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兒童十字軍

征服君士坦丁堡的消息讓歐洲人心情復雜。一方面,他們有了一座堅固的城市,可以作為將來進軍聖地的跳板。另一方面,他們奪取城市的過程又過於可恥。即使是最樂觀的記載,也無法掩蓋這批十字軍遭到了教皇和自己領導者的公開蔑視,被兩次逐出教會,並無可挽回地破壞了與東方基督教世界的關系這些鐵一般的事實。

如果說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是一場悲哀的鬧劇,那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完全匪夷所思了。由於傳教士們聲稱《啟示錄》中的大災難即將降臨,公眾對收復聖地的熱情依舊高漲,法國各地出現了一系列農民運動。農民隊伍被統稱為“兒童十字軍”,盡管嚴格意義上說,他們既不是十字軍,也不是童子軍。

中世紀的人們沒有忽視一個事實:只有國王未曾參與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取得了勝利。耶穌基督偏愛窮人,願意花時間幫助那些妓女和受壓迫者。《聖經》說,溫柔的人必承受地土。也許正因為基督號召凡間的弱者完成他的工作,所以親王和教皇們才會屢次失敗。

1212年,這些想法在一個名叫科隆的尼古拉斯的德意志年輕牧羊人身上得到了體現。他聲稱上帝顯聖,指引他向南前往意大利。抵達海岸之時,地中海的海水將自動分開,讓尼古拉斯和追隨者們步行前往耶路撒冷。在那裏,他們會讓穆斯林改信基督教,從而和平解放聖城。

這個消息大受歡迎,沒過多久,尼古拉斯就吸引了幾千名追隨者。146他們都是社會底層人士,兒童、婦女、教士、老人,因為貧窮和相信此事而聚到一起。無論他們走到哪裏,歡迎和禮物都接踵而至——對見慣輕蔑的人來說,這種感受簡直令他們飄飄然。那些表示懷疑的神職人員普遍遭到嘲笑,而隊伍經過的每座村莊都有新人加入。

在穿越阿爾卑斯山脈時,他們遇上了第一個麻煩。天氣熱得令人窒息,食物已經耗盡,隊伍也幾乎沒有組織性。大部分參與者以為上帝會提供一切所需的補給。不用說,人員的死亡率高得驚人,多達2/3的“東征者”在穿越山脈時都因無法跟上而被拋棄或是死亡。

幸存者抵達意大利後就散開了。有些人選擇直接前往意大利的各大港口,其他人則試圖去羅馬找教皇。尼古拉斯本人在夏末抵達了熱那亞(Genoa),不過他試圖成為當代摩西的舉動失敗了,海水並未應他的要求分開。在等待了幾周也未出現奇跡之後,隊伍解散了,人們打算各自尋找前往聖地的途徑。有一群人最遠抵達了馬賽,在那裏,兩個商人答應免費帶他們去耶路撒冷。感激的朝聖者們登上了船,並被立刻運往亞歷山大港,在那裏被當作奴隸賣掉了。

幾乎沒有人再回到過自己的家鄉。那些成功打道回府的人成了笑柄,居民嘲諷他們天真無知,信仰不夠堅定。尼古拉斯可能死在了重新翻越阿爾卑斯山的路上,再也沒能返回德意志。他被視作整場鬧劇的罪魁禍首。由於很多鄉民跟著他踏上了死亡的旅程,他的父親也被憤怒的鄰居們私刑處死。

英諾森三世認為整個事件就是一場悲劇。他接見了“東征者”中的幾個成員,感謝他們的虔誠,並建議他們打道回府。在他看來,事件唯一的積極影響就是表明公眾對東征仍有興趣。

號召新一輪東征的想法,已經在教皇的腦海中縈繞好一陣子了。他很清楚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虛偽性,並認為有必要立刻援助十字軍國家的殘余勢力。伊斯蘭教的威脅太大,必須調動基督教世界的全部力量。對方的短彎刀隨時準備著給十字軍國家最後的一擊。穆斯林已經在基督顯聖的他泊山上建造了巨大的堡壘,籌備著對東方基督徒的最終攻勢。

每位基督徒都應當行動起來。戰鬥的事情應當由貴族完成,但貧民的力量也應當善加利用。他們可以為勝利祈禱,並同樣獲得好處。英諾森三世開始了自己的政治表演,為所有在物質上和精神上支持東征的人分發十字標記。如今從最窮困的寡婦到最富有的公爵,每個人都為勝利盡到了一分力量。

教皇選擇了意大利南部的港口城市布林迪西(Brindisi)作為集合點,東征的正式出發日期則定在1217年6月1日。英諾森三世讓天主教會支出了3萬磅白銀,並對所有的神職人員征收了5%的稅費。他命令商人不得與東方口岸進行貿易,並鼓勵他們貢獻船只用於運送士兵。最後,他還給所有從經濟上支持東征的人發放了贖罪券。這一點尤其受到世俗人士和神職人員的歡迎,因為它讓那些無法或不願親身參加東征的人也能享有精神利益。英諾森三世無意間從經濟上利用了十字軍廣大的群眾基礎。虔誠的捐贈源源不斷地流入了教會的金庫。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