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基礎與原理(二)

任何地區的戰略價值取決於三個基本條件:

1.位置,確切地說是它的態勢。一個地方可能具有巨大的力量,但就其位置而言卻不值得占領。

2.軍事力量,包括進攻和防禦。一個地方可能位置很好,擁有巨大資源,由於力量脆弱其戰略價值也就不大。但是如果可以依賴人力加強防禦也不是不可,那麽對它而言設防就顯得尤為重要。

3.資源,包括自身和周圍的資源。資源的重要性已經不用我再強調了。如果一個地方,位置極佳,攻守皆宜,只是缺乏天然資源,可以依賴人力補充,如直布羅陀、馬耳他、梅諾卡島。對於海上戰略據點,周圍友好地區越少,資源越少,力量也就越弱。可見其他條件相同,大島的戰略價值高於小島,如同彭薩科拉的價值高於基韋斯特。

對於大島和小島價值的差別,經驗豐富的羅德尼[1]曾說過:

波多黎各的價值比所有加勒比島嶼合在一起還要大,它易於防守,而且所需費用低於那些島嶼,這裏又能牽制法國和西班牙,還威脅著聖多明各島。如果大英帝國掌握了波多黎各,它就能切斷歐洲至聖多明各、墨西哥、古巴或拉丁美洲大陸的供應線。從這裏可以迅速地支援牙買加。如果它得到開發,能吸引大批船只和海員前來,價值甚至能超過向風群島。

羅德尼的這段話羅列了戰略據點的基本條件。盡管他的話不像軍事學術論文那樣有條理。

戰略要地除了要滿足上述三個條件外,也有一些次要的方面需要考慮。雖然是次要的,但它們能提高其價值(包括軍事價值)。如果一個港口是巨大的商埠,當它遭受侵犯,就會影響其國家的商業繁榮。

一、戰略位置

三個條件中,位置是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因為力量和資源可以憑借人力補充,然而,一個港口的位置是不可靠人力改變的。

位置的價值由它距海上貿易航線的距離決定。如果一個位置接近兩條航線的交叉點,它的價值就會增加。一個交叉點就是一個中央位置,它便於向多個方向運動。如果通路狹窄,其價值就更為重要,如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以及佛羅裏達海峽。幾乎每個入海口都很狹窄,貿易船只經過這些入海口擴散到全國各地,如密西西比河河口,荷蘭、德國各條河流的河口,紐約港的入口等。港口或河口是貿易終點或物資集散地,貨物在此裝船轉運。如果通路是一條運河或一處河口,則船只到達處附近的一些位置就會具有巨大的控制力,如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

因而,狹窄海域中的位置比大洋中的位置更重要,因為船只很少能迂回繞過它們。各據點的戰略價值就體現在這裏,貿易船只總是途經這些狹窄海域繼續駛往其他地方。以地中海為例,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船只到達地中海後,只能等待轉運,而運河通航後,地中海東岸就成為一個中轉點。巴拿馬地峽及其運河也是如此。

陸上戰略和海上戰略的根本不同在於天然條件的不同,陸上障礙重重,必須通過人力克服和改善,而海上幾乎是坦途一片。陸上可供行軍道路有限,而海上可供艦船航行的路線則很多。風向、水流、短近距離將艦船困在一定的通用航線上,但是,在這些航線範圍內也可以巧妙避開敵人的搜索。如羅德尼在指揮一支從西印度群島返航的護航隊時就“曾嚴令指揮官不要試圖駛向英吉利海峽,而是取道克利爾角向西至少900海裏,再行繼續向前航行”。拿破侖也曾說,海軍作戰的決定性要素是“采取隱蔽航線使敵人喪失時機”。

1789年,納爾遜追擊拿破侖時,就犯了這樣的一個錯誤。他直接奔向埃及,但拿破侖從馬耳他離開後並未直接駛往埃及,而是先向克裏特島航行,結果納爾遜錯失了機會。納爾遜的教訓使英國在數次大戰中嚴密監視法國港口,因為港內艦隊一旦駛離港口,英國指揮官只能推測敵人的航線。

再來看看1905年東鄉平八郎的情況。納爾遜只能依靠種種跡象分析出法國艦隊的目的地,但他無法確切得知法國艦隊的動向。東鄉平八郎也不知道俄國艦隊的意圖到底是戰是逃,可以肯定的是其最終目的地是海參崴,但對其航線只能靠推測,而推測則需要掌握情報。在沒有準確的情報的情況下,東鄉平八郎也開始猶豫不決。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是,他的偵察船只在距離旗艦100海裏之處進行監視,而未能將偵察活動推進到足夠遠的地方。

海洋為艦隊提供了很多躲避危險的機會,所以海上的戰略據點比陸上少,這也提高了這些戰略據點的價值。查理大公曾說:“在開闊地區,到處可以通行,這裏沒有障礙,敵人可向各個方向運動,這裏或是沒有戰略據點,或是戰略據點不多;反之,卻可遇到很多的戰略據點,天然條件限制著敵人只能沿著固定的道路運動。”恰如一艘艦船從歐洲駛往中美洲,它首先通過一片完全開闊的地區直至西印度群島,它接下來的航程到處都是價值大小不一的戰略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