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基礎與原理作戰行動

前一章概括地論述了海上遠征課題,也列舉了兩個特殊的遠征實例加以分析。鑒於論述過程過細,在這裏再次提醒讀者注意:當海上戰略據點或是某海域一處具有決定性重要意義的位置為一支遠征軍奪取後,如何才能真正地從戰略上使用海軍兵力呢?答案是,取得這樣的位置後,遠征軍的下一個任務應該是保衛和維護當前所取得的戰果,由開始的進攻轉為防禦,這種守勢中海軍所擔負的職責就是攻勢防禦。奪取第一個目標後,被遠征軍束縛的海軍便解放了,由陸軍擔負對征服地的防禦和繼續征服,艦隊轉而保衛交通線,擔負其固有的海上職責。海軍只有將敵人海上兵力趕走或是將其從爭奪區域或戰役的要害據點趕走,才算是完成任務。如果海軍力量較強,應該主動求戰,逼對方迎戰;如果海軍力量較弱,則應爭取將敵人引開,對其戰略據點或要塞進行威脅,誘使其分散兵力。我必須指出,如果一個國家在戰時被迫依賴海軍進行防禦,這正是海軍防守本土海岸線所應承擔的職責。

1812年,拿破侖在下達給馬爾蒙元帥的訓令函件中,曾經就陸戰中的某種類似態勢發表過意見。當時,馬爾蒙元帥正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周圍指揮部隊與羅德裏戈城要塞對峙。強固的羅德裏戈城要塞被威靈頓所指揮的英軍一舉攻破,速度不下於奇襲戰。法國占領了毗連葡萄牙的西班牙西部地區,英軍則想從這一地區將其趕走。在此期間,因為與俄國的戰爭,迫使拿破侖將大量精銳部隊集中遠征俄國,法國在西班牙只能采取守勢。

這時,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邊疆就相當於海洋,它不屬於雙方,法國占領了該區域,英國人又想趕走法國人。兩個要塞就相當於海上的設防港口,一個是位於北部的羅德裏戈城,一個是位於南部的巴達霍斯,前者已經被英國名將威靈頓迅速攻克,巴達霍斯則受到威脅。它們是邊境的兩把鑰匙,現在法國只握有一把鑰匙。攻克羅德裏戈城之前,威靈頓已經包圍了巴達霍斯一段時間,他利用了法國1811年撤離葡萄牙之機,趁其兵力衰弱的大好時機圍攻巴達霍斯。

馬爾蒙繼任司令官時,羅德裏戈城都還掌握在法國人手中,巴達霍斯被英國人圍困。馬爾蒙集結野戰軍兵力(相當於海上艦隊)向巴達霍斯挺進。威靈頓為了避免兩線開戰,從而放棄巴達霍斯退入葡萄牙,並從那裏向塔古斯河以北進軍到達阿爾梅達,進而監視羅德裏戈城。馬爾蒙則回師北上到達薩拉曼卡。如果馬爾蒙集中兵力防禦待敵,做好隨時進攻的準備,他所掌握的兵力是可以吸引威靈頓的,但他卻想派出一支分遣隊前去支援東部正在圍攻巴倫西亞的絮歇元帥[1]。當法國軍隊向塔古斯河運動時,威靈頓以為馬爾蒙是想從巴達霍斯進入南部葡萄牙;但當馬爾蒙派出5000人向東挺進時,威靈頓便明白南部葡萄牙不會受到威脅。威靈頓還發現,法國在北部西班牙已經無戰鬥力強的法國部隊,因為它的司令官把大部分炮兵和騎兵同分遣隊一起派出去了。於是,英國趁機向羅德裏戈城猛撲過去,在其野戰軍(相當於海軍)趕來支援之前攻克並固守羅德裏戈城。戰機稍縱即逝,英國軍隊以最快速度發起進攻,哪怕時機並未完全成熟,威靈頓命令:“今夜必須迅速攻占羅德裏戈城,因為要塞內的法國人深深懂得,法國的回援部隊已經逼近,要求他們必須奮勇爭先。”

拿破侖的訓令正是針對從此以後所發生的總的態勢,他寫道:

你的部隊已經很強大,重新裝備了攻城火炮,士氣和人員也都已經恢復,為了保護巴達霍斯,你已無須再向該地開進。你應該把部隊以師為單位部署在薩拉曼卡外圍並充分向外延伸,但要保持適當距離以便能在兩次行軍之中將全軍集結起來。[2]你的全部部署要讓敵人相信,你正在準備采取攻勢,並以前哨戰不斷保持佯動。在此態勢中,敵人的一切運動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如果威靈頓向巴達霍斯進軍,不要去管他,立即集中部隊直撲阿爾梅達,我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會迅速回師對你進行抗擊。但他精通軍事業務,絕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此例中,法國野戰軍相當於一支海軍的機動部隊,它牽制敵人的野戰軍來保護巴達霍斯據點,吸引離開或者使其偏離其想要取得的位置。巴達霍斯由於馬爾蒙部隊逼近將威靈頓逐離從而得救;羅德裏戈城由於馬爾蒙指揮失誤和分散兵力而失陷;馬爾蒙之所以能保住巴達霍斯,不是由於直接守衛,而是由於持續的牽制威脅英國不容忽視的權益所致。

1804年和1805年,拿破侖同樣曾大規模采用這種牽制攻擊方法。當時,他想將英國艦隊的大部從歐洲引開,趁其不在歐洲之際,集中法國軍隊於英吉利海峽,以掩護他對英國的突然襲擊。請記住,這時法國海軍為了保衛其海岸線而處於守勢。按照拿破侖的設想,土倫、羅什福爾和布勒斯特的法國艦隊全部駛離港口前往西印度群島會合,之後整體返回英吉利海峽。他認為英國海軍肯定會跟蹤尾隨,法國艦隊可趁英國海軍還未明確其目的的機會,先於英國海軍返回歐洲,控制英吉利海峽一段時間。拿破侖的計劃因為種種原因失敗了。英國艦隊總司令納爾遜在土倫港外待敵,曾尾隨法國土倫艦隊到達西印度群島,盡管英國起航遲了一個月,但憑借優良的技術,卻比法國艦隊早返回英國。出乎拿破侖的意料,納爾遜在安提瓜便以其非凡的洞察力推測維爾納夫率領的艦隊已返回歐洲。納爾遜駛離直布羅陀海峽雖較法國艦隊晚31天,但他返回那裏卻只比同盟艦隊晚到4天,並在它們進入費羅爾前一周便返回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