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基礎與原理(一)(第3/6頁)

海權將決定世界局勢的發展,這一觀點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並發展,而以海權為主題的著作也增加了。這意味著,人們對海權理論進行了系統化的歸納,整理了資料,闡釋了海權的原理及其應用。近幾年來,那些天才發展了人們早已熟知的原理,並且將之系統化,通過例證闡釋這些原理以及運用,最後將其確立為公認的理論規範。我們可以從海軍軍人函文中、海軍通史中、政治家的活動和交往中,找到大量實例,並且理出它與國際權益之間的聯系。

在某種程度上,海戰可以看作是闡釋原理的實例。然而,那些最引人入勝的海軍戰役,其指揮者往往是陸軍軍人偏多。克倫威爾就曾把改組艦隊的任務委托給三位陸軍上校,徹底地改造德雷克、霍金斯和雷利的海軍。克倫威爾的做法,在於用陸軍體制改造海軍,而羅伯特·布萊克和蒙克則是這項運動的先驅。

直到威廉三世時,海軍才徹底與陸軍脫離。不管是威廉三世還是馬爾伯勒都認為陸軍和海軍都是戰爭的構成要素,在這兩位傑出陸軍軍人所指揮的一些戰役中,陸軍和海軍曾相互配合取得戰果。在特拉法爾加戰役中,老皮特親自制訂了陸海軍協同行動的計劃。在美國獨立戰爭和拿破侖的歷次戰爭中,羅德尼、聖文森特和納爾遜等人都成了傑出的戰略家。在特拉法爾加戰役之前,英方的戰役部署完全符合戰略要求。

我們可以從歷史戰例中,與戰爭相關的函文中,海軍人物筆記和傳記中,推出“海軍戰略”。這些素材很豐富,卻無法提供戰略。可能因為帆船動力很不穩定,所以戰爭藝術在海軍的運用中較少。海軍將領無法從航程中推斷出航行時間,但是陸軍將領卻可以靠裏程推算出行軍時間。納爾遜在追擊維爾納夫時,一陣偏東風就讓敵人順利逃脫。海戰不像陸戰,它總是令人把握不定。在特拉法爾加戰役中,風使納爾遜無法實施既定計劃,盡管他最後成功了。艦船受風力、流速影響如此之大,致使很多一流海軍軍官熱衷於艦船操縱,而直接漠視了海軍戰略的研究,這種風氣一度廣為流行。

蒸汽艦隊還未出現時,我們可以從1870年的普法戰爭、1877年的俄土戰爭中獲取養分。自本部講稿完成以來,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美西戰爭、日俄戰爭,為我們提供了不少的探討實例。[4]

蒸汽機使艦隊運動穩定和準確。現在,不管是頂風還是逆流,航行時間都可以估算出來。這可能還要比陸軍將領的計算更加容易些。海軍戰略形成的條件也漸漸成熟,甚至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我們必須抓住已經經受考驗的主要海戰原則,並且用次要細則充實它。遵循這些原則便可判斷出一些人士的主張是否與已經確立的真理一致,斷定其正確還是荒謬。

當有人主張將戰鬥艦隊分開部署在美國兩洋海岸時,我們就能準確地指出曾經發生過的教訓。我們可以提醒他,1652—1654年荷蘭和英國就曾分兵北海和地中海,還有在特拉法爾加戰役之前康華裏將艦隊分成兩部分,俄國將艦隊分別部署在波羅的海和旅順口。

將探索和創立的原理歸納並分類,能使思維簡明扼要又方向明確,進而被人們廣泛地理解。蒸汽機為海軍行動做出了極大貢獻,它方便了海軍的行動,直接影響了海軍戰略和戰術的制定。在陸上,交通起最重要的控制作用,而在海上,蒸汽艦船依靠儲煤提供動力。陸軍在急行軍中所能攜帶的給養延續的時間可能不如海軍依靠煤炭而航行的時間,但二者的性質卻是相同的,歸根結底,它們的動力分別是糧食和煤炭,而不是人的腿和發動機。

依靠風力航行的時代結束了,裝載供四五個月所需的糧食和淡水即可不停地在海洋上追蹤敵人的時代也結束了。1803—1805年,納爾遜常在艦上備有糧食和淡水,也就是說他可三個月不依靠交通運輸。在蒸汽時代,想要多載煤,船只吃水的問題就會造成戰術障礙,降低航速;如果不增大噸位,就只能犧牲裝甲和艦炮,這對戰術更不利。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的教訓就在眼前,在航程僅千余海裏時,他竟然下令各艦滿裝煤炭。他之所以這樣做,只能是歸咎於缺煤對他產生的心理影響。明知戰鬥無法避免,他卻如此輕率,令艦船缺乏戰鬥力,造成了艦隊的巨大損失。

由於蒸汽機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全面系統地論述海上戰略並確定明確的原理已經刻不容緩。這項工作是創辦海軍學院的目的之一。戰爭藝術的原理不多,卻包含了許多要點,海軍學院的原則只有一個,研究戰爭藝術並闡明其原理。理解海軍歷史的途徑就在這些原理之中。通過這些原理,我們能洞察歷次海軍戰役的成敗原因。海軍戰略家充分掌握這些原理,就可從前人的實踐中吸取教訓。通過研究案例,我們可加深了解,拓展眼界,提高對事件關鍵的領悟能力和理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