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王安石罷相全景回放(第6/9頁)

說來真是非同小可,看他在這件事情裏的表現。馮京仔細地回想,想了又想,再想再想,終於開口說話:“安石,非常遺憾,我忘了。”

三元及第的腦子居然把每天上朝的禮儀經過給忘了!最絕妙的是他又加了一句:“……我又隱約記得,曾經在門外下過馬。”

多麽成熟的政治修養,先定下原則——“我忘了。”就此推開所有可能的罪名,接著又表明自己的立場,他贊同文彥博。

王安石面對軟中帶硬的牛皮糖實在無可奈何,只好再去找線索。這次他得到了一個非常切實,非常有用的第一手資料。有線人說,中書省驅使官溫齊古曾經親眼所見宣德門當天值班打人的侍衛們事後聊天。一個說,把宰相的馬和從人打傷,這罪名可不小啊。

另一個嘆了口氣,我難道不知道嗎,只是上面逼得緊,無可奈何!溫齊古聽到後,立即報告給了另一位副宰相王珪。

王珪,是王安石的同年進士,資歷相當深厚,在翰林院裏一幹就是18年。文章寫得非常漂亮,“其文閎侈瑰麗,自成一家。”在文字高手不計其數的宋朝能得到這樣的評價,其能力可想而知。呵呵,看他的做事風格。

此人後來當上首相,有個外號叫“三旨相公”。即上朝“取聖旨”、在朝“領聖旨”、下朝“己得聖旨”,是一位再乖巧不過,聽話好使喚的好同志。

這樣的妙人遇到了宣德門宰相被抽事件,只會有一種反應,那就是王安石得趕緊跑,最好一瞬間就出現在溫齊古面前,抓緊時間問。要不然,王珪就有本事把證人同化了。

事情果然是這樣,等王安石趕到後,溫齊古己經神情癡呆,一臉懊喪,恨不得抽自己兩嘴巴。怎麽就這麽多嘴!那是多大的火坑,自己跳進去注定屍骨無存!

王安石無論怎樣問他,他的回答都只有一個,我記不得當時說話的是哪兩個侍衛了……王安石凝視了他一會兒,什麽也沒說就走了。

何苦為難一個芝麻小官!王安石不再追問什麽,讓這條線索斷掉。

這個版本也就此打住了,王安石是否應該在門外下馬,察遍史料、證人都沒有正解,成了個無頭公案。下面看第二個版本。

上一個有頭無尾,看得很悶,這一個就機靈巧詐,顯示了當事人聰明伶俐的一面。話說在這個版本裏,王安石不是一個人進宣德門的,而是由一位地位顯赫的親王殿下半拖半拉帶進去的。

這位親王就是前面提到的岐王。當天上元夜君臣歡聚賞花燈,不僅邀請了宰相重臣,連親王、太後、太皇太後等皇族也一起出席。王安石來的時候,正巧遇上了岐王,不管王安石是想在門裏還是門外下馬,岐王“攙”安石先入。

親王賞臉,總得接著吧,王安石就是這樣被拖進了城門洞裏。接下來就發生了抽馬事件。考慮到皇宮深處奶奶、媽媽、弟弟強迫神宗貶王安石的過程,岐王這種“攙”扶舉動是不是早有預謀呢?事件的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岐王被送交開封府等待處理,王安石自動請求離職。

耶——————!目地達到了!宋朝的宰相必須溫文有禮,舉止端莊,大家都應該記得,兩個宰相互相吵一架,都得各自貶職,何況是和親王發生了打鬥場景!

如果真的是兩敗俱傷,也就沒什麽了。好玩的是岐王的等待處理等出了別的花樣,不僅沒有罪了,還能壞事變好事,給另一個人鋪出條升官之路。

事情交到了開封府,府尹是蔡確,每天裏各種公務忙得沒完沒了,突然間被皇帝召見。神宗問他,岐王的罪名定了沒,怎麽處理啊?

蔡確突然間怒了!他憤慨地說:“陛下你錯了。開這個花燈節,為的是讓太皇太後、太後歡樂,順便友愛兄弟,給天下臣民做出表率。王安石是首席大臣,應該帶頭響應。現在反而因為打傷了幾個從人,就治親王的罪,讓太後們怎麽樂得起來?”

注意最後一句話——“若必以從者失誤,與親王較曲直,臣恐陛下大權一去,不可復收還矣。”他是說,不管王安石有沒有委曲,都不能處罰岐王。不然,神宗本人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會達到從此失去至尊無尚的地位的惡劣程度!

神宗大吃一驚。是啊,不僅是他,每個看到這段的人,相信都大吃一驚。因為蔡確說的太有邏輯了。以他的論點,是這次處罰了岐王,王安石會加倍的飛揚跋扈,宋神宗再也治不住他了,皇權不再權威。多好玩,換個角度來想呢?

如果不處罰岐王,這次親王的地位會怎樣變化?連國家首相都敢欺侮,且沒有責任,他得牛到什麽程度?還會畏懼自己的哥哥,神宗皇帝嗎?

要知道親王與皇帝只有一線之隔,都是同一血脈,要篡位,有親王的也沒有王安石的。就以當年王莽篡漢為例,他也是當時太後王氏的親侄兒,以王安石這種光杆資歷來說,哪有說篡就篡,說成功就成功的?由此可知,蔡確純粹是在顛倒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