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基礎與原理(二)(第2/6頁)

貿易的數量和港口與航線的距離都影響到位置的價值。正如大不列顛是德國的眼中釘一樣,德國工業、商業、航運發展都會受到大不列顛諸島的制約。這徹底改變了歐洲的國際關系。巴拿馬運河也將改變加勒比海附近的各個港口和太平洋許多港口的戰略價值;而一旦蘇伊士運河關閉,則好望角的各個港口和地中海的那些港口也將受到影響;好望角航線曾經為威尼斯和熱那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權首先從屬於商業,商業開拓了航線,再由軍事控制保護貿易。貿易的流通方向和流通數量,一旦發生變化,人類的政治和經濟關系也將發生改變。

在陸上,戰略據點總是有公路經過,或者有公路在此匯聚或交叉,甚至天然障礙迫使公路在此匯聚成一條隘路。海洋比陸地開闊,很少有障礙,但是一旦它出現就不可逾越,艦船只能迂回繞過海上的障礙。在陸上,歷史似乎已經說明,沒有陸軍不能逾越的地方。在海上,艦船只能循著已知的航線。航線眾多的地方,每條航線上的各個港口的價值與航線數量成正比。例如,如果有一條從海地島東端通過向風群島直到中美洲的航線,在馬提尼克島的洛亞爾港和聖盧西亞島的卡斯特裏港中間斷開,就會大大提高這兩個港口的價值。又如,巴拿馬運河的建成,向風群島的戰略價值就大大提高了。

二、軍事力量

接下來,我們研究戰略價值的第二個要素,即軍事力量。

一處港口的牢固取決於許多有利的和不利的要素,所有這些要素可以歸入防禦和進攻範疇。

(一)防禦

港口的防禦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防禦海上或陸上的攻擊。

港口設防其實目的還是在於派出軍艦出擊,海面正好是港口的前沿陣地,陸地的一側則是它的後方。

在日俄戰爭中,旅順口面對陸上和海上的攻擊也都進行了防禦。日本海軍的這次圍攻,證明了我的一個觀點,即港口防禦主要依賴於陸軍。在旅順口,俄國海軍完全沒有對防禦做出貢獻,他們本可以依靠港口的物質條件以出擊作為防禦的手段。在任何總體戰略中,防禦意味時間。俄國人如果在旅順口堅守下去,就能為波羅的海艦隊贏得時間,只要他們能堅守住,陸上戰役就能使日本人一籌莫展。

俄國人曾主動抓獲了一艘日本運輸船,船上載有用於進攻旅順口的大部分攻城大炮。這次攻擊敵人的交通線,除了使日本人遭受損失外,還令其不得不分出精力保護交通線,從而有效地削弱了日本人的圍困力量。這種活動可以看作是攻勢防禦。它是任何防禦計劃所必需的。拿破侖曾說過,單純依靠防禦,沒有任何進攻,任何位置都無法堅守,必須不斷地擾亂敵人,才能阻止他獲勝。在海岸防禦配系中,這些反擊、擾亂、騷擾(即攻勢防禦),均由海軍承擔。

狹義的防禦,當活動僅限於擊退敵人直接的進攻時,主要由陸軍承擔。因此,海軍軍官不用分派陸軍執行這種防禦的準備工作,應交由工兵負責計劃防禦工事及施工。對陸防禦工事所需的範圍,以及維持這些工事所需的守備部隊的數量等,均屬於陸軍軍事學識問題。

若需在國內和海外選擇海軍場站,必須由陸軍、海軍共同協商之後決定。事實上,凡是涉及海岸作戰的每個問題和每項準備,都應由陸、海軍共同聯合完成。有配合就會有沖突,而指揮官則需要盡可能地協調它們的工作,排除萬難地突出各兵種的優勢。身為指揮官,如果他膽怯怕戰,而力求避開危險,就不可能在戰場上贏得勝利。

旅順口還證明了一條真理:海岸要塞受陸地攻擊而被占領的危險大於海上攻擊。原因在於,艦船和浮動設施無法安裝與陸上工事一樣的大炮。另外,水雷也在旅順口證實了它的威力。但是,這些並不能威脅陸上要塞。因為,在炮台所及範圍內的艦船都不是它的對手,一艘艦船無法與一座與其造價相同的炮台抗衡。當然,炮台也沒有艦船的機動性。炮台以其笨重發揮守勢力量,艦船以靈活機動創造機會。

四面皆水的國家或與軍事力量較弱國家接壤的國家,往往只針對來自海上的攻擊來防守自己的港口。然而,海軍的任何活動,都需要依托基地,而基地為海軍提供防禦和進攻的基礎。因此海軍基地應該確保陸上和海上的安全。伍德將軍在波士頓附近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就是為了向世人證明,該城需要有陸上防禦。商業港口的設防應該考慮到下述情況:如果敵人想要奪取一個商業港口,僅靠派出一支小股登陸部隊實行奇襲就能達到,因為一個商業港口是不足以讓他派出龐大海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