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朱元璋的理想(第2/8頁)

真正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靠制度。

十年之前,戶帖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局面。但出於種種客觀原因,朱元璋做了很多妥協和折中,他覺得很不痛快。經過整整十年的磨合和實踐,朱元璋覺得可以按自己的理想,放手來玩一回大的了。

在和戶部尚書範敏等人商議過後,朱元璋決定對基層組織下一次狠手。他給這一次改革設置了兩個目標:

第一、擊破橫亙在朝廷和基層之間的利益集團,提高對基層的掌控力;

第二、避免高昂的管理成本。

這兩個目標看起來背道而馳,怎麽可能同時完成?朱元璋是不是想得太美了?

面對質疑,他胸有成竹地笑了笑,把目光投向江南一處叫湖州的地方。

原來早在戶帖制推行的洪武三年,朝廷便已經在湖州府悄悄搞了一個平行的試點工程,叫作小黃冊。

這個小黃冊試點工程,和戶帖制的內容截然不同。

小黃冊的基本行政單位,叫作“圖”。一圖之內,一共有一百戶人家。每十戶人家編成一甲,從中選出一戶甲首來管理,一百戶人家正好十個甲首。再設置一位裏長,為一圖最高長官,負責掌管這十個甲首,直接向縣級衙門匯報,不過不算政府編制。

接下來,就到了規則的關鍵部分。

無論“甲首”還是“裏長”,不是由上級全權指派,也不是由基層民主選出。這兩個職位的選拔方式,居然是輪換制。

首先這一百戶人家按照丁糧多寡,排出一個次序。前十名的富戶,按照排位輪流擔任“裏長”一職,每戶任期一年,十年為一輪。

第十一名到二十名的十戶,則擔任甲首,每戶分管九戶人家——這九戶人家裏也包括不當值的裏長候選戶,他們的任期也是一年。到期後,由甲內人家進行輪換,十年一輪。

也就是說,以十年為周期,一圖之內的每一戶人家,一定會有一年擔任甲首,也有機會擔任一次裏長。

這一百戶人家,統一編入一冊戶籍档案,叫作“小黃本”……啊,不對,“小黃冊”。這個制度,就叫作“裏甲制”。

每一年催辦稅糧軍需時,縣裏把命令下發至當值裏長,然後當值裏長會召集十個當值甲首,讓他們各自回去督促手下十戶(包括自家)交稅。嚴格來說,十個甲首能管轄到的,只是九十九戶,因為始終有一戶在擔任裏長。

你輪值到裏長這個職位時,並不意味著可以免除賦稅,反而要承擔額外的管理責任,如果管戶交不起,你還得替他們把缺額補上。為什麽要按富裕程度來選派裏長?就在這兒等著呢。

除了這些,裏長、甲首還得負責排解鄰裏糾紛、文書作保、治安巡檢等瑣碎的庶務,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街道辦、居委會、公證處加聯防隊。

這些庶務,原來都是由當地富戶、鄉紳憑借威望來主持的,幾乎每一個村裏都有一位土皇帝和幾家大族掌握著權力。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如今“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人人有機會當“甲首”,有實力競爭“裏長”的人家也比從前多,小小一個鄉裏諸侯蜂起,這土皇帝自然也就當不下去了。

而且每一百戶為一圖的強行劃分,把一些體量龐大的家族給分割開來。每一個分家都有自己的甲首和裏長要競爭,再想讓他們抱團可就難了。

裏甲輪換制的毒辣,可見一斑。

朱元璋的算盤打得很巧妙,皇權暫時下不去,那我就把你們的權力進一步切割切碎,分散給更多人。

一塊蛋糕,拿刀切蛋糕的人權力最大,大家都得聽他的;現在朱元璋扔過來十把刀,每個人都可以輪流切一下,原來切蛋糕的人自然權威喪盡。

它的精髓在於,把政府讓渡給紳權和族權的權力做了進一步細分,保證每一戶人家都有機會掌握基層權力。這一招看似讓基層更加分散,反而讓中央權威回來了。

更絕的是,無論裏長還是甲首,都是從一圖之民中遴選出來的。他們沒有官身,更沒俸祿,該職位的工作支出——比如小黃冊的制作費用——均由集體公攤。對官府來說,不需要承擔管理人員的成本。

如此一來,提高基層掌控力和減少管理成本兩個目標,不就都實現了嗎?

這個裏甲制的高明主意,不是來自戶部,而是來自隔壁單位的刑部尚書開濟。

開濟是洛陽人,曾經在察罕帖木兒麾下任掌書記,是個管理方面的天才,深悉人性。他把南宋流行於紹興的甲首法拿來改造了一番,遂成了具有大明特色的裏甲制。

【注釋】

察罕帖木兒:元朝末年有著非凡軍事才能的將領,積極組織地方武裝在山西、河南等地鎮壓紅巾軍,後攻破韓林兒龍鳳政權的都城汴梁,升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從一品,為貳丞相,掌軍國重事,是朱元璋非常忌憚之人。可惜,後被降將田豐、王士誠刺殺。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父親汝陽王,即以察罕帖木兒為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