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為理想而戰(第2/10頁)

正“爬”著,背後忽然追上一艘快艇,轉瞬之間便趕了上來。

快艇上坐的是委員長侍從室的人員。蔣介石還要召見楊森,得知楊森已離開南京,便忙令侍從人員沿途追趕。

楊森只身下艇,返回南京。

蔣介石宣布給予第二十軍三萬元獎金,以示慰勞,並且對楊森說:“你的二十軍這次在上海抗戰中打得很好、很光榮,等第一批進口武器到了,優先給你補充。”

這麽一句話完全可以在電報或電話中說,之所以要將楊森召回當面交代,一方面是獎勵慰勉,另一方面也是表示對楊森的期許,希望他能切實守住二線。

楊森乘著蔣介石的快艇,追上木船,然後趕到蕪湖,與部隊會合一處。

算一算路程,如果搭火車繞道合肥,再至安慶,較之直接乘船逆流而上,耗時可縮短一半,問題是日機肆虐,火車恐遭空襲,白天已不能行駛。楊森又聽說,從蕪湖至合肥的鐵路其實已經不通了,於是只能予以放棄。

還是得坐船。楊森派人去找蕪湖當地的行政專員,請他趕緊撥船,以利大軍開拔。

兵荒馬亂,要求撥船的部隊和機構太多了,也助長了專員的脾氣。這位官僚把眼睛一瞪,立馬予以回絕:“無船可撥。”

管你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這個地方我最大,我說了算。

聽到專員如此甩臭臉,楊森未及開言,他的幕僚長就笑了:“我有辦法。”

問有什麽辦法,幕僚長說:“這些當官的,你要用更大的官才能收拾得了他。”

當下依計派兵把專員給“請”到軍部,由幕僚長親自上演好戲。

當著專員的面,幕僚長有意大打官腔:“你不趕緊撥船的事,我們軍長已經曉得了,非馬上槍斃你不可!”

專員不是一般小職員,並沒有馬上被嚇住,而是立即追問這位膽大包天,竟敢擅自槍殺命官的軍長究竟是誰?

幕僚長扯起嗓子:“你不曉得我們的軍長是誰?觸怒了他老人家會有什麽後果?那你不妨去打聽打聽,楊森軍長是何許人也。我奉勸你一句,還是多加小心為妙。”

一聽是楊森,專員頓時怵了。

楊森怎麽會不知道呢!那是個說一不二,沒什麽理智的蠻幹將軍,你被他殺了等於白殺,跟撚死一只臭蟲差不多。

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不過楊森“蠻幹將軍”的惡名倒給他帶來了便利。專員當下就哆嗦起來,答應撥船不說,還自掏腰包,買了雞鴨來犒勞軍隊。

四五天後,第二十軍乘船順利到達安慶。幕僚長很是得意,說到底還是打官腔有效吧。

在南京保衛戰打響的最後時刻,蔣介石還要用快艇將楊森接回南京,並加以叮囑,實在是因為楊森將處的位置太過重要。

唐生智在南京守一線,楊森在安慶守二線,南京一旦守不住,安慶勢必要承受巨大壓力。當然,最主要的是楊森麾下已只剩殘兵敗卒。

楊森提倡軍人常帶三分怒,你在他面前昂首挺胸,哪怕是出言頂撞,都要比獻媚阿諛吃香得多。楊森自己說,他從懂事起,在戰場上就從來沒有哭過,不管遭遇多大的打擊,受多大的創傷,也不輕易掉淚。

在楊森看來,吃了虧挨了打之後,第一個反應是如何發起反擊,以及如何補救,哪有工夫去哭?

可是打完出川抗戰的第一仗,他就哭了。

第二十軍在淞滬會戰中傷亡殆盡,楊森付出半生心血,一手訓練出來的巴蜀子弟紛紛倒在血泊之中。

楊森一邊哭一邊罵,說古詩中有一句話不通:什麽叫“一將功成萬骨枯”?寫這詩的人一定沒帶過兵,一個優秀的帶兵官,不會只把士兵當兵看待,而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兄弟骨肉。

當楊森真正面對“萬骨枯”時,他沒有功成的欣喜,只有徹骨的悲痛。

林相侯戰死後,楊森想起他家境不好,特地拍發電報回廣安,將自己的一座房子和一些田地贈送給了林相侯家屬,這些房田當時價值十多萬銀元。

淞滬會戰把第二十軍打殘了,也把楊森弄得無比傷心。

很多人遭到這種沉重打擊之後,或者一蹶不振,從此爬不起來,或者開始明哲保身,有意識地躲避作戰,不肯再碰硬釘子,但楊森不是這種人。

追溯楊森的少年經歷,可以窺見他這種性格養成的過程。

楊森祖籍湖南衡陽,是清末湖廣填四川時的移民,世代以耕讀習武為本。楊森的父親考中過武秀才,能百步穿楊。楊森因是家中長子,父母對其期望很高,父親給楊森立下的規矩是,必須習文,不許習武,以免影響功課。

可楊氏家族本有習武傳統,楊森的叔伯兄弟習武者眾多,楊森在讀書余暇也就瞞著父親,偷偷摸摸地跟著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