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始倡玄學——老生者見不生,常譚者見不譚(第4/17頁)

何晏好色嗎?何晏確實好色,這很正常,曹丕你就不好色嗎?所謂好色雲雲,只是打壓對方的政治借口罷了。

何晏好色,除了《三國志》引《魏略》說他“好色”的評價之外,還有個非常明確的藥物證據,什麽藥物呢?

這就是讓我們如雷貫耳、名士必吃,幾乎成為魏晉符號的——五石散!

五石散、酒、裸奔和名士

魯迅先生曾經在廣州有一次演講,後來演講內容被整理為一篇文章,是研究魏晉必讀之物,叫作《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裏面說了魏晉名士的兩個典型符號,即“吃藥”和“飲酒”。

這裏說的“吃藥”,就是吃“五石散”。

所謂五石散,是一種中藥散劑。這個藥方現在還能看到,最早叫作“寒食散”,據說是東漢大醫學家張仲景發明的。張仲景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傷寒雜病論》,是他畢生心血所在。這個“寒食散”的方子,就收錄在《傷寒雜病論》之中。

“寒食散”又被稱為“五石散”,是因為這藥方裏有五種石頭作為主藥,還有若幹別的藥作為輔藥,這五種石頭分別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黃”和“赤石脂”。

由於這個藥方本來是治療傷寒病症的,所以藥性燥熱。而且,這個藥毒性很大,吃了之後吃還要配以很多很麻煩的調理方法,把毒發出去。如果調配不得當,搞不好就會中毒而死,所以東漢以來,一直沒什麽人吃這個寒食散。

但是這個藥有個附帶的作用,就是吃了可以壯陽、強體力,使皮膚變得敏感,這可是個令人驚喜的意外發現。

於是何晏對寒食散略作調整,並且按照調理的方法,開始服食寒食散。吃了之後,藥效的附帶作用果然非常明顯,何晏高興地說:

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於是,在他的影響下,寒食散開始流行起來。

一如前面所說,寒食散好是好,但是毒性很大,吃了之後得有相應的、十分麻煩的解毒法子,得把毒給“發散”出來,這些法子都有什麽呢?

首先,吃了藥之後不能躺下,得趕緊活動、鍛煉身體,讓血液快速流通,謂之“行散”,否則性命不保。於是,經常能見到魏晉名士發足狂奔,這就是吃藥之後的“行散”。

其次,不能穿厚衣服、吃熱東西,而且還得穿單衣、吃涼東西,越涼越好。為什麽呢?因為藥性燥熱,必須用寒冷之物與之中和,否則就會把自己的內臟燒壞。按照書上的說法,就是“寒衣、寒飲、寒食、寒臥,極寒益善”。

再次,得大量喝酒,東西不能吃熱的,酒卻最好是熱酒。為什麽呢?酒主揮發,熱酒揮發效果更好,所以不能吃熱東西,但是可以喝熱酒。魏晉名士們大都喜歡喝酒,除了“喜歡”之外,恐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為了排毒,必須喝酒。

這些是吃藥之後的排毒調理,都是必須的,哪一樣做不好,就有生命危險。魏晉乃至唐末,都有人吃五石散的,同時,因為調理不足而中毒得怪病乃至毒死的,比比皆是。有人中毒之後舌頭出現問題無法說話,有人渾身潰爛、膿瘡遍體,有的直接七竅流血、一命嗚呼。

吃了五石散,還有一些“連鎖反應”,比如皮膚敏感,一磨就破,不能穿貼身的衣服,所以魏晉名士大多衣袂飄飄、宛若仙人;甚至不能穿新衣服,新衣服布太硬且不合身,所以舊衣服好,越舊越好,舊到衣服裏面長出虱子都沒關系。吃完五石散需要喝酒,不喝酒就會死,所以酒喝多了就醉了,醉了幹些荒唐事就情有可原,在我們看來是發酒瘋的,在他們看來就是非常能理解、很稀松平常的事了,等等各種情狀,不一而足。魏晉名士的舉止怪異,很多時候是和吃這個五石散有莫大關系。

既然這藥這麽毒,不吃不就完了?

那不行!吃了這個藥,確實有比較明顯的藥效,壯陽強體,這是人人都想要的;而且,何晏都帶頭吃,你不吃,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名士?到了後期,名士們都吃,不是名士的貴族也吃,加之此藥本身昂貴,慢慢形成風氣,吃不吃五石散甚至成為區分貧富貴賤的標志了——一般人你還吃不起呢!好像今天,流行“文化”、流行“國學”,儼然形成風氣,你要是不會背兩句古文、拽兩個佛學名詞,你都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不過,成為一個大名士,光靠吃藥、喝酒、穿寬袍大袖還遠遠不夠——至少在玄學早期是遠遠不夠的。作為名士,作為玄學的清談客,作為名滿天下的玄學清談客,你必須得有玄學思想。

說到這裏,筆者必須宕開一筆,介紹一下有關“魏晉玄學”的內容和其來龍去脈了。因為,假如我們不知道魏晉玄學是什麽,就不會明白那些名士們到底在幹什麽,更不會了解他們都在堅持什麽、反抗什麽,不明白他們的堅持和反抗到底有多麽可貴、可佩,甚至連《世說新語》也看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