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驚天動地的……齷齪

富弼離開後,趙曙變得隨心所欲,縱觀朝野,再也沒有人能阻止他了。他在之後四個多月的時間裏做出了一些非常絕妙的事。

當皇帝就是過癮。

他就像玩一樣,拿國家的頂級官銜當玩具。比如說富弼走之後的樞密院。有一個人叫王疇,本是翰林學士,官做到了這個位置,文采是不必說了,王疇難得的是口才也非常棒。某天晚上,他和趙曙偶然閑聊了起來,沒想到互相非常投機。

趙曙很高興,兩天之後,突然任命他做樞密副使。一般來說,翰林學士是兩制官,從兩制進兩府,很合乎邏輯,沒問題。但具體到王疇的身上問題就很大。

宋朝有規矩,無論是誰,出任兩府宰執,必須得有在外地做省長以上領導的經歷。一來這會讓宰執人選有獨立處理事務的經驗;二來是防止那些總賴在京城裏享福,資格熬到了一定程度的官場老油條們混進最高權力機構。

這位王翰林就正是一根正宗地道的官場老油條,從登科之後一直35年沒離開過開封,人間天堂裏過日子,哪裏知道為政的艱難,百姓的苦楚?

眼看著出錯,好在當天值班寫詔書的知制誥錢公輔是個明白人,他動用了兩制官的權力——“封還詞頭”。詞頭,是未生效的皇帝任命,只有兩制官動筆按詞頭寫成正規詔書之後,任命才會生效。而兩制官一但覺得這個任命不妥,他有權把詞頭封還,拒寫詔書,終止任命程序。

這是宋朝政府的一個非常開明,也非常英明的政策。就像當年趙普讓趙匡胤得到一個小竹籠都等上兩個月一樣,為的就是制約皇權,防止濫用。

具體地說,就是防止趙曙這樣的二杆子行為。不過二杆子之所是二杆子,其原因就是有個少根弦的腦袋。趙曙居然抓狂了,他也不想想北宋100多年間被封還的詞頭不計其數,從根本上講這是兩制官在認真工作,對他這個皇帝負責。他認為的是,這是他親政以來第一次任命兩府官員,就被駁回了,實在沒面子!

他命令把錢公輔貶官,知制誥不要做了,到滁州去當團練副使。不料這個詞頭發下去,又被另一位知制誥祖無擇給封還了。這個懲罰太重,根本不合規矩。

趙曙都快氣瘋了,他感覺嚴重地被大臣們鄙視了。為了挽回影響,為了增強威望,他決定把祖無擇一塊貶官,都滾得遠遠的!

很可惜,這個命令也沒能實現,他親愛的首相韓琦趕了過來,悄悄地告訴他這麽搞簡直就是不著調,皇帝不這樣當的。

趙曙冷靜了些,畢竟韓琦是他最信得過的人。但必須還得懲罰,錢公輔一定要貶到外地,祖無擇嘛……知制誥繼續當,罰銅30斤。這事兒告一段落,通過這件事,當時的大臣們心裏稍微對趙曙摸到了點底。覺得他是個情緒大於理智的人。

那就好辦了,只要過幾天,緩一緩,氣消了也就好辦了。大家都在等,幾天之後,龍圖閣直學士盧士宗認為時機成熟了,那天他到便殿匯報審刑院工作,發現趙曙情緒非常好。於是他委婉地提出了大家對錢公輔被貶到外地的看法,真是有些太重了,您是不是重新考慮下?

趙曙當天看著他什麽話也沒說,錢公輔仍然被貶,一年後,盧士宗被貶廣德軍。

這麽點破事,過了一年居然還念念不忘,真讓人很驚奇。但參照下一件事,就會發現盧士宗己經很幸運了,有個人基本上沒犯什麽事,而且相隔了一年多,還是被貶出京城,去當地方官。

大才子,慶歷名臣蔡襄。

蔡襄是當時的三司使,他的作風很溫和,除了早年的《四賢一不孝》詩之外,基本上不顯山露水。是那種默默做事,本份做人的好同志。可不知為什麽,趙曙從即位開始就極端地討厭他,隔三差五就要敲打一番,其沒事找事的程度說來都讓人發指。

某次蔡襄請了一天假,那是帝國排第三號的大臣,請天假有什麽大不了的?趙曙火了,他當場發飚。說三司省掌管天下錢糧,事務繁多,蔡襄近十天以來請了四次假(哇,記得清),何不用別人?

請假的後果居然是丟官罷職……韓琦和歐陽修連忙走了過來,蔡襄是他們的老朋友,尤其是從來不像富弼、範仲淹那樣不講情面,說什麽也得保一下。

韓琦說,三司省近年來辦事沒有失誤,罷職無名。況且這時要找一個才識比蔡襄更好的,也沒人選。

趙曙仍然繃緊了臉,連韓琦的面子都不給了。

歐陽修選擇動之以情,說蔡襄請假是為了盡孝。他媽媽80多歲了,近來多病,他沒法不照顧。況且蔡襄只請朝假,不誤起居,公事更沒耽誤過,罷免實在不應該。

趙曙意猶未盡,勉強不再追究。但大臣們驚奇地發現,打擊蔡襄成了趙曙的主要工作了,從那次起,時不時地皇上就會關注下三司省的工作,變著法地找茬,總之一定要把蔡襄趕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