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羅傑國王(第5/8頁)

公元1133年春,洛泰爾終於抵達意大利,意外地發現形勢對他有利。南意大利人極不歡迎羅傑二世加冕。奧特維爾家族來到意大利不過一代時間,身居高位的諾曼貴族認為他們沒有理由臣服於羅傑二世,不能眼看著自己的羽翼被他剪除。他們預期洛泰爾即將兵臨半島,於是集結叛軍,猛攻數座王室城堡。很少誤判局勢的羅傑二世起兵反擊。他英勇無比,殺敵無數,在敵軍面前大出風頭,但他自己的軍隊卻潰不成軍。這次失利甚至動搖了羅傑二世最親密的支持者。韋諾薩是奧特維爾家族權力的精神堡壘,其最著名的四位家族成員都安葬於此,但就連這座城市也加入了叛軍行列。阿普利亞和卡拉布裏亞各地的王室衛隊慘遭屠戮,人們紛紛投奔帝國的旗下。帝國和島國之間漫長而可怕的沖突一觸即發。

羅傑二世顯然是更弱的一方,但他保持鎮定。洛泰爾同樣對叛軍的規模和擴張速度感到驚訝,但他尚未做好充分加以利用的準備。叛軍首領與洛泰爾會面後,失望地發現後者的軍隊規模其實被嚴重誇大了。洛泰爾只帶了大約2000名將士,根本不足以攻占羅馬或推翻羅傑。

洛泰爾原本以為他的出現足以令阿納克萊圖斯感到緊張,但後者依然屹立不倒。這位諾曼人支持的教皇及其擁護者控制著台伯河畔右岸地區,包括聖天使堡和聖彼得城堡,他們拒絕讓步。因此,德皇只能在老拉特蘭宮扶持英諾森為教皇,並讓後者為自己加冕稱帝。此舉遭到了整個台伯河畔阿納克萊圖斯支持者的嘲笑。

新加冕的洛泰爾對意大利盟友深感失望。加冕儀式結束僅數天,率領大軍攻擊羅傑二世的希望便徹底破滅。洛泰爾已經達到了進軍意大利的目的,而德意志還有亟待他著手處理的事務。他向伯納德承諾將會率大軍歸來,然後率軍越過阿爾卑斯山,迅速撤退。這番話與其說是嚴肅的保證,倒不如說只是討好敷衍。

洛泰爾離開後,叛軍的行動也陷入停滯。羅傑二世重整軍隊,再也無意手下留情。英諾森盡其所能支持叛變的貴族,甚至把所有加入羅傑二世軍隊的士兵統統逐出教會,但聰明的西西裏人從島上招募了無視教皇的穆斯林。戰火燒毀了阿普利亞所有的大城市,其頭目全部被處死。羅傑二世往常在勝利之後會寬宏大量,但這一次他只用鐵拳對待敵人。他逮捕了發起叛亂的兩個貴族,並公開羞辱他們。其中一人被處以絞刑,另一人被迫在前者行刑時負責拉繩,然後自己也遭受同樣的命運。羅傑二世志得意滿地返回西西裏。盡管開年不利,但終究以勝利結束。他所支持的教皇候選人仍舊安然無恙地待在羅馬,整個王國和平安定,他本人也成功地挫敗了德意志皇帝。

可惜這只是短期的緩和。他返回巴勒莫數周後,一場熱病蔓延全城。王後因病去世,羅傑二世遭受精神重創,陷入悲痛之中。他把自己關在宮中,拒絕會客。因此關於他已經去世的謠言甚囂塵上,再次喚起了南意大利各路勢力的反意。然而,更可怕的消息還在北方。

洛泰爾對自己的意大利之旅非常滿意。他從程序上履行了自己的誓言,扶持英諾森為羅馬教皇,也得到了自己的皇冠。然而,克萊爾沃的聖伯納德對他並非全心全意的表現感到不悅。伯納德意識到,只要羅傑二世還是西西裏的國王,阿納克萊圖斯便不會被逐出羅馬。於是他要求洛泰爾卷土重來,殺回意大利,完成這一使命。

伯納德並非唯一擔心羅傑二世的人。過去1000年來,拜占庭帝國長期統治著南意大利至少部分領土,但如今西西裏人開始侵犯拜占庭富饒的達爾馬提亞海岸。繼吉斯卡爾之後,羅傑二世什麽時候也會懷著同樣的想法,侵略帝國領土?拜占庭皇帝約翰二世(“美男子”約翰)不想坐等這一天的到來。他致信洛泰爾,提出共同進攻西西裏。

拜占庭使者前往德意志,途中在威尼斯停留,竟在那裏發現了第二個盟友。由於巴勒莫的崛起大大損害了威尼斯貿易帝國的地位,當地總督也願意派出海軍,全力支持拜占庭。

洛泰爾加冕之後,德意志的形勢也大為改善。他的皇位嚇退了所有潛在的對手,因此洛泰爾可以全力投入意大利戰場。他用一年時間召集軍隊,等到雪融之後便越過阿爾卑斯山,進軍北意大利。

這一次德意志人沒有遭遇抵抗。北意大利城市紛紛陷落,當地軍民幾乎沒有奮起戰鬥。諾曼貴族再次起兵叛變。隨著意大利城市紛紛向洛泰爾投降,英諾森教皇率領教廷加入了德意志人的行列。只要運氣不差,他們就能在冬季之前拿下意大利大陸,然後在第二年春天進攻西西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