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身名俱泰——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第3/20頁)

後世說起富甲天下,最著名的三個人,得數範蠡、石崇、沈萬三。這個石崇,就是西晉時期的人。石崇的發家史,說來很不光彩,他是靠當省長時讓兵丁搶劫過路富商而致富的——當然他本來就是大族。後來,石崇成為了西晉第一大富翁。

地產商常說要注重細節,高端大氣上档次的豪宅,廁所一定得尊貴。石崇在這方面,絕對是活標本。他家裏的裝修自不必說,廁所更是富麗堂皇,有十多個婢女伺候,而且廁所裏還備有新衣服,任由賓客來換。有次一個官員去上廁所,剛進去又趕緊出來,嚇得連連道歉:“對不起啊,我不小心到你家臥室了!”石崇聽後哈哈大笑:“你去的確實是廁所!”能把廁所搞得像臥室一樣舒適豪華,這絕對高端!

提及石崇的豪富,不能不提他和王愷鬥富的故事。

王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實打實的皇親,權勢富貴氣焰熏天,也富極一時,他總想和石崇比一比,看誰更富,誰更會浪費!

王愷用麥芽糖和著蜂蜜洗鍋(這能洗幹凈嗎),石崇就用石蠟當柴燒;王愷用紫絲布襯碧綾做了四十裏的步帳,石崇直接用錦緞圍了五十裏;王愷用花椒和泥來抹墻——這在西漢只有皇室才能用,皇後的宮殿被稱為“椒房”,顏色鮮紅,還有異香,石崇就用赤石脂來裝飾墻壁——赤石脂是名貴礦物和藥材,開采不易,搗碎抹墻異常堅固。

這些比賽都很難說明誰更富有,兩人勢均力敵。於是比賽繼續!

豆子很難煮爛,但是石崇家裏不管來多少客人,隨時都能有香噴噴熱騰騰的豆粥喝。那時候沒有大棚,冬天想吃韭菜可不容易,但石崇在冬天就能端上來新鮮的韭菜醬。王愷百思不得其解,就賄賂石崇府裏的下人,這才知道石崇的做法:平時把豆子煮爛,來客了就煮白粥,把煮熟的豆子撒進去就好,這就是豆粥的秘密;至於韭菜醬,只是把韭菜根挖出來搗碎和上麥苗,嘗起來就和韭菜一個味道了!

於是很快,王愷也能端上熱豆粥、韭菜醬了!石崇知道事情經過後大怒,就把泄密的下人給殺了。

對此,司馬炎不僅不制止,還饒有興趣地加入進來。他暗中支持舅舅,給了王愷一株兩尺高的珊瑚樹。王愷高興地拿著珊瑚樹去石崇家炫耀——這珊瑚樹采自深海、來之不易,能高一尺,已然珍貴無比,何況兩尺,這下你讓我比下去了吧!

石崇二話不說,抓起鐵如意一下擊碎了那株珊瑚樹。王愷都傻眼了,反應過來後大吼大叫:“你這是嫉妒我!”

石崇說:“這有什麽好嫉妒的,我賠給你就是!”於是讓下人拿出來一堆珊瑚樹,不僅有高兩尺的,三尺、四尺高的都有六七株。

王愷黯然失神,終於承認石崇的富裕遠遠超過了自己。

朝野上下都是如此風氣,甚至連號稱清廉方正的何曾,一頓飯都要花上萬錢,卻常常哀嘆“無有下箸處”!這位何曾,就是憤恨阮籍不守孝道,要把阮籍流放的那位“君子”!

富裕的最直接表現,就是在衣食住行上,尤其是食物的翻新變化。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正是由於這些富翁們想著法兒鬥富,使中國的餐飲文化在西晉時代有了質的飛躍。

西晉以前,人們沒有掌握面食發酵技術,做出來的餅都是硬的,是死面饅頭、死面餅,但是何曾卻第一個吃到了發面餅。由於他面對一桌子飯菜“無下箸處”,沒有胃口,底下人就想著法兒給他做好吃的。因緣際會,也不知道怎麽搞的,就做出了發面饅頭!發面饅頭又軟又松,口感好多了,於是何曾無論去哪兒都要吃自己的饅頭,時稱“開花饅頭”。

有文化就是不一樣,何曾還把自己吃喝的經驗總結起來,寫了一本《食疏》,專門講怎麽成為一個優雅的吃貨!

王濟5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當朝駙馬,富貴奢華自然不在話下。有一次他請司馬炎去家中赴宴,幾百個侍女伺候吃飯,排場大自不必說。席間端上來一盤烤乳豬,司馬炎一嘗,覺得味道極其鮮美,從未吃過,就問這是怎麽做的。王濟說:“這個好辦,小豬生下來就用人乳喂養,味道就變得異常鮮美。”這是“人奶豬”在中國的首次亮相!這種做法,連石崇都沒聽過。司馬炎聽了心裏失落不已:瞧自己這皇帝當的,多可憐!於是,飯還沒吃飯就走了。

羊琇是司馬師的小舅子,也是老牌的皇親貴戚了,這位老兄搞的花樣更多。我們知道釀酒得有溫度,讓糧食發酵。羊琇不按正常方法來,讓自己家仆人在冬天脫光了衣服輪流抱著酒壇子,依靠眾人體溫促使發酵,從而釀出美酒,據說這樣的酒味道異常鮮美!不過我沒有福分品嘗,所以也不知道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