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王安石罷相全景回放(第5/9頁)

這就是他們能保持在繁華之都的頂層享受最佳生活的奧妙所在,他們不是參與勞動,而是直接當上了最大的沒本錢的老板。可“免行錢”把他們的夢幻生活突然間砸碎。

免行錢,就是政府在正常收稅之後,按一定標準再收一筆錢,這筆錢之後,商行不必再向任何方面交任何錢。

相當於一刀砍斷所有皇親國戚京城大臣的發財之路,從此之後,他們全體貴族、上流人物都只能憑有數的工資過日子,這是什麽樣的生活啊,不是把人往死路裏逼嗎?

於是,才有了奶奶、媽媽不顧皇權流淚勸告,弟弟更是敢於挑戰哥哥的至高無上地位,對國家的法令說三道四。

說到這裏,大家應該清楚了這次皇宮內院裏罷免王安石事件的真正內蘊,對於王安石本人來說,這事情太隱匿了,除非他像以前的呂夷簡、文彥博那樣和太監交情深厚,才能得到些警告,不然,只能蒙在鼓裏。

可是,熙寧六年五月時實行的免行錢,熙寧七年四月間他罷的相,近一年的時間裏,他是受過非常刺激的事件來警告的,仍然沒有醒悟,仍然沒有提防,就只能說明他太不善於“整人”了。

對政治的危險性嚴重估計不足。

那件非常刺激的事,發生在熙寧七年元月的花燈節上。歷史上非常有名,是著名的王安石劣跡之一。其過程充分表明了王安石有多麽的驕狂跋扈。

當時神宗下令登城觀燈,百官一齊出席。作為宰相,王安石顯得很特殊,他騎著高頭大馬,帶了很多的從人,到了皇宮的宣德門了還不下馬,進了城門仍然不下馬,再往裏走,將要出城門進入皇宮內部了,終於被當值的侍衛喝止。

侍衛非常生氣,在怒喝的同時,出於憤慨,抽傷了王安石的馬。截止到這裏,是不是應該說侍衛們的舉動非常合法呢?畢竟皇權至高無上,哪有作臣子的騎著馬進皇宮的道理?侍衛們就算粗魯了些,也是忠於職守的表現嘛。

有功無罪。

而王安石的反應,就與之正相反了。不僅不悔過,反而變本加厲,化驕狂為撒野了。

王安石大怒,下馬去找皇帝,要神宗把執班的侍衛都送交開封府治罪,不知什麽原因,還牽連到了一個禦藥院的太監,也一起扭送。

神宗都答應了,可是開封府尹蔡確卻不同意,其理由就是上面所說的那些,侍衛忠於職守而已,真要處罰的話,以後還有誰敢為皇帝站崗呢?

盡管說得有理,可仍然有10個侍衛被打了板子,與之相對應的王安石騎馬擅入皇宮之罪卻不了了之,皇帝根本不過問。

上面的就是流傳得最廣的上元夜宣德門王安石騎馬入皇宮事件始末。公道地講,真要是這樣的話,王安石沒有什麽好說的,真就是驕狂成性,不知羞恥,做出這樣的事,太丟人了。但是,非常不巧的是這件事的版本很多,有各種各樣的內幕,哪一個說起來,都和這個版本截然不同。

第一個,是關於宣德門是不是必須下馬的討論。

事發之後,王安石在宣德門的通道裏被打傷了座騎,連同他的從人們也被打傷。當時他並沒有發作,而是想著或許真的犯錯了,等見到了神宗,他先是回憶往事。在他執政之前,他跟著首相曾公亮入朝,從來都是進了門才下馬。

他執政之後,這些年裏也一直是進門才下馬。為什麽偏偏這一天,侍衛們突然間找事,不由分說,面對當朝首相,先是喝罵,接著鞭打,出手之重,從人和馬匹都受了傷。

這是怎麽搞的?

神宗聽了也很疑惑,他也回憶了一下。當年他作皇子時,入朝的班序在宰相之後,也是進門之後才下馬。可見城門內外之爭根本不存在藐視皇權的罪名。

君臣二人都在努力想事,這班侍衛是怎麽突然間抓狂的呢?樞密使文彥博大人照例在旁邊插了一句,老臣俺入宮上班幾十年,從來都是在門外下馬……只此一句,再沒其它。

宋神宗和王安石一起郁悶,這明擺著是說,你們兩個小毛孩子,知道什麽慣例,記得哪些往事,就算你們一直都是門內下馬,也只能說明你們一直都是錯的!

事情到了這一步,誰是誰非必須得有個說法了。不然王安石不僅是白挨了一頓臭罵,創下了首相上朝挨鞭子的記錄,還得被扣上無知蠢材,犯法都不自知的醜名。

下來之後,王安石先翻史料,浩如煙海的各部門記錄中,他終於找到了宋仁宗嘉祐年間行首司的工作日記,裏邊記載所有大臣都在門裏下馬(並於門內下馬)。有了書面依據,他又去找副宰相馮京。馮京,字當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與王安石同齡,遲兩屆考中進士。

考中時天下轟動,為北宋年間科場的傳奇人物。在三級考試中,連得解元、會元、狀元,號稱“三元及第”。這份殊榮,遠超一切名臣,是北宋年間首屈一指。這樣的年青才俊,連富弼都動心了,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