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遍地都是焦土(第3/7頁)

在向孫震報告時,孫震問:“你現在人在哪裏?”

王銘章回答:“在城內第122師師部。”

孫震又問:“那麽你的指揮所在哪裏?”

指揮所卻不在城內,而在城外的西關電燈廠。

孫震明白了,當即告之:“我負責催促湯軍團北上,你負責死守滕縣,等待援軍,所以你的指揮所應當趕快移到城內,以便親自指揮守城。”

王銘章囁嚅著說城內兵力不夠,難以抵擋強敵,孫震並不理會:“兵力不夠,可以把城外一個軍的野戰部隊統統調進城。你還有什麽意見?”

城外部隊都在與日軍膠著作戰,白天調不進來,只能入夜以後進行,王銘章便提出,眼下只能依靠現有守城部隊,而這些部隊充其量不過一團,派一個團長負責就可以,但也立即遭到孫震的否決。

王銘章再次提出了那個老問題:“湯軍團究竟何時才能到達,究竟要我們死守多久?”

王銘章已經講過他連一天都守不住,孫震沉思片刻,報出了一個連他也沒有把握的數字:“四個小時吧,四個小時後援軍即可到達。”

川軍再不濟事,不至於四個小時守不住一座城池吧。王銘章無話可說,只好把話筒交給旁邊的另一位師長:“請你再和總司令談談,最好還是把幾個師部放在城外。”

這位師長剛拿起電話,說了聲報告,孫震就以很嚴厲的口氣說:“你有什麽話,快說!”

師長連聲音都顫抖了:“我的部隊全在城外,我可不可以到城外去指揮?”

孫震斬釘截鐵:“不行!馬上把你的部隊調回城內,你一定要在城內堅守。反正我的命令是這樣,守不守在你們。”

說完之後,也不管師長還有沒有其他話,啪地一聲把電話掛了。

室內一陣沉默,都知道沒有任何退路了。

王銘章隨即派人將自己的指揮所搬入城內,任命張宣武為城防司令,強調:“沒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準出城,違者就地正法!”

與此同時,他按照孫震的指示,要求前線各部緊急回援。

滕縣保衛戰最得力的武器是手榴彈。

在交通未被日軍截斷之前,後方正好運來一列軍車,滿載糧彈,其中手榴彈充足,供滿城守軍一人一箱還有余。

瀨谷支隊轟擊滕縣,一方面是威嚇,一方面是為了炸開缺口,等到步兵端著刺刀沿缺口進入時,火炮便會延伸射擊,用於掩護的輕重機槍也會暫時停火。

川軍以五十人為一單位,兩個手榴彈為一捆,一俟發令,就一齊投出。這樣一次就是一百顆手榴彈,每次投出去都跟下雨一樣,日本兵剛才還搖頭晃腦,轉眼間就被炸到遺屍遍地了。

一輪進攻結束,在下一輪開始前,都有一個調整間歇。由於沙包用盡,利用這個間歇,川軍從城裏的商店倉庫搬來一兩千包糧袋鹽袋,全部堵在了缺口和城頭之上。

日軍連續發動兩輪總攻,都未能入城,在策動第三輪總攻時,特別增加了火炮尤其是威力最強的野炮數量,不僅集中轟炸城墻,而且有針對性地進行縱深炮擊,以阻止守軍的調動和增援。

炮擊之後,仍得靠步兵。

前兩輪總攻,采取的方式是每次一排,逐次攻擊,結果每次都有來無回。

這一輪日軍也進行了調整。步兵不是一次一排,而是一次三排,每排相距百米左右,前後重疊,形成波浪式攻擊。

最前面一波自然在彈雨中灰飛煙滅,但第二波又會迅速端著刺刀沖上來,川軍的手榴彈剛好扔完,來不及再回去拿,只好進行面對面的肉搏戰。

日軍主力師團的野戰步兵通常拼刺技術十分嫻熟,與之進行肉搏絕對配得上慘烈二字。為了拼掉第二波的鬼子兵,川軍一連一百多人僅剩一二十人,結果到了第三波,就怎麽也防不住了。張宣武臨時從預備隊裏撥了一個連上去,一場拼殺,川軍傷亡三分之二,四十多個日本兵竟然還能剩下二三十個。

幸好這時天已入暮,因炮火無法支援,日軍停止進攻,未再派後續援兵。可那一小股鉆進來的日本兵總是禍害,不幹掉他們,你晚上都不敢合眼。

由於兵力捉襟見肘,王銘章已將師部特務連都派上來,只留一個排警衛,這才保證有足夠可用的預備隊。即便這樣,經一抽再抽,預備隊也用得差不多了。

張宣武從預備隊中抽出最後一個連,對他們說:“如果你們不能把這幾十個敵人消滅,就不要回來見我!”

這個連以逸待勞,士氣正旺,撲上去後終於將剩下的日本兵消滅幹凈,但這個連也損耗了一半多人。

直到這時為止,湯軍團還沒有現身。

孫震承諾四個小時,只是被逼得沒辦法才這麽說,不過當天湯恩伯確實趕到了孫震所在的臨城,湯軍團的先頭部隊也已北援,但他們都被繞到城南的瀨谷支隊給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