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雪 降(第4/7頁)

鄉村的慘狀從寵物的大量丟失一事上可見一斑。沿著長江一帶,戰事頻仍,太平天國土地制度已成了淪為征收、捐獻或沒收稻谷之事。在長江三角洲東部一些肥沃的地區,太平軍依然被不滿的農民看成拯救者,他們樂意看到地主逃跑,也樂於拿出收成向太平軍交租納稅34。但在很多地方,1861年後農民便自行組織自衛團體驅逐太平軍,祈求自己的神靈保佑他們的戰士來抗拒“長毛”35。在作戰時,太平軍因往來必經的橋梁被當地農民悄悄拆除而損失慘重,官軍逼近時只能背水一戰。一群群憤怒的當地村民手持棍棒包圍太平軍,威脅其生命。當地村民還靠著人多勢眾,攔截太平軍護送糧草和軍餉的隊伍,將太平軍在激戰中急需的重要補給搶劫一空。36

對洋商洋兵來說,這暴雪雖讓人難過,但卻是“上天佑助”:暴雪重創太平軍,在河中巡邏的洋船也受阻於冰雪,卻仍是神恩。對於那些到過太平天國地盤的洋人來說,很多以往顯得多姿多彩或令人振奮的東西都不復昔日光彩。太平天國的服飾顯得既不精彩、也沒有創意,倒像是“庸俗的醜角服”,一種“滑稽戲裝”37。太平天國新封諸王穿著他們那種“江湖郎中般的黃色外衣,戴著閃閃發光的王冠”,竟猶如“懶洋洋的浪蕩公子”38。南京的街道上擠滿“很多容貌姣好的年輕婦女”,穿著華麗的絲綢,但她們都是從蘇州捉來的,而俘虜也經常想逃跑。恢宏的宮殿拔地而起,“在一片殘跡之中顯得格外突兀”,每一塊清空的地,四周擠著被趕出來的人家39。太平天國那些頑皮的小男孩在洋人眼中曾是那麽可愛迷人,而現在卻顯得兇巴巴的,或是營養不良。南京的那種寂靜曾被視為太平的先兆,現在卻顯出末日逼近的恐慌40。那些不可一世的太平軍戰士,近看之下,“肮臟且病態懨懨”,華麗的絲綢和丁當作響的手鐲掩不住身上的疤痕和正在潰爛的傷口41

甚至連曾經興致盎然地與洪秀全論辯、一心想為太平天國的宗教帶來新生的艾約瑟,也逐漸放棄了定居南京的美妙幻想。艾約瑟擔心在他外出布道時,年僅二十三歲的年輕妻子會遭遇不測。而且,太平天國禁止按日計酬的雇工進城,艾約瑟夫婦的居住條件惡劣,氣候有損健康,水質臟汙,在在讓艾約瑟非常不滿。他注意到連住在這裏多年的中國人也要在水裏加藥,才敢喝下去。對於這對年輕夫婦來說,“責任召喚他們來南京,而意願則對他們說應該北上”,最後,意願占了上風。42

羅孝全和艾約瑟走後,除了一些出於熱愛或為了錢而留下來的傳教士之外,天京裏幾乎沒有什麽洋人了。最後一個新教教士到南京是在1863年春天,他給香港報紙寫的報道與其說充滿敵意,還不如說是小心翼翼。在這位傳教士看來,南京仍然相當繁榮,城裏還種著一些莊稼。他獲準拜見了幹王洪仁玕。洪仁玕對洋人的不友好行為大感困惑,洋人要是與南京兵戎相見,便以禁止一切對外貿易相脅43。洪仁玕與洋人打了多年交道,他說羅孝全從南京出走乃是基於“一些小誤會”44。不管是出於誤會,還是別的難以言明的原因,此事足以讓洪仁玕失寵。

洪秀全革除洪仁玕的職位,不再負責推動太平天國的現代化,也不再讓他統率太平軍,他奉命只能督導幼天王的教育,這個差事使他如此“焦慮”,為此他“竟掉下了眼淚”45

上海附近地區戰事不斷,南京日漸孤立,但這並不意味著洋人商務有所減少。其實,自從列強與清廷修訂了1860年的商業外交條約,重開與長江內陸口岸漢口的內河貿易之後,上海成為絲綢、鴉片、軍火、糧食和茶葉等貨項的商貿中心。停泊在黃浦江岸邊和下遊河段的船只越來越多,於是發行了一份日報——《每日船務與貿易消息》——以補周報《北華捷報》之不足46。到了1862年9月,又發行了另一份副刊《上海新報》(The Chinese Shipping List and Advertiser),該報以中文刊行,報道中國的貿易情況,每逢周二、周四、周六出版47

在上海的美國人的確有所減少。1861年,美國內戰的消息傳到中國,美國的“東印度艦隊”解散。艦隊司令官司百齡拒絕在接到海軍部的確認前,同意支持南部聯盟的軍官提出的辭職請求,但司百齡本人卻被華府突然解除司令職務,因為他生於南卡羅萊納州。那些有戰鬥力的美國船艦奉命馬上返回本土。此後三年,只有偶爾出現南軍“私掠船”將至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