同地方建成的。為了到達布洛涅港集結,它們不得不闖過英國巡洋艦所組成的交叉火力網。盡管遭到一些損失,但由於緊靠海岸使敵人無法安然跟蹤,同時又有精心布設的固定岸炮和流動岸炮為其提供岸上掩護,集結得以順利完成。在1812年的戰爭中,美國貿易船也是被迫采取同樣的方法才得以幸存。納爾遜沿著尼斯與熱那亞的裏維埃拉(今利古裏亞)一線,同樣也是采取這種方法獲得了成功。只要公海被敵人控制,就得使用這種夜間行進的方法。

在一條戰略線因靠近敵人而遭受威脅時,中立國的沿海海域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作向交戰國港口挺進的部分路線。例如,英國同德國交戰,英國海軍控制北海,德國艦船進入法國或挪威沿海海域時,便可在規定的3海裏限度之內安全航行。

涉及交通運輸的戰略線最重要。交通支配戰爭。這在陸上尤其如此,因為陸軍離不開補給,任何短暫交通中斷都會帶來沉重打擊,而艦船的船艙又攜帶著大量物資。在海上,兩支艦隊交鋒,艦船所能攜帶的必需品和補給品是有限的。由於水運比陸運方便,這些東西可以伴隨艦隊一起行進,而陸軍輜重部隊無法做到,它們只能跟進,因為陸路狹隘難行,而海上很寬闊。

總之,所有軍事組織都必須依賴暢通的交通才能與本國的實力基礎取得聯系。交通線具有雙重價值,因為它通常還是後撤線。補給便利和後撤通暢乃是保證陸軍或艦隊安全的兩個基本條件。1796年,曼圖亞爭奪中,拿破侖將軍隊部署在該城守軍的後撤線上,這座城市因得不到外圍奧軍的增援而被攻破。1800年和1805年,拿破侖在馬倫戈和烏爾姆曾將部隊成功地部署於奧軍的交通後撤線上,成功地阻止敵方從其基地向前輸送補給和其軍隊後撤回基地,控制其交通線。美國南北戰爭中,法拉格特的艦隊在密西西比河上遊掌握了交通線,從而征服密西西比河的各個炮台。

羅日傑斯特文斯基駛向海參崴,其實就是在向本土基地撤退。日本人則在其後撤線上部署了足以將其擊敗的兵力,正如拿破侖在馬倫戈對付奧軍一樣。我認為美西戰爭中,塞韋拉之所以駛往聖地亞哥,是由於他擔心在西恩富戈斯港外,即在其後撤線有一支兵力勝於他的艦隊。西班牙海軍部長在西班牙議會上稱,塞韋拉之所以駛往聖地亞哥是因為他除此之外別無選擇。這個實例證明在同一邊境上擁有兩處港口的優越性,以及一支敵對兵力位於交通線上的巨大威脅。

聖地亞哥、西恩富戈斯、哈瓦那,說明一條擁有多個優良港口的海岸線其實就是一處相互銜接的漫長基地。利用魚雷艇和巡洋艦,就可防護其附近海岸免受敵人侵擾。這樣的海岸線可以看作是一條擁有數個戰略據點的戰略線。出於戰略考慮,一國必須占領緊靠海上邊境的數個戰略據點。一旦大規模戰爭爆發,就可在多個戰略據點上準備作戰。1798年,拿破侖遠征埃及時,法國在地中海沿岸只有土倫一個戰略據點,但其分遣艦隊卻是在法國所控制的數處其他港口之中做好準備才參加主力艦隊出航。其原因可能是,海軍的補給和休整都依靠一個港口實在太過危險,敵人的封鎖和攻擊一旦奏效,這個港口的一切作戰活動都會陷入停頓,而艦隊再撤回這裏更會遭到毀滅。從這裏可以引出一條原理,即每條海上邊境至少應該有兩個充分設防的安全港口可承擔任何修理工作,如果只有一個港口,敵人就會掌握你後撤的目的地。就像東鄉平八郎無法確知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究竟是取道朝鮮海峽還是津輕海峽,但他知道羅日傑斯特文斯的目的地是海參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