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後的撤軍(第5/11頁)

但掃除障礙的機會很快來了。

1987年5月28日,星期四下午7點半,一位19歲的聯邦德國青年馬蒂亞斯·魯斯特,駕駛“塞斯納”輕型單引擎運動飛機,穿過當時被認為是無懈可擊的蘇聯防空系統的重重警戒,降落在莫斯科紅場上。當他十分興奮地向圍觀的人們散發著名片,並聲稱自己是從赫爾辛基飛來的時候,蘇聯乃至全世界都為之瞠目結舌。隨後,蘇聯警方迅速封鎖了現場,將激動萬分的小夥子帶走,最終莫斯科法院判魯斯特因“非法入境罪及擾亂航空秩序罪”入獄4年。蘇軍為此大丟臉面,戈爾巴喬夫從華沙中斷華約聯席協調會議,立即趕回國內召開高層會議。

5月30日,在克裏姆林宮召開的緊急會議上,戈爾巴喬夫嚴厲地指出:“國土防空軍總司令部在這次事件中,表現出不可容忍的漫不經心的態度和猶豫不決,沒有采取戰鬥手段來制止入侵飛機的飛行。因此,我要求解除防空軍總司令科爾杜諾夫同志的職務。很顯然,科爾杜諾夫的錯誤是無法原諒的,他使世界上最強大的防空部隊蒙受了巨大的恥辱。”軍方不斷有人為科爾杜諾夫說情,並要求徹底調查整個事件後再做結論,索科洛夫元帥最後還對戈爾巴喬夫提出了批評,指責他沒有服過兵役,沒有資格對軍隊的事情評頭論足。戈爾巴喬夫更為惱火,他再次發言:“我認為,國防部對部隊領導嚴重失職,對出現的重大疏忽缺乏應有的警惕和紀律,而導致國家和軍隊的尊嚴受到極大的損害。國防部長索科洛夫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要求同樣也解除索科洛夫同志的職務。”與會者都大吃一驚,因為索科洛夫是屈指可數的元帥之一。

第二天,《真理報》公布了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國土防空軍總司令科爾社諾夫被宣布撤職,國防部長索科洛夫元帥則因“退休”被解除職務,新任國防部長由亞佐夫大將擔任。

據說,事實的真相是這樣:魯斯特為躲開蘇聯的雷達,他盡可能降低飛行高度,進行超低空飛行。他最終以80米的高度、225公裏的最快時速,順利地從蘇聯愛沙尼亞加盟共和國的海邊城市科赫特拉—亞爾維進入蘇聯領空。28日當地時間14時29分,愛沙尼亞的科赫特拉亞爾韋市,塔林防空系統的雷達捕捉到一個不起眼的飛行目標。蘇軍三個導彈師隨即處於一級戰備狀態,只待一聲令下,就可以隨時消滅目標,命令卻遲遲未下達。“魯斯特事件”發生的四年前,蘇聯薩哈林群島上空,在情況尚未明了的情況下,一架韓國民航波音747客機被蘇軍擊落,造成機上269名乘客死亡;世界各地對此反應強烈,許多國家連續數周禁止蘇聯飛機進入本國領空。慘劇發生後,蘇聯軍方下達了秘密命令:在無法判明飛機有軍事目的的情況下,禁止向一切民航飛機和體育運動飛機開火。魯斯特似乎對蘇聯軍方的心理了如指掌,他大大方方地飛著。

為了確認這個不明飛行物,蘇軍2架米格-23截擊機從“塔巴”軍用機場升空進行攔截。但不久後,“塞斯納”做了向下俯沖的動作。這樣,它不僅從截擊機飛行員的視野裏消失了,也從地面雷達的屏幕上消失了。5分鐘後,該地區的雷達屏幕再次捕捉到一個飛行目標,與先前的“塞斯納”相比,其飛行路線和高度均有不同。但地面塔台人員簡單地將它誤認為就是原先那架“流氓飛機”。新目標發出“我是自己人”的應答。警報解除,2架截擊機返航。“塞斯納”繼續向東南方飛行,在將近15點的時間抵達普斯科夫市上空。當時,普斯科夫市郊正在進行某航空團的教練飛行,空中有數十架飛機盤桓。因此,當魯斯特駕駛的“塞斯納”出現在雷達屏幕上時,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魯斯特駕駛“塞斯納”繼續悠然地在蘇聯領空又繼續飛行了200公裏。在飛抵舊魯薩城地區時,它又一次從雷達屏幕上消失了。於是,魯斯特駕駛著他的“塞斯納”繼續前行,到達了托爾若克市。在這裏,又一次巧合幫了他大忙:剛好在前一天,在托爾若克市郊40公裏處發生了一場空難,一架米格-25與一架圖-22 M戰略轟炸機相撞。所以,這一天在該地區上空到處是執行搜尋任務的直升機。魯斯特的“塞斯納”不早不晚,恰好於這天飛臨該區。由於“塞斯納”的飛行速度和高度與蘇方的直升機完全吻合,塔台人員理所當然地將它識別為眾多救援直升機中的一架,沒有引起任何懷疑。

對魯斯特來說,這一天奇跡般地充滿了幸運的巧合,當他飛近莫斯科時,某個大人物(具體是何人至今未解密)下了一道命令:暫時關閉防空網的自動控制系統,以進行一次計劃外的停機檢修。正是這20分鐘的空隙,魯斯特於下午7點半飛進了莫斯科。索科洛夫元帥在關鍵時刻沒有趨炎附勢,保護下屬,力主先調查後處理,贏得了蘇軍職業軍官階層的高度尊重,但他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被迫退休,精神創傷十分嚴重;至今那道大人物的神秘命令的來龍去脈仍舊未見天日。戈爾巴喬夫隨即開始清洗軍隊中的強硬派將領,幾十名高級將領遭到處理,幾百名校官被趕出軍隊。駐阿富汗蘇軍也受到了波及,第40集團軍開始頻繁地換將。由此開始,從阿富汗撤軍的決策在蘇聯國內再無反對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