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受命回國(第5/10頁)

婚禮結束後,查理帶著新娘子回到了昆山。在那裏,他們第一次開始互相了解對方。查理的生活進入了甜蜜時期,但他的薪水不高。現在雖然有兩張嘴巴要吃飯,可查理的薪水每月仍然不到15美元。按照習俗,查理的新娘子出嫁時,家境豪闊的娘家給她陪嫁了數額巨大(具體數目不詳)的嫁妝,這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薪水不足的問題。這些嫁妝是他寶貴的創業啟動資金。與她家族聯姻還使得查理能夠有資格進入與等級森嚴的英國貴族差不多的社交圈。到此時為止,查理在上海既有了地位,又有了知名度,他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帶來的各種機會。

他在範德堡大學的同學步惠廉目睹了查理的蛻變,正是得益於步惠廉的記敘,我們才能了解查理在這個時期的很多生活細節。1887年10月,步惠廉乘坐蒸汽船抵達上海,準備去參加在蘇州舉行的監理會布道團第二屆年會。身材高大、滿身肥肉的步惠廉還留著絡腮胡子,跟以前已經完全不同。他發現來參加年會的同行裏有一位身穿黑綢長袍、頭戴瓜皮帽的中國人。直到林樂知博士給他做了介紹,步惠廉才認出他來。

查理一邊大笑一邊說道:“你應該沒有把那只魔法熨鬥也帶來,是吧?”

“沒有,”步惠廉咯咯地笑著答道,“不過我想我應該再組裝一個。”

為期5天的年會結束後,步惠廉被安排到上海縣政府所在地淞江布道。他跟查理離得很近,可以經常見面。查理則根據安排,繼續留在昆山。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時的查理已經不再為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觀失望,也不再擔心林樂知排擠他了。他已經有了很多秘密的計劃。從查理於1887年11月4日給《基督教倡導者》寫的第二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內心充滿了奮發向上的動力。表面上,他是在說與布道有關的事情,實際上,字裏行間不斷在暗指自己光明的前景:

是的,仁慈的主對我們確實是關愛有加,我們的內心對他充滿了感激之情。前途大有希望。基督的精神正快速進入那些愚昧無知的子民心中。為了基督,我們祈禱並希望今年主能夠讓我們拯救更多的靈魂。

在華布道團年會業已舉辦完畢。我們的任命沒有什麽變化,大家都繼續做以前的工作。我還要在昆山再幹一年。在上帝的恩典和幫助下,為了我們的救世主,我希望我能比以往做得更好,取得更多的成績。

我們(監理會)在蘇州籌劃的婦產醫院已經建成。不過那裏的易士文醫生正在上海養病。在上海英租界建設的新教堂也進入了最後的施工階段。

中國歷史即將翻開新的一頁。政府現在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計劃和方案。目前政府正在考慮像美國西部那樣,建一條貫通北京至廣東的鐵路。另外,還計劃在台灣建一條鐵路,以便於朝廷軍隊自由進出那片蠻荒之地,及時鎮壓島上野蠻部落的叛亂。

暫且就寫到這裏吧。結束之前,我還得告訴你們一件事:我跟以前已經大不一樣了——我結婚了。婚禮由我們布道團的裏德主持。

中國春節到來的時候,步惠廉去了一趟昆山,後來他向兒子詳細講述了此行的情況。查理和他在當地的一家茶館見了面,那時候到處都是鞭炮聲。他們回去的時候路過市場,正好有一群農民聚在那裏,他們好奇地打量著這個身材魁梧的白種人和那個比他小一號的同伴。其中一人實在忍不住了,他吃驚地說道:“兩個洋鬼子——一個大塊頭,一個小矮子。”

查理住在一棟土坯建造的兩層房屋裏,屋頂上還覆蓋著瓦片。一樓外面有一個帶木門的小院子。穿過院子,他倆走進一間既當客廳又做餐廳的房間。房間的角落裏點著一個煤油爐,窗戶上封著雙層蠟紙,這樣更暖和一些。

查理的新娘給他們端來了滾燙的綠茶,查理向步惠廉做了一番介紹。看到她的腳與常人無異,步惠廉松了一口氣。他當時還正在學習漢語,桂珍能說一點兒英語,不過她不太好意思開口,於是查理便當起了翻譯。話題轉到了查理身上。查理最不滿的地方,就是微薄的薪水以及為林樂知做事所帶來的不快。如果自己的薪水只能增加幾美元,他們怎麽敢要孩子呢?步惠廉有個預感:查理做傳教士的日子就要結束了。

平心而論,林樂知的判斷也許是對的。查理的本性並不會安安分分地做傳教士。他有著不同尋常的個性,他曾遠走他鄉,他渾身充滿了魅力和能量,生性好動,做事八面玲瓏。他不是那種唯唯諾諾的人。加布裏埃爾森船長、朱利安·卡爾和裏考德牧師這些老於世故的人應該早就看出了查理骨子裏的那種聰明、多智和機敏,他們將其視為志趣相投的同類人,所以才會出手相助。真正把查理帶到他們身邊的是他那種大膽進取的精神,因為他們當中每一個人都屬於那種突破傳統的人。歸根結底,查理天生就是為打破舊制度而來,而不是墨守成規。那時的中國也迫切需要能夠打破舊規的人。舊有秩序已經成為沉重的負擔,在各種陳規陋習的束縛下,人們的生活幾近窒息。在一個只有匪徒才能奪得皇位的時代,即便是傻瓜也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在中國,這樣的時代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