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雪 降

羅孝全在1862年1月20日離開南京,到停泊在長江邊的一艘英國船尋求庇護。他給報紙寫了一封信,怒氣沖沖,稱幹王洪仁玕大大委屈了他,而洪秀全則是“狂人,完全不適合統治,且政府全無組織可言”1。《北華捷報》(North China Herald)在2月初報道了羅孝全安全抵達上海,但字裏行間對這位牧師並無同情之意,反而戲稱他為“浦東大主教閣下”、“冒牌的狄奧根尼(Diogenes),日後將成傳教士裏的柏拉圖”2。在報紙的編輯眼裏,羅孝全誤道公眾,錯看太平天國多年,他的出逃只不過還了公眾一個如詩的公道而已。“這人最先點了火,引發這場大規模的瀆神和屠殺,最後也逃離自己所喚醒的惡魔——一如浮士德逃離魔鬼梅菲斯特。”3

羅孝全離開天京時,李秀成正在上海城外重新集結太平軍,決心壓倒洋人以扳回在安慶的慘重損失。太平軍逼近上海,有兩個洋人見識了太平軍的力量和戰備。這兩個人都打過仗,一個喝醉了,一個則是清醒的。喝醉的那人名叫高華斯頓(Charles Goverston),是停泊在上海的英艦“大英帝國”號上的水手。他事後對英國副領事解釋,1862年1月初,他獲準有48小時“自由”去查探上海,但“因酒醉”而誤了出發時間。他在沒有“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帶上一個會講英語的中國人”前往察看被說得天花亂墜的太平軍,結果很快就看到了。他在距城防工事僅五六公裏處,突然被一小群太平軍圍了起來,高華斯頓嚇著了,“這一驚真把他嚇醒了”。有個太平軍軍官讓他喝了很多“差點把他撐壞的甜露酒”,他又醉得不省人事了。之後他便不感害怕,也沒酒可喝,太平軍把他關起來,並透過他的中國翻譯盤問了四天,詰問上海有無法軍英軍,駐在何處,人數多少,有無重炮等等。問完之後,太平軍要高華斯頓帶一封信回去給洋人:太平軍決心占領這座城市,要求英法軍隊盡速撤離。太平軍保證不破壞、不搶劫歐洲人的財產。

高華斯頓沒醉,也不害怕,他估計光在他被監禁的地方附近,就約有太平軍一萬五千人:“附近村莊都是他們的人,每個房間都擠滿了。”很多太平軍配有外國滑膛槍,有些槍上帶有“測距儀”,有些是日耳曼造的。太平軍裏有幾個歐洲人,其中一個講英文的“阿拉伯人”還是太平軍將領的“仆役”。這阿拉伯人告訴高華斯頓,有些太平軍還配備了歐洲最先進的恩菲來復槍(Enfield Rifle)。高華斯頓注意到,太平軍似乎供應裝備很精良,“將士夥食充足”,“氣色很好”。但太平軍對召來的苦力卻很殘忍,竟殺掉那些不堪重負的人;他們也不付錢給來幫忙的洋人,只許諾占領上海之後,他們會“得到很多東西”。4

1862年1月20日,英國人蘭伯特(Joseph Lambert)向英國官員提供有關太平軍計劃和軍力更詳細的情報。蘭伯特跟一個歐洲“同事”在一支船隊裏當督辦,這支船隊由中國商人出資,擁有四十二條船,掛法國國旗在內地采買絲綢。這兩個洋人被太平軍捉到,關了三天,由一個講英語的廣東人審問。太平軍以死相脅,這兩人的雇主付了兩千美元,死刑也就免了。太平軍要蘭伯特回上海,替太平軍買滑膛槍和彈藥,並把四封信分送英、法、美、荷蘭四國領事。如果他不照辦的話,那麽太平軍一到上海,一定找得到他,把他的腦袋砍下。蘭伯特所送的信,措詞很兇:

法英若是企圖抵抗,一旦攻占上海,就會把洋人的腦袋全砍掉,且停止茶絲貿易;英法若是不幹涉,白人皆可經商,且遍行無阻。

蘭伯特估計,在他被俘虜的那一帶約有近四千名太平軍。這些人裝備不足——可能十個人只有一把滑膛槍——但是他們已經建了“一座正規的鋼鐵鑄造廠”,正在澆鑄大炮炮筒5

上海的外國人本已如驚弓之鳥,這個消息更是火上加油,於是加強了上海城防,沿外國租界部署四千兵力、防禦工事和炮陣,八艘英國戰船也起錨聯防上海。炮陣有三點五米高,先以二十厘米見方的新加坡硬木搭成,若是時間允許,再用石塊代替——聯軍的旋轉山炮可發射三十二磅炮彈。為了預防意外爆炸,備用軍火都放在一條停在河中的舊船上。為了修築這些防禦工事,洋人自掏腰包,籌募了八萬六千兩白銀。6

英國的“上海租界租地人會議”在英國領事館集會,有三四十名富商與會。即使上海有可能失守,他們的防禦計劃打的算盤也很精,從中還可圖利。譬如護城河也能當排水渠,所以華人地主也樂於支付這筆費用。把租界變成中國富人的“避難城”,不僅房租大為提高,也鼓勵了“上層華人”“自由入股,認捐碉堡的花費”。把碉堡當成長期投資,價值可觀,因為“若有動亂,便可對付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