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身名俱泰——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第2/20頁)

按照輩分,鐘會還是荀勖的堂舅,但是兩人的關系一直不好。荀勖有一柄價值連城的寶劍,鐘會一直想要,可是沒有得逞。但是鐘會是大書法家鐘繇的兒子啊,書法也相當厲害,於是鐘會就模仿了荀勖的筆跡,把這把劍騙出來據為己有。

荀勖知道這事兒是鐘會幹的,就沒做聲。後來鐘會斥資千萬建了一棟別墅,裝潢精美,無與倫比。荀勖書法不及鐘會,但畫畫卻是一流。他趁夜潛入別墅,把鐘繇像畫在大堂之上,衣冠相貌栩栩如生,就像鐘繇活了過來一樣!第二天鐘會一進門,看見老爹的遺容在墻上站著,非常驚訝,又忍不住想起老爹來,悲慟異常。沒法子,為表孝心,這種畫也不好摘掉,只能任其留在墻上。於是,這棟別墅就被荒置了。

281年,有個盜墓賊無意中盜了一座古墓,裏面出土了大量竹簡。這批竹簡上全是戰國以前的文字,裏面有《竹書紀年》《易經》《易爻陰陽卦》《卦下易經》《周書》《國語》等珍貴文獻,價值無可估量,填補了大量歷史空白。這套竹簡,就是著名的“汲冢書”。“汲冢書”一被發現,立刻被西晉政府收藏,整理編譯。這套書的總編譯官,就是荀勖。

但到了晚年,荀勖名節有虧,從前面那首充滿諛辭的詩就能看出,所以時任中書令的和嶠就非常瞧不上荀勖(時任中書監)。本來按照規矩,大臣上朝有專車接送,中書令、中書監坐一輛車。可是公車一來,和嶠就搶著上車,不給荀勖留座位,荀勖只好坐別的車上朝,從此,中書監和中書令就一人一輛車了。

文學作品的風骨,能夠反映一個時代的精神,盡管這首《從武帝華林園宴詩》屬於禦制詩,也能從中看出端倪。

古語說“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當大家都高歌繁榮昌盛、四海升平的時候,背後的隱患也就開始顯露了。

兩足虎的警示

據《搜神記》記載:

晉武帝太康六年,南陽獲兩足虎。

《晉書》的記載略有不同,說這只兩足虎是荊州獻上的,不過南陽在當時屬於荊州,兩者說的其實是一回事。

太康六年,是285年,當時正是“太康之治”的鼎盛時期,怎麽突然就出了這種奇異事件呢?不僅如此,到了“七年十一月丙辰,四角獸見於河間”,就是說到了286年,河間一帶還發現了一頭四角獸。按照當時的觀點,這是老天對皇帝的勸誡:告訴你,馬上要出事啦!趕緊修德清政,整飭風教。

大家別以為《搜神記》裏的鬼故事都是亂編的,其中也有不少對當時奇異事件的記錄。比如這個兩足虎事件,當時就引起朝野震驚。博望令王銓寫的《為兩足虎作歌》一詩,說的就是這件怪事:

般般白虎,觀釁荊楚。孫吳不逞,金皇赫怒。

武形有虧,金獸失儀。聖主應天,斯異何為。

這首詩牽涉不少古代術數知識,有點不好理解。

般般就是“斑斑”,第一句就是說,斑斑點點的白虎,在荊楚這個地方被發現並被獻上來。觀釁,就是等著觀看流血事件,為什麽要說“觀釁荊楚”呢?

白虎,在古代術數中主兵災兇惡,現在出現兩足虎的異象,更是惡兆。那麽兩足虎出現在荊楚,象征著必然會有兵災流血事件會發生,所以是“觀釁荊楚”。

那麽“孫吳不逞,金皇赫怒”怎麽理解呢?荊楚屬於孫吳,孫吳地理在南,指代南方,五行屬火;白虎五行為金,所以第二句的“金皇”指的是白虎。這一句是說五行屬金的白虎,卻出現在五行為火的孫吳之地。由於火克金,所以白虎的威力發揮不出來,所以白虎很憤怒!

老虎本來應該四只腳,現在只有兩只腳——當然是“武形有虧,金獸失儀”了。皇帝應承天命,天意往往示現給皇帝看,那麽,這件怪事到底是什麽征兆呢?

詩裏的結尾雖然是反問句,但是意思已經很清楚了——這象征著兵戈戰事將要來臨!

無論這件怪事是不是真的,這首詩傳達出來的訊息——繁榮背後的隱患,不容小覷!

隱患到底是什麽呢?

沒有最奢,只有更奢

最明顯的,是全國自上而下的奢靡之風。

晉武帝司馬炎性子和藹,寬律輕刑,造成了整個官場的不自律。加之魏晉戰亂剛過,大臣們好不容易等到一個富裕的時代,那還不得可勁兒地造?皇帝帶頭侈汰,全國上下頓時興起一股奢華的風氣。貴族之間不比學問官職,他們興趣最大的,是比拼誰更有錢,誰更會花錢!

《世說新語》還為此專門列了一卷,題目就叫“汰侈”,專門記錄當時各種豪華奢侈鋪張浪費事件,而這些記錄,也僅僅是當時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