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竹林名士——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臯,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嵇康《贈秀才入軍》第十四首

《廣陵散》因為嵇康,得以聞名天下,嵇康也因為《廣陵散》,平添無盡魅力。他們已經融為一體,談及嵇康,必然談及《廣陵散》;提及《廣陵散》,也必然離不開嵇康。

他們都是反抗暴力的載體,他們都是獨立自由的象征。

嵇康,讓死亡變得淒美而絢麗。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抵達了許多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夜中不能寐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

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

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鹹、河內向秀、瑯邪王戎。

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

故世謂“竹林七賢”。(《世說新語·任誕》)

名士們的三種下場

249年大年初一,就開始刮西北大風。

《三國志·方技傳》描寫,當時是“西北大風,塵埃蔽天”——今天看來,恐怕是沙塵暴。那時候的洛陽植被茂盛,沒有工業汙染,這塵埃蔽天的大風暴,絕對罕見。

所謂“突發怪異,必有不祥”,果然,十來天後,有消息傳出,何晏、鄧飏等人被殺,管輅的預言一一應驗。

249年四月份,魏帝曹芳為彰新象,改元嘉平。所以,這一年既是正始十年,也是嘉平元年。

混了幾十年的官場,司馬懿非常清楚應該怎樣玩政治。漢末以來,知識分子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凡朝臣弄權,必然招來非議。他們的口誅筆伐極其厲害,能煽動天下的民心向背,所以掌權後的第一要務,就是控制士人、控制輿論。

想控制一個人,還得花點心思;想控制一群士人,就更得講究方式方法了。想當年,曹操的做法,就是逼迫士人出仕,把他們拴在身邊,好吃好喝伺候著,詩詞文章引逗著,使他們一步步淪為權力的附庸,年輕的司馬懿就是被這樣銷蝕的。

“招安納降”,這招非常厲害,能不知不覺中將反對者消於無形。這個招式,兩千年來屢見不鮮,兩千年來屢試不爽。

一如曹操對待自己一樣,司馬懿也打算這樣對待其他文人——尤其是那些不聽話的文人。

高平陵政變中,何晏為首的士人死了不少,時稱“名士減半”。那麽,招安的對象,就是活下來的一半!面對這一幫士人,具體怎麽做呢?

士人們比較有知識有思想,但是也有和普通人一樣的弱點——崇拜偶像,易於盲從。好比小時候我們做了壞事,沒人認錯的時候,大家都死扛著,一旦有一個人認錯,小團隊瞬間瓦解,小夥伴們紛紛投降!

沒人被招安,士子們就都死扛著;一旦有人被招安,其他士人就很容易撼動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找什麽人做榜樣最好呢?俗話說“擒賊先擒王”,必須先從大名士開始下手!大名士在士子中大有威望,是意見領袖,有號召力。按今天的話說,就得是粉絲上百萬的輿論領袖。搞定他們,就意味著搞定了主流聲音。

於是,才華橫溢、聲望極高、人氣極旺的阮籍,就引起了司馬懿的注意。

阮籍,是何來頭?

阮籍出身陳留阮氏,那是絕對的大族,世家儒學、代有名宦。阮籍的爸爸阮瑀,是蔡邕2的徒弟,除了文章好,還彈得一手好琴,在當年就是大名人,名列“建安七子”之一。也就是說,阮籍的老爸阮瑀,當年是和曹丕、曹植天天混一起的,大家寫詩作賦互相酬唱,稱兄道弟、關系很好。

阮瑀為人恬淡自然,以不屈權貴、文才俊逸著名於世,史稱:“軍國書檄,多琳(陳琳)、瑀(阮瑀)所作也。”所以他人緣非常不錯。

可惜阮瑀死得早,建安十七年(212年),40歲的阮瑀染病而亡,留下妻子和年僅3歲的阮籍。大家既傷心阮瑀之死,又哀嘆阮籍母子的苦難,紛紛寫詩賦紀念之。曹丕、王粲的《寡婦賦》,創作背景就是這件事。

曹氏政權沒有拋棄這對孤兒寡母,反倒給以優厚照顧,可以說,阮籍就是在曹氏政權的庇佑下長大的。他生活方面沒有欠缺,但是喪父失怙讓他格外早熟,所以阮籍自幼努力,加上優秀的基因、良好的教育,就養成了卓爾出眾、傲然不群的特質。史稱阮籍:

容貌瑰傑,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晉書·阮籍傳》)

由此可以看出,在當時,阮籍有一種很特殊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