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羅傑國王(第6/8頁)

雖然王國面臨嚴重威脅,但羅傑二世並不恐慌。他有兩大優勢:炎熱的夏天,以及洛泰爾軍隊的封建基礎。德皇洛泰爾並非擁有絕對權力的君主。他可以一時指揮諸侯的軍隊,但無法永遠調動他們。戰爭耗時越長,他們就越發焦慮,因此羅傑二世小心翼翼地避免刀兵相見。洛泰爾進軍,他就撤退。同時,他還頻繁地與各路敵人分開會面,意圖挑撥教皇和德皇的關系。

到了夏末,羅傑二世的努力已經收到成效。天氣酷熱難耐,軍中瘧疾橫行,洛泰爾帳下的諸侯公開要求退出戰鬥。事實上他們唯一的共識就是對教皇和意大利教廷的厭惡,因為後者總是不停地抱怨,為了這些人諸侯不得不遠離家園數百英裏,長途遠征。事態越發糟糕,甚至有人試圖殺死教皇41,只是由於洛泰爾親自介入才未得逞。為了發起決戰,洛泰爾做出最後的努力,圍攻羅傑二世在意大利大陸地區的首都薩勒諾,但這位西西裏國王鎮定自若,巋然不動。

惱怒的洛泰爾讓意大利盟友好自為之,自己則率軍跨越阿爾卑斯山返回德意志。整個遠征行動純粹是浪費時間。洛泰爾沒有獲得任何永久性的成就,兩個教皇仍在為羅馬教廷的權力爭吵不休,羅傑二世依舊安然無恙。沒有德意志的支持,意大利叛軍根本不能指望與諾曼人作對。洛泰爾回國兩個月後暴斃,那時羅傑二世已經收復了大部分領土。

幾個月後,羅傑二世扶持的教皇阿納克萊圖斯二世也隨之去世。現在,英諾森順理成章地成為合法教皇,羅傑二世則盡其所能與昔日宿敵達成協議。他消滅了最後一股叛亂勢力,同時也小心翼翼地避免踏入教皇的領土。他還正式承認英諾森是合法教皇,並致信要求所有支持者都這麽做。

但對英諾森來說,此舉遠遠不夠,而且來得太晚。要不是羅傑二世的幹預,他數年前就成為公認的教皇了,教廷也不會經歷分裂的痛苦和難堪。羅傑二世(第二次)被正式逐出教會。英諾森決定與諾曼人開戰。由於無人可以借兵,他親自招兵買馬,發起進攻。

面對諾曼人,教皇軍從來沒有過好結果,這一次也不例外。公元1139年7月22日,英諾森的部隊渡過加裏利亞諾河(Garigliano River)時慘遭伏擊。到了傍晚,教皇、樞機主教及其所有財物全部落入羅傑二世的手中。正如曾被吉斯卡爾俘虜的前任教皇利奧九世一樣,英諾森堅忍、坦然地承受了失敗。諾曼人對他禮遇有加,幾乎看不出他是階下之囚。但英諾森對於自己接下來不得不做的事情不抱任何幻想。三天後,他正式確認羅傑二世為西西裏國王、阿普利亞公爵及卡普阿親王,而且逐條承認阿納克萊圖斯9年前做出的承諾。除此之外,英諾森無能為力,但他也做出了最後的反抗。在慶典儀式上,他長篇大論地布道,讓身著厚重禮服的羅傑二世忍受酷熱的夏日陽光。

羅傑二世返回西西裏的旅程非常愉快。南意大利終於平定了,此後這裏再也沒有給他帶來嚴重的阻力,他把這片土地留給了精幹的羅傑三世。他用10年時間戰勝了兩個皇帝和一個教皇,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仍然成功地締造了自己的王國。現在他要讓王國延續長久。第一步就是制定憲法、統一法律,從而打造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德意志的入侵已經暴露出封建制度安排的局限性,因此他用專制的拜占庭模式打造自己的王國。他通過一系列法律創造了君權神授的理念,確保君權至高無上,永遠保持絕對權威。為了強化王權,他直接效仿拜占庭,統一貨幣。錢幣的一面是身著皇袍的羅傑二世,另一面則是全能的基督(Christ Pantocrator)42。舊版的諾曼硬幣圖案是聖彼得,表明他們忠於教皇,但這位西西裏國王更加直接地與神聯系起來。

除了國內改革,新的建築紛紛拔地而起,科學研究蓬勃開展。王室出資修建了諾曼西西裏王冠上的兩顆明珠——巴拉丁禮拜堂(Palatine Chapel)和馬托拉納教堂(Martorana),融合了拜占庭、阿拉伯和諾曼文化,風格獨樹一幟。繁忙的港口城市巴勒莫成立了一個研究地理的專門機構。十多年來,他們登上每一艘進入西西裏的船只,詢問船上人員的所見所聞。他們將收集的地理信息記錄在兩個地方:一個純銀打造的地球儀,上面刻著世界上已知的大陸和國家;一本厚重的大部頭《羅傑之書》。

他們的成果出人意料地精準。根據《羅傑之書》的描述,冬季的斯堪的納維亞幾乎沒什麽陽光,諾曼人治下的英王國同樣陰冷潮濕。這本書甚至準確地指出地球是圓的,比哥倫布早了大約350年。一場“小文藝復興”蓬勃發展,巴勒莫就是這場運動的中心。盡管地處西班牙或君士坦丁堡之外,但這裏的學者可以接觸到希臘、阿拉伯世界和西方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