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羅傑國王(第3/8頁)

盡管危險就在眼前,但羅傑二世刻意表現得十分冷靜,從容不迫地召集軍隊,一路經過支持力量最強的意大利“踵”部地區。雄厚的財力是羅傑的巨大優勢。和對手不同,他隨時可以供養一支龐大的作戰部隊。但他最有力的武器是時間。羅傑二世深知,如果自己足夠耐心,不去發起大戰,炙熱的太陽和募兵39的焦躁將替他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教皇發現他的盟友根本不受控制。他們背叛羅傑二世本就是獨立自主的行為,因此注定無法協同作戰,而且還不斷地威脅要退出聯盟。沒有作戰行動,教皇的軍隊也日漸瓦解。

盡管度日如年,羅傑二世堅持了這一策略。即使兩軍偶遇——教皇的先鋒部隊曾在渡河時誤入諾曼人陣中——羅傑二世也只是撤至高地,等待時機。整個7月,雙方都只在炎炎烈日下盯著對方。盟軍陣中的不滿情緒隨之爆發:招募的士兵無所事事,毫無用武之地;貴族們開始為下一步行動爭執不休。到了8月,盟軍日漸萎縮,教皇開始重新考慮策略。他的同盟脆弱不穩,難以維系;而羅傑二世的部隊紀律嚴明、行動有序,簡直令人絕望。無論何時,這個對手都強大得難以戰勝。接納諾曼人或許是更好的策略。自“鐵臂”威廉的時代起,南意大利任何一個強大的統治者都是潛在威脅,歷代教皇避之唯恐不及。但意大利半島需要和平,因此由一個危險的強人統治也比當前的動亂要好。此外,頑固的地方貴族不可能成事——就讓羅傑二世對付他們。

於是教皇撤軍,並派人給諾曼人送信,表明他願意正式承認羅傑二世對南意大利的統治權。失去了教皇的支持和凝聚,叛變的貴族土崩瓦解,同盟軍隨之解散。羅傑二世兵不血刃戰勝了敵人。

教皇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堅持反對在教皇國舉行加冕儀式。因此,公元1128年8月22日晚,他與羅傑二世在貝內文托城外的一座橋上會面。2萬人匯聚於此,每個人都高舉火把。在他們的見證下,教皇加封羅傑二世為阿普利亞、卡拉布裏亞和西西裏公爵。

正如教皇疑慮的那樣,在場的諾曼貴族對新的領主沒什麽感覺。沒有人質疑羅傑二世的才智——上一次軍事行動足以證明這一點——但他不願意征戰沙場,這一點不符合諾曼人好戰的性格。坐等敵人瓦解,看起來像懦夫之舉;只有戰場獲勝才能贏得諾曼人的尊重。

這些人天生反感中央權威。盡管現在他們屈服於羅傑二世的大軍,但後者一死他們還會起兵叛變。即使強如吉斯卡爾,也無力改變。似乎是為了印證這一點,當羅傑二世還在加冕之時,又一場叛亂已經爆發。

羅傑二世用了一年,才以幾乎不流血的方式平息了叛亂。他把叛變的貴族一個個地拿下,一點也不著急遠征,直到確定整個國家安定無事。令這些貴族大感驚訝的是,隨著最後一股叛軍投降,羅傑二世慷慨地寬恕了所有人,並召集了南意大利的所有貴族和神職人員。羅傑二世曾長期思考一些問題:如何解決諾曼領地上的結構性不穩定,如何打破上個世紀以來逐步形成的你爭我鬥的部落社會。他想出了新的對策:結合宣傳和法律,把臨時拼湊的各方領地整合為一個國家。

無論是神職人員還是貴族,在場所有人都見識了公爵炫目的財富,並重新向羅傑及其兩個兒子效忠。出於尊重公爵及其財富,他們重復了舊日的諾言,而且還加上了新的誓詞。地方貴族曾誤以為羅傑二世的外交手段和寬恕只是心慈手軟,但如今發現他是外柔內剛。他們必須發誓不再私自參戰,禁止各自領地上的不法行為,所有的土匪強盜都必須交由公爵依法懲處。為了確保最後一項得到遵守(羅傑二世還沒有愚蠢到相信他們的承諾),他賦予司法機構相當的權力。如果任何貴族沒有遵守誓言,執法人員就會像對待普通罪犯那樣追捕他們。諾曼人自來到意大利後長期擁有“領主權”,但這一傳統生活方式戛然而止。從那以後,貴族和他們治下的農民一樣,也要受法律約束。這是自諾曼人到來之後南意大利最重要的發展。

毫無疑問,多數人希望這些只是暫時的,隨著羅傑二世返回西西裏就會結束。然而他非常認真。接下來在羅傑二世漫長的統治期間,他要求貴族們在所有公開場合都重復誓言,並實時更新,以防任何人禁不住誘惑,將其忘在腦後。

彼時32歲的羅傑二世取得了巨大成就,勝過吉斯卡爾時代以來的所有諾曼人。他戰勝了強硬古板的教皇和敵方叛亂勢力,統一了意大利所有的諾曼領地,並實現了比吉斯卡爾更強的統治。然而,和奧特維爾家族其他成員一樣,他仍有更大的夢想。總的來說他已經擁有了一個王國,現在他想要一頂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