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兒童十字軍(第3/5頁)

很難找到比他更不合適的十字軍領袖。他以妻妾成群而聞名,與穆斯林相處甚至比和基督徒在一起更加愉快,還時常公開嘲諷自己軍隊裏天主教徒的信仰。148

幸運的是,英諾森三世沒能等到自己的偉大計劃落入腓特烈二世掌控中的那天。教皇1216年就逝世了,那時東征的籌備工作還在進行當中。不過就算英諾森還活著,腓特烈也沒有準備好。1217年的出發日期,距離腓特烈強迫頑固的奧托退位還有3年。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由奧地利大公利奧波德和匈牙利國王安德魯帶領,大軍在1217年夏末離開了歐洲。腓特烈二世的缺席令人失望,不過人們的期待仍然很高,因為聖地的政治形勢比過去幾代都要理想。基督教的大敵薩拉丁逝世了,他的3個侄子展開了內戰,把王國弄得支離破碎。其中最年長的侄子卡米勒控制了埃及,他在穩固自己的地位之前,迫切希望與十字軍保持良好的關系。

這讓十字軍遭遇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他們與十字軍國家的殘余勢力在阿卡匯聚,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戰力,但接下來應該攻擊哪裏?腓特烈二世隨時都會出發,在他的幫助下,耶路撒冷很可能唾手可得。如果他們過早發動攻擊,可能會折損兵力,在皇帝抵達前就喪失了勝算。但另一方面,沒人知道腓特烈究竟何時出發,如果等待太久,他們也可能錯過真正的機會。

折中的方案是小規模的突襲,但這個戰略卻產生了相反的後果,因為那些決心不強的戰士們有了離開的借口。匈牙利國王安德魯後悔參加東征已經有一陣子了,在一次短暫的爭論之後,他宣布自己已經履行了捍衛聖地的誓言。不少貴族隨他而去,剩余的兵力已經無法開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了。

利奧波德大公又等了幾個月,希望腓特烈能夠增援。德意志軍隊漸漸抵達,但皇帝卻始終沒有要出發的跡象或言論。面對士氣的逐漸下滑,利奧波德決定在軍隊完全瓦解之前發動入侵。他選擇的是埃及富裕的港口城市杜姆亞特,這裏位於尼羅河三角洲地帶,戰略位置重要,距開羅僅有咫尺之遙。

1218年春末,十字軍抵達了埃及領土。看到杜姆亞特的第一眼就令人沮喪。這裏既有城墻,也有海堤,上面站滿了衛兵。更糟的是,城市有一座浮橋,連接著尼羅河中央控制鐵索的巨塔,可以阻止所有船只過河。十字軍發動的幾次攻擊都以失敗告終,每一次都讓士氣更加低落。這座城市的守備太嚴,急切間難以攻下,戰略意義又太大,無法置之不理。唯一的辦法就是斷絕敵軍補給,讓對方糧草耗盡而投降。

隨著熾熱的盛夏到來,東征者的狀況開始惡化。軍隊開始實行食物配給制度,還有消息稱卡米勒正帶著大批援軍趕來。8月24日,為了奪取控制鐵索的巨塔,十字軍醞釀了一個瘋狂的計劃。他們把兩艘船綁在一起,在上面搭了一個搖搖欲墜的木質防禦工事。幾名士兵自告奮勇參加了這次行動,設法駕著這個設備在沒有散架的情況下沖到了塔下。經過激烈的交戰,他們成功沖了進去,砍掉了蘇丹的旗幟,升起了十字軍的標志。

這次行動取得了奇效,因為剛剛抵達的卡米勒把全過程都看在了眼裏。他以為埃及軍隊已經士氣渙散,全線崩潰,於是迅速掉頭撤退了。臨走之前,他下令用沉船阻塞尼羅河,以免十字軍乘勝追擊。

杜姆亞特的命運如今已經注定,唯一的問題是它還能堅持多久。然而,更大的擔憂在於誰來領導這支十字軍。匈牙利國王已經離開了,奧地利大公利奧波德也宣布了撤軍的計劃。如果腓特烈二世到了,毫無疑問將由他擔任領袖,但現在沒有一個明顯的候選人可以臨時負責決策。

軍隊選擇了投票表決,溫和而富有奉獻精神的耶路撒冷王國攝政布裏昂的約翰最終當選。但最近才抵達的教廷使節立刻表示反對。這位葡萄牙的樞機主教名為佩拉吉烏斯,是個沒什麽耐心,也不夠圓滑的人。在他看來,除了自己以外的人的選擇都是可笑的。十字軍是在教皇的號召下誕生的,只有教皇的代表才有資格在智力和精神上領導軍隊。

在十字軍爭論不休的時候,卡米勒正陷入恐慌。雖然缺乏領導,但西方的騎士們已經包圍了一座重要城市,他的首都開羅也處於對方的攻擊範圍之內。如果腓特烈的增援再到,他的埃及就可能遭遇滅頂之災。卡米勒當機立斷,決定棄卒保車。他迅速派出使者前往十字軍營地議和,並提出了優厚的條件。如果十字軍立刻撤出埃及,蘇丹願意歸還耶路撒冷王國的全部領土,並締結30年的停戰約定。

布裏昂的約翰大喜過望。他們僅憑借這一次進攻,就能挽回薩拉丁造成的全部損失。只需放棄圍攻他們毫無興趣的一個國家的一座城市,十字軍就可以實現他們屢次出征的目標,甚至獲得更多。基督徒將重新擁有聖城,且至少在未來30年內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