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異教徒大軍(第2/4頁)

伊瓦爾的計劃是將盎格魯-撒克遜的王國勢力逐個清除。他的首要任務是為接下來的軍事行動籌集足夠的物資。在他進駐英格蘭的那年,即865年,《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簡要地記載了他是如何威脅當地居民給予他想要的物資補給並取得良好成效的:“異教徒大軍闖入了英格蘭,整個冬季都駐紮在東盎格利亞;他們在那兒獲得糧草補給,東盎格利亞人與他們和平相處。”

維京人在東盎格利亞待到了第二年,在此期間,有組織地掠奪了周邊鄉下的食物資源。秋收季節來臨之後,伊瓦爾又強行征收了所有的收成。最終,他(在接受了另一筆貢金之後)命令他的軍隊沿著一條羅馬古道繼續向北行進。

維京人的目標是諾森布裏亞王國,但有趣的是,他們之所以選擇這裏,與伊瓦爾父親死亡的傳聞有聯系。諾森布裏亞的人民最近驅逐了原來的國王,取而代之的是獨裁專制的埃拉。據說就是這個人處死了朗納爾·洛德布羅克。現在,朗納爾的兒子前來復仇了。

然而,如果真的是出於孝道,伊瓦爾其實並不需要揮師北上。維京人非常了解這個最北端的王國。它的主要城市,即約克,位於連接著北海的亨伯何的一條支流沿岸,自古以來便是英格蘭與歐洲其他大陸貿易往來的中心。多年以來,有一個從事酒水以及其他易變質商品的國際商人群體在這裏逐漸發展壯大。到了9世紀中葉,這個群體中甚至有了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存在。這群維京人是作為商人來到這裏的,因為他們發現這座城市固若金湯,普通的小型維京人團夥根本不可能將其攻克。占領這座城市有著諸多明顯的好處。城市周圍是肥沃的農田,更是位於都柏林到歐洲西北海岸的中間地帶,陸上還有保存完好的羅馬古道,古道連接著西海岸的其他港口。如果維京人占領了約克,他們就可以直接與許多貿易中心連接起來,不再需要走經由蘇格蘭北部的那條長達600英裏的危險的海上通道了。

866年11月1日,異教徒大軍來到了約克的城墻之下,那天正值諸聖節(All Saint’s Day)。埃拉認為謹慎勝於勇武,於是逃離了此地,撤到了先前被廢黜的國王的領地之內。這樣一來,他們便能集中力量,共禦外敵。不幸的是,聯軍用了超過四個半月的時間才趕到約克。那時,維京人已經牢牢地控制了這座城市。

正是在約克這座城市,伊瓦爾首次展示了他的聰明才智。他並沒有出城主動迎戰那兩個國王,而是故意放松防守城墻的其中一段,將他們引入城內。當盎格魯–撒克遜軍隊湧入城內之後,才發現這是個陷阱,他們進入了精心布置的沒有出路的迷宮。在接下來的巷戰中,英軍大敗,兩個國王均戰死於此。余下的王室成員驚慌失措地往北方的蘇格蘭逃去了。

如果埃拉真的殺害了朗納爾,那麽伊瓦爾肯定會因為得以為父報仇而感到欣慰。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僅僅提到“諾森布裏亞的國王死於戰爭”,但是挪威人的傳說講述了一個更加慘烈的結局。埃拉被活捉,然後被送到伊瓦爾面前。伊瓦爾稱將對他處以恐怖的“血鷹”之刑56,以此作為向主神奧丁的祭祀。他命人扒去埃拉的上衣,並將其綁在地上,然後敲斷他所有的肋骨,再在其脊椎兩側分別開出一個很深的切口,接著通過兩邊的切口扯出他的肺葉。兩片肺葉如同一雙布滿鮮血的翅膀,不停地鼓動著,直至埃拉痛苦地死去。

故事越傳越駭人聽聞,最近的版本說伊瓦爾甚至往埃拉的傷口撒鹽。但是,不管怎樣,與其他同樣在維京人統治之下的王國相比,諾森布裏亞的人民遭受了更為深重的苦難。57伊瓦爾計劃把此地作為攻占另外三個王國的跳板。為了緩和當地人民的抵制,騰出軍隊繼續向南推進,伊瓦爾把一位名叫埃格伯特的英格蘭人扶上了王位。盡管埃格伯特有著國王的頭銜,但他實際上只是替維京人收稅的奴仆。那些拒絕繳納賦稅的人,將會失去所有的土地和財產。

不管怎樣,北部總歸算是平靜了下來,維京人開始把目標轉向臨近的麥西亞王國。他們輕而易舉地就攻陷了諾丁漢。如同他之前在約克的所作所為一樣,伊瓦爾加固了諾丁漢的城墻,打算把它作為自己的根據地。那年冬天,維京人並沒有回到船上,而是直接在陸地上紮營過冬。由此可見,伊瓦爾對於自己的軍隊有著絕對的信心。

維京人即將進犯的消息傳到了麥西亞國王伯格雷德(Burghred)的耳中,他很明智地向威塞克斯國王埃塞爾雷德(Athelred)尋求援助。這兩個王國經常一起合作。他們之間的軍事聯盟早在14年前就已確立,那年伯格雷德迎娶了埃塞爾雷德的妹妹,並把一位麥西亞姑娘嫁給埃塞爾雷德的弟弟阿爾弗雷德。兄弟兩個收到援助請求後,都做出了回應,率領威塞克斯大軍前去支援麥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