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永 安(第3/5頁)

當時東王楊秀清、南王馮雲山、翼王石達開都圍在蕭朝貴身邊聽諭,蕭朝貴也要他們放心。但三人的應答卻露出心中的憂慮和不安:

遵命。我們眾小弟沾得天兄從前代贖罪功勞甚大,今朝貴妹夫八千歲又代世人如此受苦,小弟求天父天兄格外看顧早愈,同頂起天父天兄綱常也。17

天兄答以,要他們“合軍眾兵將,各自俱要寬心”,此事並無大礙。眾兵將要“踴躍放膽向前,同心同力,殺滅妖魔”。18

兩天之後,即12月12日,蕭朝貴不但未見好轉,反而病情轉糟,西王“傷痕未盡痊可”。天兄再次下凡,詔北王韋昌輝到前聽話。韋昌輝在12月10日的傳諭中不在場。韋昌輝一如其他諸王,跪拜在天兄腳下,求天兄耶穌解蕭朝貴離“重苦”,早些康復。韋昌輝也以“八千歲”尊號稱呼蕭朝貴。但天兄耶穌對韋昌輝說的話卻讓人想不透:“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越受苦,越威風。爾放草、寬草。凡有那些妖魔,任他一面飛,一面變,總不能走得朕天父天兄手下過也。”19但在太平天國的文獻記載中,天兄除了五個月之後又有一次鼓勵太平軍將士“各放膽寬草”外,再也沒有回天下凡,他的聲音沉寂了20

令人不解的是,根據現存的太平天國材料記載,蕭朝貴是在九個月之後,即1852年9月太平軍攻取長沙時才戰死。其間文獻還記載他接受王封,指揮作戰。在1852年天王洪秀全頒布的一篇重要檄文《頒行詔書》中,洪秀全提到了天兄耶穌所說的“越受苦,越威風”,但他卻並未把這句話特別與蕭朝貴的傷病及病逝相聯系21。蕭朝貴是不是在永安之戰中受傷極重,以至於不得不隔離起來,以免影響太平軍士氣或讓人以為天父天兄放棄了太平軍?是不是因為如此,天兄耶穌才不像過去那樣發布讓人鎮定的消息或訓詞,或參與制定太平天國的策略?蕭朝貴在紫荊山的近鄰楊秀清(他和蕭朝貴都是出身最貧窮、讀的書最少的太平天國首領)在久病之後,代天父傳言、揭露叛徒更為自信,他是否因此更有權力?蕭朝貴之所以陷於緘默,會不會是因為太平天國內部的政變,而非出於官軍的刀劍槍炮?

如果發生了權力爭鬥的話,那麽贏家就是楊秀清了。12月17日,在蕭朝貴受傷七日之後,洪秀全發布詔令,正式敕封五王,包括封蕭朝貴為“西王”,詔令中完全沒提到蕭朝貴的健康狀況。在詔令的最後,洪秀全授楊秀清以全權,“所封各王,俱歸東王節制”,楊秀清的地位顯然淩駕於眾人之上。22

天王洪秀全尚未宣布已實現太平天國的最終目標,故而軍事訓練和道德教誨雙管齊下,更加強組織規範,並化為簡要的規定,營無分男女,或在永安,或在軍營,或在行軍,都需一體遵守。太平軍已有印刷設備,故用大字刊印了易讀易記的營規,其中有下述條目:

要熟識天條贊美,朝晚禮拜,感謝規矩及所頒行詔諭。
要別男營女營,不得授受相親。
要不許謊言國法王章,訛傳軍機將令。
令各內外將兵凡十五歲以外,各要佩帶軍裝糧食及碗鍋油鹽,不得有槍無杆。
令內外強健將兵不得僭分幹名,坐轎騎馬,及亂拿外小。
令內外官兵各回避道旁呼萬歲萬福千歲,不得雜入禦輿宮妃馬轎中間。
令軍兵男婦不得入鄉造飯取食,毀壞民房,擄掠財物及搜操藥材鋪戶並州府縣司衙門。
令不得焚燒民房及出恭在路並民房。
令不得枉殺老弱無力挑夫。23

太平軍首領以永安城裏的木版刊刻設備印制了這些營規,以及其他軍事、道德規範24。為了簡化宗教訊息,並讓人了解那發生在另一個世界的陌生歷史,他們又照著《三字經》作了啟蒙讀本。從風格和內容來看,這應是出自洪秀全之手。《三字經》每句只有三字,俱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基礎漢字,詩句押韻簡明,讓人既能識字,又能了解倫常。而太平天國的《三字經》讀本,其形式功能與傳統《三字經》相同,但另有宗教的重點。太平天國的《三字經》不提上帝的憤怒,一如洪水泛濫、挪亞方舟與所多瑪之毀等故事所示,而是詳述《出埃及記》中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跡。以色列人出埃及與太平軍突圍求存遙相呼應,必定讓太平天國真正的信徒震撼不已:

說當初,講番國。敬上帝,以色列。
十二子,徙麥西。帝眷顧,子孫齊。