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拉伯人對敘利亞的征戰行動(632—655 A.D.)(第4/11頁)

托馬斯是出身高貴的希臘人,與赫拉克利烏斯有良好的私人關系,使其能夠成為皇帝的盟友[294]。靠著他過去的事跡和現有的權勢,大馬士革再度鼓舞起高昂的士氣。夜間的喧嘩和燈火等於宣告阿拉伯人清晨的出擊計劃,基督教的英雄人物藐視阿拉伯人的宗教狂熱,卻同樣運用迷信的行為成為作戰的動力。在主要的城門、雙方軍隊可以通視的地點,豎立起高聳的十字架,主教帶領教士伴隨部隊進軍,在耶穌聖像前面放置《新約聖經》。交戰的雙方對於基督徒的祈禱不是充滿憤慨就是感到安慰,上帝之子要保護他的信徒,更要為他的真理提出辯解。會戰像狂風暴雨一樣進行,不斷地激起熱烈的情緒。托馬斯是技術高明的神射手[295],對那些最勇敢的薩拉森人發出致命的打擊,直到有位女中豪傑為逝者復仇,讓他喪失性命。阿班的妻子隨著夫婿參加聖戰,抱著瀕臨死亡的丈夫,她說道:

多麽愉悅!多麽歡喜!我的夫君!你就要到真主的面前。是他讓我們在一起,現在要使我們分離。我要為你的死報仇雪恥,要盡量運用我的力量,使我能夠跟你相聚,因為我愛你。從現在起我的生命再沒有一個男人,我要呈獻我的余生來事奉真主。

沒有一聲嘆息也沒有流一滴眼淚,她洗凈夫君的屍身,舉行通常的儀式將他埋葬。然後她拿著男子使用的武器,早先在自己的家鄉已經非常熟練,阿班的孀婦真是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她看準謀害丈夫的人正在會戰最激烈的地方奮不顧身地搏鬥,射出第一支箭命中護旗士的手,第二支箭射中托馬斯的眼睛。這樣一來,處於弱勢的基督徒再也無法看見自己的旗幟和首領。然而大馬士革那位氣度恢宏的勇士拒絕退回他的府邸,就在防壁上裹傷再上戰場,搏鬥一直延續到黃昏,敘利亞人在休息時還是人不卸甲。寂靜的夜晚用敲響大鐘發出信號,所有的城門全部大開,每個城門都沖出銜枚疾進的縱隊,撲向薩拉森人正在熟睡的營地。哈立德最早全副武裝,率領400名騎兵盡速趕到最危險的位置,眼淚不禁奪眶而出,口中大喊以致失聲:“啊!真主!只有您永遠清醒,請看這些服侍您的仆人,不要讓他們落到敵人的手裏。”“真主之劍”親臨戰場,使得托馬斯無法發揮英勇的作為,喪失勝利的希望。穆斯林們發覺自己處於危險的局面,重新恢復接戰的隊列,從側翼和後方去攻打出擊的敵人。在損失數千人馬以後,基督徒將領發出絕望的嘆息,只有撤退,用防壁上的投射器具阻止薩拉森人的追擊。

(四)攻占大馬士革及和平條約的簽訂(634 A.D.)

圍攻作戰過了70天[296],大馬士革的耐性和糧食全都耗盡,就是最勇敢的首長面對如此困苦的狀況,也只有屈服於現實。對於要和平還是戰爭的重大決定,他們接受過去的教訓,畏懼生性兇狠的哈立德,敬佩阿布·歐貝達溫和的德行。他們從教士和民眾中選出100位代表,在午夜時到帳幕來面見年長的主將,他用殷勤有禮的態度接見這些來客。他們帶著書面的同意書回去,對於穆罕默德的朋友極為信賴,主要的條件是停止所有的敵對行動。自願遷移的人員可以安全離開,盡可能帶走自己的財產。留下來向哈裏發繳納貢金的臣民,可以分享遺留下來的土地和房屋,能夠擁有7所教堂做禮拜之用。根據條款的規定,要把最受尊敬的人質和離他們營地最近的城門,交到阿拉伯人的手中。阿布·歐貝達的士兵仿效他們酋長的溫和態度,他能拯救一個民族使之免予滅亡,對於他們用歸順表示感激也會覺得欣慰。

條約的簽訂使大馬士革人放松了應有的警覺,就在這個時候,城市的另一邊被人出賣,受到攻擊而被敵人奪取。100多名阿拉伯人的隊伍打開東邊的城門,將之交給更為殘酷無情的仇敵。喜歡劫掠和暴虐成性的哈立德在呼喊:“殺呀!殺呀!不要饒了真主的敵人!”他那勝利的聲音在大馬士革的街頭回響,基督徒慘遭屠殺,血流成河。當哈立德抵達聖瑪利亞教堂,看到他的夥伴平靜的態度,不僅感到驚訝而且激起滿腔的怒火。他們的刀劍還沒有出鞘,四周圍著一群教士和僧侶。阿布·歐貝達向將領致意,他說道:“真主把城市交到我的手裏,接受投降可以使相信真主的人免予戰爭的危害。”氣憤的哈立德回答道:“難道我不是信徒領袖的部將?要不是全面的進攻又怎麽能奪取這個城市?不信者必須葬身在刀劍之下。繼續動手!”急著滿足欲望而生性殘忍的阿拉伯人會服從大受歡迎的命令,要不是阿布·歐貝達用義正詞嚴的態度,堅持慈悲為懷的作風,大馬士革就會化為一片焦土。他挺身在渾身戰栗的市民和蠢蠢欲動的蠻族之間,用真主的聖名來懇求他們,要尊重他的承諾,要平息他們的怒氣,等待他們的首領做出決定。於是阿拉伯的酋長進入聖瑪利亞教堂,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執以後,哈立德多少要聽命於同僚的見解和職權。阿布·歐貝達力言條約的神聖,穆斯林嚴格遵守諾言不僅爭取到了榮譽同時也獲得了利益,一旦敘利亞其余的城市對他們無法信任而陷入絕望之境,就會使他們遭遇頑強不屈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