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遍地都是焦土(第2/7頁)

孫震在組織兩下店、郭山兩戰的同時,也效仿八路軍,派了一個團潛入日軍已占領的鄒縣、曲阜之間,展開遊擊作戰。

鄒縣相當於日軍的前沿,曲阜是後方,二者中間的小雪村、鳧村一帶為輸運軍火補給的交通要道,就仿佛是太原會戰時的平型關,川軍便在兩村附近伺機下手。

就在兩下店之戰打響的同一天,曲阜開出三輛小轎車,經過小雪村時被伏擊部隊發現。

此前川軍已破壞了公路,但因消息封鎖,日軍並不知道,一看無法前進,一行人便下車察看。這時遠處伏兵出其不意地從後面切斷了公路橋梁,迅速包圍上來。

日本人大吃一驚,正要尋路開溜,近處伏兵呼地一聲殺了出來,先猛擲手榴彈,再用步槍密集射擊,橫豎非得熱鬧一下不可了。

遇上伏擊,都是一群打你一個,累吧?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

小汽車上的鬼子全都變成了死人。

那天下午,這一幕在鳧村得到復制,不過這次網到的是一輛大卡車。兩次伏擊,共消滅日軍四十人,內含一名翻譯官級別的高級官佐,繳獲三挺歪把子及幾十支步手槍,還有一批軍用地圖和文件資料。

盡管沒有平型關大捷那樣大的收獲,可川軍上下還是開心不已,因為損失極小,風風火火打了一天,除上午傷亡了三人外,下午無一人損失。

川軍的異軍突起,引起了日本統帥部的極大重視,認為自川軍進入魯南戰場後,活動就“特別活躍”,需謹防其大規模北上。中方輿論也給予川軍以較高的評價,《大公報》專門登載了川軍作戰的經典戰例,川軍士氣為之大振。

對孫震及其川軍而言,遺憾之處是因無炮兵配合,無法徹底收復失地,只得在兩下店一帶與敵形成膠著狀。

進入三月,孫震得到情報,磯谷師團主力已經集結,並組建瀨谷支隊大舉南下,形勢越來越緊張。

1938年3月10日,孫震親赴前線部署。他把滕縣設為固守中心,在滕縣以北設立兩道防線,其中界河為第一線,北沙河為第二線,同時任命第122師師長王銘章為前敵總指揮,坐鎮滕縣指揮防守。

四天之後的拂曉,瀨谷支隊從兩下店發起攻勢。

日軍在華作戰,為使其行動更加高效靈活,往往都會以支隊形式對出擊部隊重新進行編組。瀨谷支隊的主幹是瀨谷啟第33旅團,成為支隊之後,由師團配屬了大量特種部隊,從騎兵、工兵,再到重炮、野炮、坦克,統統齊全。

武裝到牙齒的日軍主力精銳,僅武器而言,就根本不是川軍所能抵禦的。川軍沒有大炮,只有迫擊炮,其命中精度差,有時炮彈還會觸地不炸甚至於炸膛,此外,射程也很短,兩千米開外就沒什麽殺傷力了。步槍更要命,所有槍支,槍膛內的來復線幾乎都被磨平了,子彈出膛的聲音,是嗵嗵嗵,跟土槍相仿,那叫一個難聽,以致於士兵都不太願意用槍射擊,僅準備在短兵相接時,用馬刀和手榴彈解決問題。

由於感受到的威脅不大,瀨谷支隊在戰場上跟演習一般,他們先以坦克、騎兵搜索,再用步兵縱深跟進,有條不紊,完全是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

照面之後,一個迂回,川軍在界河的後方預備隊便被沖散,以致指揮官在撤往滕縣時,都來不及給前線部隊發去指示。

這樣打法造成的後果是,盡管川軍的前線主陣地還在,但日軍往往已迂回到其身後,其進展速度快到出乎想象。

孫震得報,立即乘火車趕到滕縣,在視察戰況後,他告訴王銘章,萬不得已,必須依城死守三天,以待湯恩伯軍團來援。

1938年3月15日,日軍發起攻勢的第二天,北沙河防線也遭遇到了和界河一樣的窘境,對手不斷從左右兩側迂回。

打到下午,湧進來的敵兵越來越多,除瀨谷支隊外,還加入了雜色偽軍,服裝也分成三色:穿黃制服的是正宗日本兵,穿灰制服的是滿洲偽軍,穿黑制服及便衣的是華北悍匪劉桂堂部。

王銘章雖從正面臨時抽兵堵漏,仍不免顧此失彼,傍晚時終被日軍從右翼迂回成功,至此,兩道防線都失去了屏障作用,滕縣岌岌可危。

作為前敵指揮部所在地,滕縣兵力最為空虛,基本上全是師部旅部和警衛,沒有任何野戰部隊。王銘章在十萬火急的情況下,七拼八湊合,才勉強湊足了三千人,而其中真正能戰的尚不滿兩千。

1938年3月16日,瀨谷支隊開始攻城,首輪炮擊就驚心動魄,顯示出日軍對滕縣志在必得。

王銘章久歷沙場,從槍炮聲就能判斷出來敵的規模。他和幾個師旅長及幕僚一商量,認為滕縣別說三天,連一天也難以守住,因此均傾向於放棄滕縣,撤往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