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遍地都是焦土

孫震:生於四川省綿竹市。時任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

王銘章:生於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他是孫震的嫡系部將,時任第四十一軍前敵總指揮兼第一二二師師長。

湯恩伯:生於浙江省金華市。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班第十八期。用兵特點靈活機動,是抗戰時期少數為日本人所畏懼的抗日名將,其軍團對台兒莊戰役的勝利起到了至為關鍵的作用。

李家鈺:字其相,生於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時任第四十七軍軍長,在鄧錫侯、孫震率部轉赴山東後,他是留守山西的唯一川將。

衛立煌:生於安徽省肥東縣。曾指揮忻口戰役,時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在被召回後方之前,鄧錫侯正與孫震一道,率第二十二集團軍開赴魯南前線。

因為軍紀問題,川軍在山西曾飽受詬病,這次去山東,鄧、孫早就聽說,山東、山西雖是一字之差,但民風區別很大,此地老百姓可以用強悍兩個字來形容。

說是有一支過境部隊,路上看到一個牽著騾子的山東人。部隊要征用這頭騾子,山東人抵死抗爭,就是不肯給,最後部隊還是沒征成。

鄧、孫聽在了肚子裏,又吸取山西的教訓,就特別整頓了軍紀。鄧錫侯對全軍說,山東乃孔孟禮義之鄉,知書達理所在,民間居室是絕對不允許你們隨便闖入的。

此時魯南大地已是冰天雪地,川軍中仍有人穿著短褲,但紀律嚴整,沿途秋毫無犯,與魯軍西撤時的軍紀蕩然形成鮮明對比,老百姓見到後十分驚異。

川軍所過之處,家家戶戶都把門前的雪打掃了個幹凈。這有個講究,山東人以魯軍為恥,稱山東因此得了傷寒病,必須用大黃才能醫治,而川軍就是四川的大黃。山東只要一服藥,立即會藥到病除,門前掃雪暗含的就是這層意思。

消息傳到武漢,曾對北上川軍感到失望的蔣介石也相當高興,特電予以嘉獎。

川軍所要做的,是趁南侵的第10師團(磯谷師團)主力匯集之前,盡可能向北延伸空間,以便進行逐次抵抗。

1938年1月14日,第二十二集團軍前衛部隊向最前沿的兩下店日軍據點發起攻擊,結果迎頭就吃了個敗仗。

和娘子關戰役時一樣,還是武器太差,參戰的各步兵連竟然沒有一挺輕機關槍,更沒有大炮,光靠川造步槍很難有所成就。

青春就是要撞破頭,川軍並不氣餒,沒有槍,就用刀。戰場區域內恰有需要予以破壞的津浦鐵路,官兵們就地取材,把鐵軌拆下來後,雇請大批當地鐵匠日夜打造馬刀。

1938年2月8日,鄧錫侯奉調回川,孫震就任集團軍總司令,在他的命令下,前沿部隊再次做好了攻擊準備。

1938年2月14日,兩下店烽火又起。川軍的頭兩次進攻依舊未能得手,到第三次,便組織了八百人的敢死隊,敢死隊員把不堪使用的川造步槍扔到一邊,一人拿上一把馬刀和四顆手榴彈。

當天晚上,正逢天降大雪,指揮官靈機一動,下令敢死隊員將棉衣反穿。因棉衣裏層為白色,可以與漫天飛雪相混合,在偷襲中起到了極好的隱蔽作用。在重機槍的掩護下,八百壯士沖進鎮內,砍死砍傷敵人甚多,並乘勢奪取兩下店據點。

日軍爾後從鄒縣調來大批援兵,因力量懸殊,且缺乏火炮支援,兩下店得而復失。

1938年2月17日,在距離兩下店十多裏的郭山,雙方再戰,日軍攻,川軍守。此役日軍采用大炮轟擊,經過密集炮擊,連山上的野兔都給炸死了。

野兔不能幸免,人可以沒事。炮一來,官兵就躲到山梁背後,炮停了,又迅速回到陣地,依托重機槍陣地,屢屢擊退日軍進攻。

兩下店和郭山兩戰,雖規模均為中型,孫震前前後後所用也不過一團,但它們都是實實在在的硬仗。更重要的是,與娘子關戰役時川軍呼啦啦上去了一大堆,最後卻大部分糊裏糊塗、窩窩囊囊地敗下陣來不同,這次他們打得既頑強又靈活,可以說首開魯南抗戰之先聲。

正面攻防極少回旋余地,一般都是硬碰硬,尤其是與優勢裝備的敵軍打陣地戰,損失大是難免的,比如兩下店一戰,八百壯士最後就只剩下了兩百多人。與之相比,敵後遊擊戰要劃算得多。

在洪洞休整時,川軍曾與由紅軍改編的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相鄰而居。兩軍在內戰時彼此為敵,因抗戰中又成了友軍,平行一比較,八路軍的軍容軍紀包括作戰能力,讓鄧錫侯和孫震幾有自慚形穢之感。

同是參加太原會戰,川軍在晉東娘子關損兵折將,折了個大本,八路軍卻在晉北平型關巧妙伏擊,賺了個過癮。尤其是參與那一仗的林彪第115師,很多人都穿上了繳獲的黃呢大氅,騎上了東洋馬,扛上了“歪把子”輕機槍(又稱牛腿機槍)、三八大蓋、擲彈筒……鄧錫侯和孫震看到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對八路軍的遊擊戰術相當服膺。他們把作為四川老鄉的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請到軍部,專門給連長以上的軍官傳授遊擊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