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兒童十字軍(第2/5頁)

沒過多久,歐洲的貴族就有了反應。奧地利大公利奧波德六世、匈牙利國王安德魯二世和其他一些小貴族紛紛答應參加十字軍。不過這些領導人的風頭很快就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宣誓解放耶路撒冷的驚人消息蓋過了。

沒有人可以和腓特烈二世相提並論。他擁有母親的諾曼血統,是財力雄厚的西西裏王國的後裔,也擁有父親的德意志血統,是不斷擴張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腓特烈執掌兩大國家,控制了西歐三分之一的土地,而真正讓他決定東征的是自己旺盛的好奇心。

腓特烈對物質世界有著如饑似渴的求知欲。他熱愛收集動物,那些來自遙遠地區的生靈尤其得他歡心。在他統治的末年,西西裏的皇宮仿佛成了動物展覽館,大象、河馬、獵豹、黑豹和熊應有盡有,甚至還有開羅蘇丹送來的鳳頭鸚鵡,以及來自格陵蘭的北極獵鷹。他以科學的眼光研究一切,系統地分析這些動物的飲食和習性,甚至還撰寫了幾篇關於獵鷹馴養的論文,在其中對它們的遷徙模式、築巢習慣和日常行為做了詳細分類。

這種好奇心延伸到了人類的身上。為了研究腸和胃的功能,腓特烈解剖過多具屍體。按照當時一名修道士的說法,他還在宴會之後剖開過兩名男子的腹腔,只為進一步探索運動和休息哪種狀態可以幫助人體更好地消化食物。也許他最著名的試驗是那個有關語言學的研究。為了揭示人的天然語言為何,他讓兩個女傭在完全安靜的情況下養育兩個嬰兒,看嬰兒會自己開口說什麽。他猜測的答案是希伯來語,因為那是創世之初的語言,但很遺憾兩個孩子都在試驗完成之前死去了。

腓特烈還會邀請各國學者來宮廷講課。算術、幾何與代數方面的專家都為他撰寫過著作。這不是單純的討好。因為腓特烈與當時的所有人都有一些不同,如果他的研究結果與過去學術權威的結論相抵觸,那他會立刻提出質疑。對一個連亞裏士多德(Aristotle)都敢批判的人,阿諛奉承恐怕起不到什麽作用。這些獻給排特烈的專著是為了得到腓特烈的贊助。他還試圖打造一個國際學者交流會。從很多方面來說,他都是一名具有濃厚文藝復興風格的君王,盡管此時距離文藝復興時期還有兩個世紀。

如果腓特烈生活在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和達·芬奇(da Vinci)的時代,就不會顯得如此格格不入了。他精通自己廣袤領土上的國民所使用的6種主要語言,還是個頗具成就的詩人,其作品在現代意大利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為一位天賦異稟的政治家和開明的統治者,他創建了西歐最早的大學,禁止了嚴刑拷打的審訊,因為它違背了理性原則。

腓特烈設立了一所醫學院來培養執業醫師,並私人捐贈了許多珍貴的藏書作為課本,希望學生可以“從古井中汲出新水”。他願意自費資助那些對醫學感興趣的學生,還派遣了帝國護衛當作他們遊學時的保鏢。這些學生旅途的額外費用也可以獲得貼息貸款的支持。

腓特烈在管理兩個國家的同時,還抽空撰寫了幾部醫學專著,教導獸醫如何合適地照看馬匹,旁聽了當時最富盛名的學者講座,甚至成了一名執業醫師。他的宮廷成了歐洲知識分子的聚集中心,他親自設計的宮殿則充滿了拜占庭、北非等世界各地的藝術元素。人們尊稱他為Stupor Mundi,意為“世界奇跡”。

因此,當腓特烈在美因茨的一場儀式上發表感人肺腑的宣言,宣布自己要參加東征時,引發了巨大的轟動。他的加入必將帶動神聖羅馬帝國的許多上層貴族,從而極大地增強這批十字軍的實力。

諷刺的是,對這個消息最不興奮的人是英諾森三世。他出於政治原因,非常不希望腓特烈二世加入東征。神聖羅馬帝國控制了羅馬以北的地區,而西西裏王國則位於羅馬南邊。以往的教皇都會利用西西裏王國來對付咄咄逼人的神聖羅馬皇帝,但現在卻不可能了。腓特烈既是皇帝,又是西西裏國王,他的勢力完全包圍了羅馬,成了教皇的夢魘。

正因如此,英諾森之前用盡一切辦法,想要阻止腓特烈同時繼承兩個國家。他對西西裏無計可施,因為腓特烈在兩歲的時候就加冕了,王國也沒有其他合適的候選人。但神聖羅馬帝國則不一樣。英諾森三世當時支持了一個名為不倫瑞克的奧托(Otto of Brunswick)的候選人,並在1209年為他加冕。

後來的內戰不可避免,不過到1215年時情況已經很明顯,奧托認輸只是時間問題。腓特烈二世宣布參加東征,既是對羅馬伸出的橄欖枝,也隱含了威脅的意味。實際上,他對基督教不怎麽關心,對東征則更不感興趣。他私下裏把基督徒稱作汙染耶路撒冷的“豬玀”,還一口氣抨擊了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據說他曾表示,所謂先知都是愚弄人性的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